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小年到了,你搶到回家的票了嗎?

小年到了,你搶到回家的票了嗎?

小年雖小,但不經小年,何來大年!2018新年,願普天之下,大喜

連連!

十二月二十四,中國人稱之為「小年」。顧名思義,所謂「小年」,必定與「大年」相對。在小年這一天,人們開始忙著貼春聯、掃塵、祭灶等,辭舊迎新的活動正式拉開序幕。對於很多在農曆外打拚的人來說,這一天就像一個鬧鐘,提醒他們該準備回家過年了。白居易說得好:「案頭曆日雖未盡,向後唯殘六七行。」小年到了,難道還不趕緊準備回家過大年嗎?

客觀來說,十二月二十四日與一年中其他的任何一天一樣,都只不過是一個普通的時間概念。但是,當中國人人為的賦予某個日子特殊的含義之後,它便產生了豐富的意義。人們會在情人節給女友送花,會在重陽節問候老人,會在端午節懷念屈原……同樣的道理,在外奮鬥的遊子,無論長幼,無論貴賤,在小年這一天,多少都會被勾起一絲思鄉之情。清人潘乃光在《到洪江》一詩中曾這樣寫到:

家家祭灶上燈時,爆竹聲中樂可知。

我到此間仍逆旅,更無心緒數歸期。

「二三鞭炮入窗來,訝覺新春序幕開。」小年那一天,家家戶戶開始送灶王爺,噼里啪啦的爆竹聲此起彼伏,而此時的詩人,卻仍漂泊他鄉。別人家的熱鬧,更加使得他內心倍感孤獨。「逆旅」一詞,最是凄涼。李白說:「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在家家喜慶小年之時,身在他鄉的遊子怎能不生逆旅之感,不傷過客之悲。「腸斷此時同避地,眼穿永夜倍思家。」小年的鄉愁之濃,也許只有遊子感受的最為深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得饒人處且饒人 好為人師需有度
你的養生方法對嗎?曾國藩是這樣做的…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