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成為你自己,從原生家庭中走出來

成為你自己,從原生家庭中走出來

01 過於認同等於忽略自我

在家庭中越是被忽視的那一個人,他對家庭的貢獻可能會越高;在家庭中越是能力最強的那個孩子,恰恰有可能是被最被忽視的,這又是為什麼呢?

因為在家庭中,我們必須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自己的存在地位,才能在兄弟姐妹的競爭中有一席之地。

來訪者A已經結婚十多年了,她經常會把自己小家庭里的東西拿回娘家,為此丈夫和她爭論過很多次,但是她並不認為這有什麼問題。她犧牲掉自己小家庭的利益,其實也是犧牲自己的利益。滿足原生家庭中父母或者兄弟姐妹的需求,更多的是討好和順從,具有一定的取悅成分。

在幼年的時候,自己只有做一個乖乖小孩,不給父母添麻煩,才能獲得爸爸媽媽的認可;或者父母一直告訴他,他的出生是一個意外,那麼孩子會感到恐懼,於是學會了一種生存策略。

這種生存策略就是犧牲自己的利益去滿足原生家庭的利益。這個問題也許他沒有意識到,但他用行動來認同了這種對待,不斷傷害著自己和小家庭的利益。

但是有時候我們會遇到一個難題,家裡的兄弟姐妹需要幫助時該不該幫忙?不幫嗎?這樣的話似乎太沒人性了,甚至有些人會站在道德上譴責自己或者綁架別人。

我認識一位女性朋友,她大概30多歲了,在家裡排行老大。在她小的時候,父母基本上沒有怎麼照顧她,反而她還要幫助父母照顧弟弟妹妹,這時候父母就會誇她是好大姐。成年以後,當弟弟妹妹向她求助時,即使她工作已經很累了,也一樣會竭盡全力去幫助弟弟妹妹,如果弟弟妹妹有些事情沒有向她彙報時,她就會覺得很失落,很憤怒,因為在那一刻她的價值感被剝奪了,不再是「好大姐」。

這樣的她生活得太累卻又無法擺脫父母對她的界定,其實如果她能稍微在乎一下自己的感受,不再扮演「好人」,那麼她的生命應該會很輕鬆。

然而一旦過於認同他人對自己的界定,也就會為了成為別人口中的「乖孩子」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

02 從「心」走出原生家庭

一位來訪者向我表達了他的困惑,他說他一直沒有從原生家庭中真正走出來,即使他現在已經組建了自己的家庭。他不斷地以各種方式獲得存在感,會每隔兩天就會回父母家小住,父母有任何的事情,他一定會第一時間關注,第一時間解決,第一時間協調,因為他害怕被父母忘記。這可能是小時候被父母忽略的創傷。

但是令他驚訝的是,有一天他的孩子問他:「爸爸,你怎麼總是不回家,是不是忘了我們?」

這時他才大悟,他讓他的孩子過著他以前被父母忽略的生活。

我們渴望改變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影響,卻又無意地重複著自己討厭的被對待方式,只是對父母深層的認同。

有些朋友認為父母某些方面很糟糕,於是絕不允許自己成為那樣的人,所以活出了與父母相反的對立面,其實這個對立面是你內心深處對他們的認同。因為認同,所以才會出現與它對立的一面。

有一些人對我說:「唉呀,我早就想脫離了。」

但是你真的是想嗎?可能你只是想擺脫某些控制,但並沒有真正從原生家庭中分離,你依舊沒有減弱對原生家庭和父母的依賴,甚至會希望他們能一直照顧著你。

我們經常會對自己的行為感到不解或者困惑,例如對關係的不恰當處理,或許是因為我們的內心忠誠於原生家庭,認同父母與他人相處的關係模式。

如果你能清楚地發現這些問題,那就需要好好與原生家庭做一個告別。

我們所說的告別,是指在心裡真正從原生家庭中走出來,而不是簡單的抱怨和自責。

03 成為你自己

我的一位朋友,她非常用心地照顧她的女兒,不能讓女兒離開自己的視線,雖然有保姆和自己的媽媽幫忙照顧孩子,但是她一樣不允許媽媽抱著女兒離開自己的視線,有時會指責媽媽照顧孩子的方式。這裡面發生了什麼呢?

其實這是利用對女兒的照顧來暴露更多的東西,可能在表達曾經受到媽媽的忽略,而指責是對媽媽的無意識攻擊。

雖然不能夠承認這一點,但是這種母女戰爭的根源在很早之前就存在了,只是到了成年階段後自己有了孩子,這個戰爭才真正地開始爆發,這一點也是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

這讓我想起曾經在網路上看到一個關於要不要原諒父母的話題,很多網友進行了不同的爭論。

但是我覺得放過比原諒更適合,所謂放過就是放手,不再抓著傷害性的體驗不放。

成年了以後,原生家庭所帶給我們的東西,不論好與壞,我們都要去承認,去接受,也要學著勇敢放手。

我父親對我的不認同給我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後來我坦然地告訴他:「你是我的父親,我也很愛你,但是我想做我自己,選擇自己想要的東西。」這也意味著選擇了自我負責,承認和接受了曾經的不愉快,然後做出一個讓自己舒服的感覺,活出你想要的自己。

於是,我們疑惑了,怎樣才是真正的自己?

最重要的是你要愛自己,也有人把它稱為自我憐憫,其中包括理解自我,接納自我,寬恕自我和自我鼓勵。

我們很容易陷入一個怪圈,那就是今天的我好像已經可以愛自己了,但是為什麼明天的我又回到了被影響的狀態里。

有的時候不是原生家庭主動影響你,而是你選擇了原生家庭對你的影響,只是你需要一個不用承擔責任的借口。

其實,你需要在不斷的影響中堅守自己心中的那一份「愛」,對自己負責並鼓勵自己。只有這樣,你才會成為你自己,這個時候原生家庭對你的影響才會慢慢減弱。

原生家庭的影響並不止步於你,還會傳遞到下一代。在你成為父母前,成為你自己,擺脫原生家庭對你的影響,斬斷代際傳遞。

作為父母,也更需要在育兒前要學會先育己,學習和孩子一起成長。

關於如何育己育兒,在著名育兒心理專家胡慎之老師推出的新書《陪孩子度過生命第一個三年--心理學家向日葵爸爸的42堂私房育兒課(0~3歲嬰幼期)》和《父母的教養,孩子的成長:心理專家向日葵爸爸的36堂私房育兒課(3~7歲兒童期)》中,結合了最新心理學知識,並從心理專業的角度出發,給應如何更好地陪伴不同年齡階段孩子成長的父母提供了更多建議和參考。

見孩子,看見自己


1、《陪孩子度過生命第一個三年:心理學家向日葵爸爸的42堂私房育兒課(0~3歲嬰幼期)》

2、《父母的教養,孩子的成長:心理專家向日葵爸爸的36堂私房育兒課(3~7歲兒童期)》

胡慎之老師 親筆簽名版

正確養育,從讀懂孩子的心開始。

多位大咖重磅推薦

——心理學家、《為何家會傷人》作者 武志紅

——《爸爸去哪兒》製片人 謝滌葵

——心理學家、《我們為什麼被霸凌》作者 陳嵐

——廣東衛視總監、中山大學碩士生導師

1994年全國大學生辯論賽冠軍、超級奶爸 王世軍

隨書贈品:

1.小冊子兩本,即《向日葵爸爸育兒課之番外篇》

2. 喜馬拉雅熱銷課程《陪孩子度過生命第一個7年》代金券30元

3. 米妮哈魯童裝天貓旗艦店全場通用代金券30元

從今天起,《陪孩子度過生命第一個三年》(0~3歲嬰幼期)和《父母的教養,孩子的成長》(3~7歲兒童期)


將在京東、噹噹預售,獨享6折大優惠,上下兩本包郵!

(部分地區可能因為春節物流繁忙原因,會延遲到貨,望諒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周國平 的精彩文章:

我有了她,就一無所求了
什麼事情讓你最難過?

TAG:周國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