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年:送灶王,迎新年

小年:送灶王,迎新年

今天是2018年2月8日,星期四,農曆臘月二十三,小年。

小年是我們大漢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是民間傳統的祭灶日,又稱灶王節、祭灶節、祭灶、謝灶等,俗稱「小年」。為什麼會有「小年」這個稱呼呢?我想大概是因為再過幾天,作為「大年」的春節就要來臨的緣故吧!而「春節」是我們最重要的傳統節日,無論官方還是民間,都極其重視,需要提前「預告」一下,以便做好迎接「新春佳節」的各種準備,於是小年便「應運而生」了。也正是因為有小年的及時「提醒」,從臘月二十三日起,家家戶戶都開始忙碌起來,除舊布新。比如,粉刷牆壁、打掃衛生、擦洗玻璃、置辦年貨、剪窗花、貼春聯等,力求做到窗明几淨、一塵不染、煥然一新。目的是「拔除晦氣」、迎祥納福、渲染喜慶,過個乾乾淨淨、名副其實的「好年」。在這些「迎接新年」的準備活動中,剪、貼窗花的習俗最為盛行。窗花是一種「手工藝品」,大多為各種動、植物圖案,如劉海戲金蟬、孔雀戲牡丹、獅子滾繡球、三羊開泰、二龍戲珠、五蝠捧壽、和合二仙、燕穿桃柳、鹿鶴桐椿、犀牛望月、蓮年有魚等。古代女子,無論是大家閨秀,還是小家碧玉,抑或農家女兒,一律不得「出門」,沒有「拋頭露面」的機會。完全不像如今這個「看臉」的年代,什麼網紅刷屏、「招搖過市」、美女真人秀等,各種展示自我的「姿勢」一浪高過一浪,群芳競艷,應有盡有,此起彼伏,層出不窮。故小年剪、貼窗花也是古代「菇涼們」展示「女紅」手藝的絕佳機會,她們把自己的「作品」,比如「喜鵲登梅」、「鴛鴦戲水」等貼在自家的窗戶上,大抵就和今天的美女們在朋友圈「曬自拍」是一個性質,效果也是一樣一樣的。此外,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民間講究有神必貼,有門必貼,有物必貼,所以春聯數量特別多,內容也最全。春聯多為敬仰和祈福之言,比如「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土中生白玉,地內出黃金」,等等。大門上的對聯代表著一家的門面,需要特別重視,或寫景,或抒情,內容豐富,妙語連珠。至於置辦年貨嘛!就三個字:買買買!什麼糖果啊、年糕啊、湯圓啊、水餃啊、臘肉啊,以及年夜飯的各種食材,應有盡有,樣樣齊全,一個都不能少!從這一天起,剁手族、月光族們的「奢侈浪費」也變得名正言順、理直氣壯、趾高氣昂起來了,買買買,爽爽爽,多好啊!人們(尤其是小孩)迫不及待地盼望著春節快點到來,那熱切的心情宛如即將燒開的茶水爐,開始咕嘟咕嘟地冒起氣泡來。就像一首童謠唱的那樣:「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你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炸羊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玩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呵呵!「順口溜」總結得挺全面,對吧?新年還必須要有新氣象、新面貌,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髮,將過去一年的霉運全部「剔除」,準備迎接新的一年好運的降臨,這就是所謂的「有錢沒錢,剃頭過年」!也不知道這個風俗是如何形成的,估計古人的想法和我們是一樣的吧,即新的一年,從「頭」開始!那「小年」為什麼又稱灶王節呢?問得好!這就得追溯有關她的民間傳說和文化淵源了,且聽我慢慢道來。任何文化都離不開民間傳說,節日文化尤其如此,且多與飲食有關,這大概就是所謂的「民以食為天」吧!「小年」自然也不例外。但若要考究其來龍去脈,則需要靜下心來,沉鉤於悠悠中華文明史,抑或還要在先秦諸子百家、漢樂府、魏晉「風骨」、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瑰寶級」文學「模塊」中「上下求索」,或許能覓得幾許蛛絲馬跡。泱泱華夏幾千年,王朝政權數百個,城頭變換大王旗,你方唱罷我登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大打出手,小打小鬧,從來就沒有停歇過。古今多少事,如落花流水、過眼雲煙,一去不復返!成敗興亡論,灰飛又煙滅,都付笑談中。可有些民俗文化,比如歲時節令等,卻能代代相傳,綿延不絕,深入人心。無論是節日習俗,還是應時食物,抑或悲喜心情,似乎都留有過去的影子,溫情有加,揮之不去。就拿「小年」和「灶王節」的淵源來說吧!這裡也涉及到一個民間傳說。據傳,「灶王爺」本是個平頭百姓,姓張名生,只知娶妻「成家」,卻不修前程「功業」,漸漸地閑則生非、不走「正道」起來。整日里遊手好閒、弔兒郎當、花天酒地、揮霍浪費。敗盡家業後一貧如洗、眾叛親離、妻離子散,成了孤家寡人,最終淪落為「要飯花子」一枚,流落街頭,行乞為生。有一天,他乞討到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難當,一頭鑽入灶鍋底下,被熊熊大火燒死了,也算是「烈火中永生」吧!知恥後勇,天良尚在,說明那僅存的一點點羞恥之心還沒有完全泯滅。這個「浪子回頭金不換」的故事感動了玉皇大帝,認為張生已知「對錯」,也能回心轉意,還沒有「一壞到底」、不可救藥,既然已經死在鍋底下了,就封他為灶王吧!每年臘月二十四,由他「上天」向玉帝彙報各家一年來的「善惡」情況。玉帝「參考」他的彙報,「欽定」每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交於他之手,讓他據此賞罰。就這樣,他「因禍得福」,成了玉帝派往人間監督善惡的「家神」,百姓們豈敢怠慢,尊稱他為「灶王爺」。他從除夕起就一直居住在各家各戶,和老百姓「打成一片」,朝夕相處,「與民同樂」,關係密切。但他又「公私分明」,牢記職責所在,時刻不忘「監察」每戶人家的「善惡言行」。故老百姓平日里對這位「居家之神」是既敬又怕,不敢得罪,「頂禮膜拜」,畢恭畢敬。民間還約定俗成,在每年的臘月二十四,即他「上天」彙報的這一天祭祀他,俗稱「祭灶」。祭灶時要「鄭重其事」,敬送恭迎,「灶王節」由此誕生。所謂「吃得好,說得好」,祭灶時供奉的食品一定要豐盛。另外還要配上清水、料豆、秣草,據說這是為「灶王爺」升天的坐騎所準備的飼料。正式祭灶時,再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到了玉帝那裡,就不能瞎說八道、亂講壞話了。說穿了就是「快用糖塞住他的嘴」,目標明確,操作簡單,所謂「二十三,糖瓜粘」即是此意。由此可見,我們勞動人民「謀求生存」的智慧是多麼的博大精深、經濟實惠啊!看來「吃人嘴短,拿人手短」這話,同樣也適用於「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呢,呵呵!到了除夕晚上,灶王還要與諸神一起來到人間過年,那天還要舉行虔誠的「接灶」儀式。人們一年一度的「敬送恭迎」是發自內心的,儘管用糖泥粘連灶王爺的嘴唇,讓他不能開口說「壞話」,有點「耍小聰明」,像是一種哄小孩子的遊戲,呵呵!祭灶,反映了人們祈求來年平安大吉、財運亨通的良好願望,不過這個風俗現在已經很少見到了。倒是給灶王爺粘嘴用的糖瓜兒,作為這個節日的文化印記被保留了下來,成了孩子們快樂的盼望和美好的回憶。大家可能要問了,灶王節是臘月二十四,而小年在臘月二十三,最多也就是個相鄰的日子,不說「八竿子打不著」嘛!也不能弄到一天去啊!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小年」到底是哪一天啊?其實啊,「小年」並非專指一個節日,她的日期也不止這兩個日子,還有很多呢!由於風俗不同,各地被稱為「小年」的節日也不盡相同,有著各自的地域和文化差異,即所謂的「南北不同天」。據民俗專家講,古代過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傳統,即官員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的「小年」則在臘月二十五。比如,北方地區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氣影響較重,因此小年多為臘月二十三;相反,南方遠離政治中心,小年多為臘月二十四;而鄱陽湖等沿湖地區的水上人家,則保留了船家的習俗,把「小年」定在了臘月二十五。「官三民四船五」的小年傳統,折射出政治氣候和民風民俗,其實,無論哪一天過小年,人們辭舊迎新的願望都是一樣一樣的。另外,南方地區中的「江浙滬」則又把「臘月二十四」和「除夕前一夜」同稱為小年;雲南部分地區小年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小年是除夕;四川和貴州等部分地區臘月三十為小年,正月十五為大年;山東部分地區小年為臘月二十二。而南京地區則稱正月十五元宵節為小年,這是一個特例,有其時代情感和歷史淵源。據說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燕王」朱棣通過「靖難之役」,篡奪他侄兒建文帝的皇位後,在當時的「首都」南京推行暴政,以威逼那些忠誠於「前朝」的子民們轉而臣服於他。最典型的事例莫過於把建文「帝師」方孝孺「株十族」了,共牽連其親友學生870餘人,真可謂「苛政猛於虎」啊!由此也引發了人們對建文帝「寬政愛民」的懷念。但在那「白色恐怖」、腥風血雨的大環境下,人們敢怒不敢言,只能從「別處」尋求寄託。於是便借永樂元年正月十五元宵節賞燈之機集會,緬懷「不知所蹤」的建文帝朱允炆,規模宏大,場面隆重,比「過年」還「有過之而不及」,元宵燈會映照出人心向背的濃烈。誰能想到一個王朝政權的皇位更替,竟然促使「首善之區」的元宵節變成了「小年」?由「哀痛」走向「喜慶」,無論怎麼「梳理」,總還有那麼一點沉重,對吧?至於小年和灶王節是怎麼弄到一天去的,這就得從清朝雍正年間開始說起了。雍正皇帝其實是個勤政愛民、厲行節約的好皇帝,只不過他做事太認真,「一條道走到黑」,強力推行「火耗歸公」、「攤丁入畝」等「一條鞭法」的財稅改革,觸發了當朝權貴等既得利益者的「奶烙」和「蛋糕」。被所謂的「社會輿論」抹黑成一個不忠不孝、刻薄寡恩、殘害手足的「暴君」形象,最後還被苦大仇深的女俠客用「血滴子」殺死,「為民除害」,從而在「清史」上留下一大摞罵名,「吵鬧」至今。據傳,胡適博士說過一句話:「歷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此話之於「雍正」,誠然,是也!但也正因為雍正皇帝勤儉節約的「任性」,而使小年的日期出現了「南北有別」。事情的原委是這樣的,每年臘月二十三,大清朝要在坤寧宮祀神,為了節省開支,雍正皇帝順帶也把臘月二十四祭祀灶王爺的事給一起辦了。皇恩浩蕩,上行下效,此舉得到了王族貝勒們的頂禮膜拜,隨之效仿,也於臘月二十三「祭灶」。從此,北方小年和灶王節合二為一,為臘月二十三,南方小年仍為臘月二十四,這也就「制度化」了南北方、官和民在不同日子過小年的習俗。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瑰寶,節日文化又是民俗文化的精華。她們之所以能夠流傳千古、長盛不衰,只因那些文辭優美、朗朗上口、吟詠她們的古詩詞和民謠起到了很大的推廣作用。「小年」作為一種節日文化,自然也不例外。現在我們就來「詩詞、民謠說小年」吧,呵呵!有關小年的「詩詞歌賦」很多很多,其中最有名的當屬宋代詩人范成大的《祭灶詞》了,詞曰:「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熟雙魚鮮,豆沙甘松米餌圓。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婢子鬥爭君莫聞,貓犬觸穢君莫嗔。送君醉飽登天門,勺長勺短勿復雲,乞取利市歸來分。」顧名思義,《祭灶詞》肯定說的是「祭灶」之事,小年祭灶是大江南北共同的習俗。到了「祭灶」這一天,人們都要在灶屋,也就是廚房的鍋台牆壁上供奉灶王爺、灶王奶奶的像。神龕的兩側還要貼上一副對聯,上聯寫「上天奏好事」,下聯寫「下界保平安」或「回宮降吉祥」,橫批是「一家之主」。古人云:「民以食為天」,所以人們把灶王爺恭恭敬敬地奉為一家之主,這也是人之常情嘛!這首詞非常形象、詳盡地描述了宋代時「祭灶」的風俗習慣,由此可見,「宋人」對灶王爺是極其尊重的,「祭灶送灶」相當隆重,準備的祭品非常豐盛。而灶糖的出現,則顯示出人們狡黠的小心思,即不再以祭品的豐厚來打動灶王爺,而是投機取巧,用糖黏住灶王爺的牙和嘴,讓他無法開口。看來所謂的「厲行節約」,應該就是大清雍正皇帝乾的「好事」,這個「摳門」的皇帝對「民以食為天」的灶王爺都這麼「小氣」,難怪給後世留下千古罵名呢!難道「灶糖黏嘴」也是他的首創?呵呵,玩笑話,肯定不是!其實「雍正爺」絕對是個「賢君」!只不過知音難覓,又有幾人能理解他「為國操勞」、「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良苦用心呢?魯迅先生寫過一首《庚子送灶即事》詩,詩曰:「只雞膠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無長物,豈獨少黃羊。」說的是請「灶王爺」吃膠牙糖,粘住他的牙,讓他不能調嘴學舌,對玉帝說壞話。詩中「殺黃羊」的祭灶風俗出自《後漢書·陰識傳》,書中有「宣帝時,陰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臘日晨炊,而灶神形見,子方再拜受慶;家有黃羊,因以祀之。自是巳後,暴至巨富。至識三世,而遂繁昌,故後常以臘日祀灶而薦黃羊焉。」的記載,大意是陰子方看見灶神,殺黃羊祭祀,後來交了好運。有這麼好的事嗎?看來魯迅先生也不大相信,故而說家裡沒有黃羊,呵呵!另外,不知何人寫了《小年》詩四首,均為精品,我們就來一睹為快吧!其一曰:「二三鞭炮入窗來,訝覺新春序幕開。徑向鏡中辭舊我,一彈衣袖不徘徊。」每年從臘月二十三到除夕,民間稱其為「迎春日」,也叫「掃塵日」。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做好準備,辭舊迎新。其二曰:「有夢飄搖東海東,年年照見小梅紅。憶來相報能何事,君自無心我自窮。」小年夜裡想起了你,今夕小梅又開,君心歸何處?呵呵!心中有惦記的人哦!很憂傷又很溫暖的感覺。其三曰:「自尋白酒佐清茶,卻道人生有路斜。我有詩思三百萬,倩誰遺我一枝花?」小年把酒品茶,感嘆人生,縱放詩情,知音難覓哦!呵呵!其四曰:「今有佳時不可殆,滿城燈火花如海。縱然人世有蒼桑,於闌珊處得自在。」縱然滄桑,也不能錯過小年佳節的風光,生活的激情永恆不滅,難能可貴,贊一個!還有《過小年》詩一首,作者亦不詳,詩曰:「簿霧輕籠林如黛,一路笑聲落老莊。家犬撒歡只吠客,鄉親屠宰不謀商。開桌小菜邀山鬼,擺酒大杯會灶王。歸去不知臨日暮,騰雲駕霧愈張狂!」臘月二十三祭灶,供品除糖瓜外,還有供水餃的,取民間「起身餃子落身面」之意,很熟悉,好親切,對吧?有關小年的民謠也有很多,最著名的就是「趕亂婚」了,民謠云:「歲晏鄉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燈前姊妹私相語,守歲今年是洞房。」過了臘月二十三,民間認為諸神上了天,百無禁忌,娶媳婦、聘閨女不用擇日子,稱為「趕亂婚」,故年底前結婚的人特別多。這首民謠寄託了姑娘們「大紅喜字窗前貼」的美好願望。光陰荏苒,日月如梭,總有一些故事沉澱於時光,珍藏在心,「人生若只如初見」該有多好,可惜往日不可追!春節即將來臨,遊子們回歸故土,與家人團聚,過個吉祥喜慶的新年。此時的你一定會「若有所思」、「心有所想」、「情有所託」,不妨提筆記錄下來,待「一覺醒來」後再與自己「分享」,這可是你一步步走過來的足跡啊!永恆的時間寶藏、精神富礦!就像前幾天下了一場大雪,朋友圈「亂成一團」,「嘴饞的要吃火鍋,炫富的要穿貂皮,臭美的要拍靚照,矯情的要寫詩歌,單身的要找人散步,浪漫的要堆雪人,閑不住的要打雪仗,秀恩愛的要一起白了頭……」呵呵!雪是好雪,人有點不大正常了!對嗎?也對也不對!其實誰都想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和情感訴求,很正常啊!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難道面對2018年的這場大雪,我們就該無動於衷才對嗎?那樣的生活會不會一潭死水呢?

又是一年「小年」時,讓我們敞開心扉,真誠面對,記錄永恆,走向遠方……

寫於2018年2月8日

GIF

《瀟湘夜雨》投稿啟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瀟湘夜雨 的精彩文章:

旅行青蛙——其實我們就是那隻青蛙
史宏春 評說曾國藩

TAG:瀟湘夜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