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重新洗牌,安富利被大聯大超越,從追求規模第一到追求利潤第一,路有多難走!

重新洗牌,安富利被大聯大超越,從追求規模第一到追求利潤第一,路有多難走!

2017年,應該是安富利如坐針氈的一年,在相繼與原廠ADI、Cypress分道揚鏢,痛失了幾條產品線代理權後,去年銷售額又再次被勁敵艾睿趕超。據悉,艾睿2017財年銷售額歷史性地達到268.1億美元,而安富利的銷售額僅為174.4億美元。

不僅如此,受匯率波動影響,老三大聯大去年的銷售額也已經趕超安富利。2017年,大聯大銷售額為5324.6億新台幣,若按匯率29.3130計算,摺合美元約182億!

不過,安富利長久以來都走「利潤至上」的策略,盈利才是其最終目的。2017財年,安富利實現凈利5.25億美元,而艾睿雖然銷售額創歷史新高,但凈利僅為4.02億美元,攤薄後每股4.48美元,凈利5.23億美元,按攤薄基準計算凈利為6.79億美元。以下就三大元器件分銷商2017年財報進行詳細分析:

艾睿

財報顯示,2017年第四季度,艾睿銷售額為76.3億美元,較2016年第四季度的64.4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8%。

從全年來看,艾睿2017財年銷售額高達到268.1億美元,較2016年的238.3億美元增長了13%。在盈利方面,艾睿去年毛利達33.57億美元,凈利4.02億美元。

從銷售額來看,艾睿已遠超曾經的老大安富利,但從凈利潤來看,安富利仍領先艾睿。

艾睿創立於1935年,早年由一間名叫「Arrow Radio 」的零售店演變而來,這間Arrow Radio位於曼哈頓下城區科特蘭街,由靠著兜售二手收音機及其零部件為生的Maurice Goldberg一手創辦。巧的是,艾睿的宿敵+老對手安富利剛好也位於曼哈頓。不同的是,安富利當時已是曼哈頓的領軍企業。

20世紀40年代以前,艾睿主營業務是銷售RCA、GE和 Philco 製造的全新收音機。1946年,「Arrow Radio」店鋪以Arrow Electronics Inc.為名的公司正式成立。

20世紀50年代初,艾睿開始向業內客戶銷售電子零件,並於1956年在長島米尼奧拉開設第二家店鋪。20世紀60年代,艾睿將總部遷至長島法明代爾,並在康涅狄格州諾瓦克和新澤西州托托華設立了多家分支機構。

1968年,三名剛從哈佛商學院畢業的大學生B.Duke Glenn、Jr. Roger E. Green和 John C. Waddell 合夥創辦了Glenn, Green & Waddell公司,該公司領導的一隻私人投資團隊收購了艾睿的控股權。

1970年以後,艾睿開始在電子元器件經銷商行業嶄露頭腳,以年銷額900萬美元,位列美國電子元器件經銷商第12名,而當時安富利規模已是艾睿的8倍之多。

1979年,艾睿在紐約股票交易所上市,與此同時,艾睿收購了曾是美國第二大經銷商的 Cramer Electronics。這一項併購,為艾睿順利打開美國西部市場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在以後的10年當中,艾睿陸續獲得包括Texas Instruments在內的半導體企業加持,迅速擴大其業務部門。據悉,艾睿曾在1993年短暫超越過安富利,但也僅曇花一現。如今,艾睿終於如願再次打敗安富利。

安富利

2017財年,安富利實現營收174.4億美元,較2016年的167.4億美元增長了4.2%,增長的動力主要是由於其收購了Premier Farnell(PF)。

在盈利方面,安富利去年的毛利為23.7億美元,較2016年增加了2.915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4%,凈利則為5.25億美元。

(註:安富利年報時間一般為年中)

從上表可以看出來,安富利2017第一財季銷售額為41.18億美元,第二財季42.73億美元,第三財季44.41億美元,第四財季46.06億美元。

若按照產品來劃分的話,安富利2017財年半導體產品銷售額高達135.37億美元,互聯、無源和機電(IP&E)創收33.97億美元,其他產品則僅有5.04億美元。其中,德州儀器(TI)產品約佔了安富利總營收的11%,並且是過去三個財年中,唯一產品、軟體和服務銷售額均超過10%的供應商。

從地區來看,美洲地區銷售額51.63億美元,佔總營收的29.6%;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EMEA)銷售額為59.12億美元,佔總營收的33.9%;亞太地區2017財年銷售額最高,達到63.63億美元,佔總營收的36.5%。

另外,由於安富利2017年將技術解決方案(TS)業務出售給了技術數據公司(Tech Data Corporation),因此安富利2017財年的銷售額不再包括TS業務營收。

安富利創立於1921年,總部位於美國鳳凰城。1995年,安富利電子元件業務正式進軍中國,並於2006年在天津建立了針對嵌入式OEM的解決方案集成中心。作為曾經全球最大的元器件分銷商,安富利在2015年創造了279億美元的輝煌成績。

當然,安富利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除了自身實力外,與其推崇的併購策略也有關係。據悉,安富利自1991年收購了英國半導體分銷商AccessGroup迄今為止,收購的企業已不下100家。

2005年,安富利以20億美元收購了競爭對手科彙集團,這一收購使得安富利順利擠進了亞洲前三。2010年底,安富利收購了當時北美地區排名第四的Bell Microproducts,使其在該地區的地位更加鞏固。

2011年8月,安富利收購了台灣電子元件分銷合訊科技,同年還收購了互聯、無源和機電(IP&E)元件分銷商得毅實業及其子公司上海立良國際貿易,進一步增強了其在亞洲的技術專長。

2016年7月28日,安富利宣布收購以6億9100萬英鎊(9.11億美元)收購Premier Farnell。Premier Farnell是一個全球性的電子元器件及相關產品的分銷商,總部設在英國利茲,利用多渠道銷售和營銷資源為電子系統設計社區提供工程解決方案。

近年,安富利不僅財報表現疲軟,在爭奪代理權方面也有點力不從心。2017年2月,ADI方面提出停止與安富利的全球代理分銷合作協議,同時將選擇艾睿電子作為公司在全球的分銷渠道戰略合作夥伴。隨後,賽普拉斯(Cypress)也在其官網發布消息,宣布將從2017年5月1日起,終止與安富利、Silica和EBV三家分銷商的代理關係。

對於頻頻失去產品代理權,安富利認為「某些供應商終止與其分銷的協議,並未導致其庫存減少。相反,安富利還通過提供各種增值服務來提升競爭地位,譬如補貨、測試、組裝、供應鏈管理以及物料管理等。」

目前,安富利的主要競爭對手為艾睿電子、富昌電子、大聯大、貿澤電子以及Digi-Key等。當然,安富利的競爭對手還包括那些規模雖然相對較小,但卻專註於某地區/市場以及某種特定產品的中小型分銷商。

大聯大

受惠於智能手機、汽車電子、電源節能以及雲端相關產品出貨持續增長,大聯大2017上半年實現營收2473.82億元新台幣,不過在新台幣匯率升值的衝擊下,仍年減3.1%,不過稅後凈利卻創歷史同期上半年新高,高達36.37億元新台幣,漲幅達17%。

2017全年合併為新台幣5324.6億(約合美元182億),相較去年同期新台幣5368.6億減少了0.83%。但若以美元計算,則增長了5.1%。2017年每月營業額如下:

大聯大是亞洲最大的半導體授權分銷商,元器件分銷整體規模位居全球第三。旗下擁有世平、品佳、詮鼎及友尚等四大集團,員工人數近5,100人,代理產品供應商超過250家,全球約71個IED&34個Non-IED分銷據點(亞太區IED 43個 Non-IED 34個),2015年至2016年營業額分別為162.4億美元、166.5億美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滿天芯 的精彩文章:

全球100大科技公司榜,45%總部在美國,大陸僅三家入圍!
2017美國專利50大榜單,華為擠進前20!

TAG:滿天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