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小科普】男裝
原標題:【漢服小科普】男裝
男性漢服
男性漢服
,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到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繡中華」、賽里斯國的體現,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綉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
北朝,武士裝袴褶即上衣下袴的穿衣組合方式,漢時用作戎裝、野服,晉時上升為隨駕戒嚴之服,南北朝時登堂入室成為貴族也可服用的常服。
南朝,貴族裝
唐,圓領袍,圓領袍最早出現在商代,漢代隨著服飾逐漸統一,圓領袍主要作為內衣穿著,魏晉南北朝後,鮮卑人建立的北魏開始作為正裝穿著於外,流行於隋唐至明末。
襦裙,襦裙是漢服的一種,上身穿的短衣和下身束的裙子合稱襦裙,是典型的「上衣下裳」衣制。上衣叫做「襦」,長度較短,一般長不過膝,下身則叫「裙」。可見,「襦裙」其實是兩種衣物的合稱。襦裙出現在戰國時期,興起於魏晉南北朝。
道袍,道袍是明代極其流行和典型的一種便服,在明代由於道教為國教,上自天子下至士庶無比把道袍當做日常穿著的主要服飾之一。
朱子深衣,漢服中深衣的一種,為禮服,多用於祭祀等場合。
罩衫
直裾
是華夏衣冠體系中的一種,其短者謂之裋褕,衣襟裾為方直,區別於曲裾。(有同袍習慣性的把直裾與直裾深衣劃等號實際上是錯誤的。)裾就是指衣服的大襟。
直裰,是從宋朝開始就有的一種服飾。據宋朝人趙彥衛《雲麓漫鈔》謂:「古之中衣,即今僧寺行者直裰。」
大氅源於魏晉時期的「鶴氅」,為一種兩側不開叉的對襟式罩衫,多為男子穿著,流行士人階層。
飛魚服飛魚服是曳撒的一種,上綉飛魚,是漢民族傳統服飾的一種。明代錦衣衛大內太監朝日、夕月、耕耤、視牲所穿官服,由雲錦中的妝花羅、妝花紗、妝花絹製成,佩綉春刀,是明代僅次於蟒服的一種賜服。
褙子,又名背子、綽子,綉?。是漢民族傳統服飾的一種。其樣式以直領對襟為主,腋下開胯,腰間用勒帛系束,下長過膝,逐漸成為後世女子的一種常禮服。
短打,是古代漢服的一種,是對古代窮苦人穿的一種衣服的稱呼,又稱「豎褐」、「裋褐」。
編輯:學術部一組
審核: 周 慧
TAG:漢服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