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篆刻學習:學來學去,白文印與朱文印我還是「偏科」了

篆刻學習:學來學去,白文印與朱文印我還是「偏科」了

之前寫篆刻史系列文章時,寫到鄧石如時,我們認為鄧石如是中國篆刻史上最重要的節點,鄧石如的歷史地位就不說了,「印從書出」使文人篆刻真正進入風格多樣的歷史階段,文人有什麼樣的篆書風格,就會有相對應的篆刻風格,文人們終於跳出了古璽印的限制。但當時留有一個問題,沒有展開了說:就是鄧石如解決了朱文印的「印從書出」,但沒有完全解決好白文印的「印從書出」,直到吳讓之才完全解決好白文印的「印從書出」問題。顯然,白文印跟朱文印的「印化」是兩回事,直到現在,文人篆刻提到白文印,還多是仿漢式,提到朱文印,則多是自己書風。甚至也由於「以書入印」的原因,導致了一部分篆刻學習者篆書不好,元朱文印就不好(因為元朱文是基於小篆篆書水準的印式),白文印水平稍好,是因為白文印的入印文字從字型到印式都是現成的,章法難度低;篆書好的,白文印又不好(拿自家的篆書入白文印遠沒有現有的古璽印文字入印好解決),讓他拿字典里查到地字入白文印,又不甘心。這就是朱文印和白文印的「偏科」。今天就這個問題,展開說說:

篆刻學習:學來學去,白文印與朱文印我還是「偏科」了

(「轉折點人物」鄧石如畫像)

1、先了解「虛」與「實」這對概念

先了解一對概念,這對概念對人的視覺影響非常大,而篆刻實際上是視覺藝術。人的視覺審美是基於各種印章章法的審美,章法設計中的「疏密」、「方圓」等重要原則其實都基於「虛」與「實」的對比得來。

「虛」,指空虛,指沒有內容;「實」指實在,指內容充實。在中國畫的傳統技法中,虛,是指圖畫中筆畫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給人以想像的空間,讓人回味無窮。實,是指圖畫中勾畫出的實物、實景以及筆畫細緻豐富的地方。在中國的詩歌里,「虛」指直覺中看不見摸不著,卻又能從字裡行間體味出那些虛象和空靈的境界。「實」是指客觀世界中存在的實象、實事、實境。書法與篆刻與繪畫和詩歌相通,都是通過「虛」與「實」的對比形成更加強烈的視覺審美效果。

篆刻學習:學來學去,白文印與朱文印我還是「偏科」了

(吳讓之的白文印「家在洪澤湖邊」)

篆刻學習:學來學去,白文印與朱文印我還是「偏科」了

(吳讓之的「逃禪煮石之間」)

2、白文印與朱文印「虛」與「實」的界定

在朱文印中,線條是朱文的,「實」的,留空是是空白的,「虛」的;在白文印中,線條是白的,留空(也即留紅)是朱的,「白」就是「虛」,不同的是,白文印的線條又正是內容所在,因此,白文印的線條從某種意義上又是「實」的(因為他是內容),白文印的虛實關係相對來說,要比朱文印較複雜一些。因此,「計白當黑」這句經常提到的章法原則,在白文印創作中更為重要。

篆刻學習:學來學去,白文印與朱文印我還是「偏科」了

(漢印「左將軍軍司馬」)

篆刻學習:學來學去,白文印與朱文印我還是「偏科」了

(漢印「左將軍假司馬」)

我們看東漢印「左將軍軍司馬」「左將軍假司馬」,紅白關係穩妥,紅白互相依託,是真真的虛實相生的佳作。

3、邊框對朱文印、白文印印章形式的影響

朱文印除少量無邊印外,都有一個朱文的印邊。這個印邊對印面內容起著團聚作用。不管印文如何寫,是何種狀態,線條如何分割空間,最終形成的留白的形狀如何,印章的邊框都可以把內容收攏成一方印章的形狀。因此,朱文印的「留白」基本不影響印章的形式美,相對來說,印文形式書寫的自由度相對較高。白文印中,戰國時期的璽印到秦印一般有邊框,其作用當然也是團聚印面,使不規整的文字(指戰國璽印中的六國文字類)和有長垂腳的文字(早期的摹印篆)形成的不規整的留紅得以團聚,以保留印章特有的形式美。後期的西漢漢白文印邊框自然形成,再到東漢滿白印式出現,白文線條在印面自然形成窄窄類似朱文印的細邊框,在視覺上,也足以起到團聚印面的效果。鄧石如處理自己的篆書入白文印解決不掉「留紅」凌亂的問題時,他給他的這些白文印加上了邊框,這是他無可奈何的選擇。

篆刻學習:學來學去,白文印與朱文印我還是「偏科」了

(鄧石如刻白文印「胸有方心,身無媚骨」)

篆刻學習:學來學去,白文印與朱文印我還是「偏科」了

(鄧石如刻「河聲岳色」)

上述兩方白文印,如果把邊界去掉,顯然就失去了團聚感,看上去就不像一方印章了。

我們再看戰國璽印里的有邊框的白文印,如果我們把邊框去掉,印章的形式特性受影響巨大。如圖:

篆刻學習:學來學去,白文印與朱文印我還是「偏科」了

(戰國璽的白文印原印)

篆刻學習:學來學去,白文印與朱文印我還是「偏科」了

(去掉邊框的效果)

4、白文印「留朱」與朱文印「留紅」的視覺效果影響

白文印的留朱,因為色彩是紅的,視覺上「留紅」同樣是「實」的,也是視覺重點,其視覺效果不亞於白文文字線條;朱文印的「留白」,是實實在在的「虛」,因此,朱文印的視覺重點在文字線條上,「留白」的形狀對視覺影響較小。

篆刻學習:學來學去,白文印與朱文印我還是「偏科」了

(趙之謙刻「漢學居」)

我們看趙之謙大塊留紅的經典印作「漢學居」一印,右邊的留紅視覺效果的「實」的份量,絲毫不亞於右邊漢學兩字構成的文字的「實」的份量,因此這方印看起來並不歪斜,視覺效果堂堂正正。

5、「印從書出」不易解決白文的原因

正是因為上述「虛」「實」對比關係的視覺影響,白文印就需要印面分割出來的留紅要規整、要整齊,這是印章的基本形式特性決定的,脫離了秦漢體系的較為方正的字形特徵的文人篆書如果入白文印,就會造成印面留紅出現三角狀留紅或者其他異形的留紅,這些都不利於印面的穩定,如果這些留紅混亂不堪,必然破壞印章的基本形式特性(印章之所以是印章的特性),這也是朱文更適合不規整的異形印的原因,朱文印不管文人的篆書印文如何書寫,造成的留白並不影響印章的形式特性,一是朱文印章有邊框約束,保證了其印章的形式特性,一是朱文印的「留白」如上所述,它並不是視覺重點,不會對印章造成重大的影響。吳讓之最終能解決白文印篆書入印的問題,他對白文印對圓斜筆的承載能力做出了有效的探索,其原因在於吳讓之在漢印里浸淫多年(幼功10年,加上後續終生不離漢印),他完美地找到了篆書方整入印方法,但後續的大部分印人,特別是近現代印人仍然無法完美解決白文篆書入印的問題,於是,大家在選擇白文印式時,都不由自主地選擇了更易完成的漢白文印式和古璽印式的帶邊框白文印式。

(【老李刻堂】之256,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藝錄 的精彩文章:

名聯掌故:「讀萬卷書」對個下聯
細讀《資治通鑒》:見的皇帝就跪下,丞相也不行從何時開始的?

TAG:談藝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