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超級工作室語境之下的交流與探索

超級工作室語境之下的交流與探索

「超級工作室」——一個上世紀義大利的先鋒建築師團體的許多作品構想在PSA(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展出。和我們平時熟悉的建築師不同,他們的作品基本上都是對建築的反思批判與概念性的構想。剛入建院的我們似乎和這些建築師有某種奇妙的化學反應。它刺激我們去思考,在「美好生活」這個概念在中國很火的時代,在建院學習的我們又能怎麼去營造「美好生活」呢?

上世紀的義大利先鋒建築師們給了我們許多設想,其中有些思考在今天依舊顯得犀利,而有些則已經失去了足夠的批判的力度,需要我們反思。在我們開始我們的專業實踐之前,我們必須要提問:什麼是美好生活?建築和美好生活的營造之間究竟應該是什麼關係?

展覽給我們提供了不少可供思考的視角,

不如我們就從這些視角切入,

通過閱讀來求得自己的答案——

1、

《肌膚之目》

上個世紀,很多建築師都嚮往著一種高度理性而純粹的建築形式。這種建築形式裡面凝結了建築師對永恆與死亡的思考以及對改造人類世界的期許。然而這種狂熱卻常常以視覺中心的樣貌出現,它是否對我們身體豐富的感覺造成了難以彌補的傷害,又是否給我們今日的生活空間帶來了難以消解的空洞呢?

2、

《區隔》

我們生活中有太多「自然而然」的事情,常識與日常習慣都被我們視為不可撼動的東西,也正是這些東西塑造了我們對美好生活的種種幻想。然而我們今日對美好的想像是本就如此嗎?它是否有一個被逐漸建構起來又不斷生產現在的過程?包括今日看展,逛美術館被我們視為「美好生活」的一部分,但是這些東西何以成為了我們對美好生活的想像?我們對「文化」的熱衷是否就不受到資本的裹挾了呢?

3、

《規訓與懲罰》《神聖人》

這是一個攝像頭鋪天蓋地的時代,「安全」與「管制」成為美好生活主流想像的一部分。如果我們要反思它,不如走近我們的日常生活空間。學校教室的後門為什麼有一個可供老師窺視的窗戶?那是否和現代監獄的結構有相似之處呢?今日,我們不斷地強調要用安全的措施來保障我們的美好生活,但是當學校門口的閘機開始豎起,小區的圍牆越高越封閉,我們的生活又是否真的變得美好了呢?這些措施又讓我們的生活失去了什麼?

4、

《建築與烏托邦》

建築師曾經一度擁有「建築作為革命」的夢想,烏托邦最早被提出時就伴隨著它的建築空間布局設想。在過往的時代發展中,一種對世界藍圖式的設想更是統治了建築界,從而極大地影響了我們的生活空間。然而在這樣的進程中,有多少人失語而被一紙藍圖按在臉上?這種藍圖式的建築規劃方法又有多大程度上成為了資本主義異化社會的共謀者?在放下狂傲與幻想後,重新審視建築史,我們是否會發現設計有時是摧毀美好生活的工具,更多時候被操縱而無力?除了設計外,建築師還有什麼其他的積極介入社會生活的實踐方式?

5、

《巴黎城記》

生活在一個資本主義高度發展的時代,我們的生活比昔日的巴黎更為魔幻。然而仔細閱讀之後,我們是否可以發現昔日巴黎與今日中國大城市之間的某些共性呢?建築與城市空間又有多大程度上是被資本塑造的呢?

一些疑問:

1、美術館的空間常常給人一種驚奇、宏大彷彿能從中獲得神妙的經驗的感覺,這是否值得我們去警惕?

2、如果說先鋒派建築抽空了人生存的歷史文化脈絡,那麼我們今日的建築是否真正的接近了那些並嘗試提出解決方案?

3、今日建築師們是拒絕革命的,對於革命的反思已經有很多了,但是提改革的今日遺忘了提革命的往日的什麼呢?

看完展之後,大家在psa又開了一個小討論會。沒有建築史的脈絡學習,我們的關注點主要還是在自己平日的學習感受和觀察體驗上。

大家的討論中出現了幾個關鍵詞:

方塊

展覽中建築師有用直方體來思考建築,而平時老師也會不斷強調形體構成最好用方塊。大家對方塊構成的態度還是有些差異。有幾隻直指它簡單粗暴,限制想像力,應該拒絕;也有人覺得方塊還蠻有趣的;還有人做了簡單的分析:方塊作為理性世界的基本元素,高度的抽象,代表著建築師的世界觀。

現今建築的種種弊病

雖然學習建築沒有多久,但是大家已經對現今建成的建築有了各種各樣的吐槽。大家提出的很多問題其實都很有價值,也可以有很多開放的答案和更加系統的思考。所以這裡只列舉一些留給大家未來慢慢思考的問題,就不列出大家的各種觀點闡述。

(1)建築如何才算真正的融入環境?對歷史基地的尊重究竟體現在設計的哪一方面?

(2)在這個十分注重經濟效益的時代,建築行業是怎樣鑲嵌在社會的資本體系中的?在這種情形下,建築師的角色具體是怎樣的?而這又對建築產生了哪些影響?

(3)城市更新是現在中國的熱題,新舊建築如何共存成為很多建築師的關注。那麼在具體的設計過程中新舊建築共存都有哪些處理手段?而建築師對城市的更新又導致了怎樣具體的社會變化?除了舊建築之外,建築師是否還需要關注舊社區的人?

(4)我們生活中哪些方面顯示著我們生活在一個視覺中心主義依舊高漲的時代?不同的建築尺度給人的感受都是怎樣的?這種差異又如何被不同的社會文化塑造?

(5)一個建築的形成過程中,建築師究竟應該做多少?我們是否能夠想像建築師自身設計建築的角色弱化的時代?建築師的自我表達對建築的實際使用情況有怎樣實在的影響?

城市體驗

建築並不是存在於真空之中,討論現在的建築不可避免的會講到我們對城市的總體體驗。雖然討論中涉及在這方面的內容不多,但仍舊有一些有趣的問題被提出:

(1)上海和一些小城市給人怎麼樣不同的城市感受?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人的社交活動類型、人和城市空間之間的關係有怎樣的差異?

(2)上海這樣的城市裡面,我們如何認知菜場、街邊店等等的價值?這種認知價值的思維方式是否有問題?

在建院這個做設計做到昏天黑地的地方,擠出時間閱讀和思考問題尤為困難,但想要不盲目的設計,卻只能如此。

Anyway,大家一起加油啦!

文案:劉穎珊 吳雨崢鄭建文

編輯:孫 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一個網癮少女的自白
茅台的成功,是時代的必然!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