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好-迎接新年
今天已經是臘月二十三了,新的一年向我們邁近
從今天起,春節拉開了序幕。為了迎接春節的到來,從今天起到大年三十每天都要做些什麼呢?該準備些什麼呢?
什麼都知道的幫幫
要告訴你一些年前的準備
臘月二十三:祭灶吃灶糖
祭灶一般會擺上糖果、清水等供品,說點吉祥話,當吉祥話說完之後,人們會在院子里架起松枝、芝麻秸等,將舊灶王像揭下來放在上邊焚化。同時燃放鞭炮,以示為灶王送行。為讓灶王爺能夠多向玉帝說好話,人們還講究在祭灶的時候將糖瓜融化,象徵性的抹一點在灶王像嘴唇上。意味著黏住灶王爺的嘴巴,讓他不能說人們的壞話。
臘月二十四:掃房子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的風俗,由來已久。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在春節前掃塵,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大江南北,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氣氛。
臘月二十五:
做豆腐
民諺稱:「臘月二十五,磨豆腐。」一些地方還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風俗。民間傳說灶王上天彙報後,玉帝會下界查訪,看各家各戶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樣,於是各家各戶就吃豆腐渣以示清苦,瞞過玉皇的懲罰。傳說歸傳說,其實吃豆腐渣實則是古代生產力低下,沒有那麼多好吃的,但有時人們也會買一大筐豆腐以吃其來充饑等。
接玉皇
舊俗、新俗都認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於農歷十二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這一天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
happy new year
happy every day
趕亂歲
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間人間無神管轄,百無禁忌,民間多嫁娶,被稱為「趕亂歲」。亂歲是民眾為自己設計的調節社會生活的特定時段。歲末年終,人們有了閑暇與積蓄,對於平時難得有精力操辦大事的人來說,這是一個閑暇娛樂好時機。因此,人們根據現實生活需要,發明了這一特殊的時間民俗。
照田蠶
照田蠶也叫「燒田蠶」、「燒田財」,是流行於江南一帶的民間祈年習俗。臘月二十五這一天將綁縛火炬的長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來占卜新年,火焰旺則預兆來年豐收。有些地方在年三十舉行這一活動。
臘月二十六:割年肉
民間諺語稱:「臘月二十六 ,殺豬割年肉」,說的是這一天主要籌備過年的肉食。所謂殺豬,當然是殺自己家養的豬;所謂割肉,是指沒養豬的貧困人家到集市上去買過年吃的肉。將「割年肉」放入年謠,是因為農耕社會經濟不發達,人們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年節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稱為「年肉」。臘月二十六的傳統民俗是「燉豬肉」。
臘月二十七:宰雞、趕大集
年謠稱:「臘月二十七,宰雞趕大集」。這天除了要宰殺自家的家禽,還要上店趕集、集中採購。春節期間的「上店趕集」雖然也有與往日集市貿易、購缺賣余的內容,但更多的是買賣年節物品,如:鞭炮、春聯、神馬、香燭、燒紙、牛羊肉、贈送小孩子的各種禮品、女孩子的各種頭花飾物等。春節所需物品都在置辦之中,因此這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紅火熱鬧。
135編輯器
臘月二十八:發麵、貼花花
這天除了要發麵以外,還要「貼花花」也就是貼年畫、貼春聯和貼窗花。其中貼春聯的習俗源於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為辟邪之木,《典術》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壓伏邪氣者也。」到了五代時,後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學,他每年都命人題寫桃符,成為後世春聯之濫觴,而題寫於桃符上的「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便成為有記載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副「春聯」。後來,隨著造紙術的問世,才出現了以紅紙代替桃木的張貼春聯的習俗。家家戶戶在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寄託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
快樂
臘月二十九:
祭祖
祭祖在中國由來已久。事死如生不僅是孝道的重要標誌,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因此每逢節慶,都要對祖先告祭一番。春節是大節,上墳請祖儀式也就格外莊重和重要。上墳請祖的時間,大多數地區在二十九日清晨請祖,少數地區在除夕日下午到黃昏時請祖。
蒸饅頭
二十八做好了發麵,二十九就要開始蒸饅頭了,人們盡情發揮想像,把饅頭做成壽桃、小動物等各種造型。在天津大家還會在這一天到喬香閣請中國結,取「喬香納福」之意。
臘月三十:
守歲
中國傳統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吃年夜飯、給壓歲錢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肴盛饌,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壓歲錢是由長輩發給晚輩的,有的家裡是吃完年夜飯後,人人坐在桌旁不許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長輩發給晚輩,並勉勵兒孫在在新的一年裡學習長進,好好做人。
你現在有沒有更清楚過年的方式了呢?也許許多年俗在現在並沒有保留太多,但是大體還是沒有變化。希望我們能沿襲這些傳統習俗,讓過年更加熱鬧、令人期待。
圖文編輯 | 譚旭芳
執行編輯 | 羅 玲
責任編輯 | 甘 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