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一年讀了218本歷史書,關於讀史,有何心得?

他一年讀了218本歷史書,關於讀史,有何心得?

一年時間內,他讀了218本歷史類專著,此外,還有33本歷史書略讀或選讀了部分章節。

他是怎麼讀這麼多書的?有什麼技巧和方法?他推薦哪些歷史類佳作?

我是張翼,本科畢業於南開大學歷史學院,目前在台灣政治大學攻讀碩士學位。讀書確實有技術上「方法」,我也是從每月只能讀一兩本書慢慢進展到一年讀上百本書的。不過,能讀這麼多書,最重要的還是時間的投入

如何持之以恆地讀書?

在宥:怎樣做到如此自律地讀書?選書的標準或者途徑有哪些?有沒有遇到過那些讀完一章節就放棄的書?

張翼:除了讀書沒有啥別的愛好。選書一般是根據要研究的主題,當然也有圖書館裡偶然遇到的。放棄的書比較少,因為我會想看目錄,覺得有意思才開始讀,放棄的原因主要是時間不夠。

安安安安默:怎樣才能持之以恆地讀書?有時候我會覺得很難集中精神去讀書,而我又希望把每一處細節都看清弄懂,請問有什麼好辦法能夠改變這些狀況?

張翼:請問您讀書的時間有多少呢?我自己大概讀四五個小時也會精神渙散。至於細節,首先要明確讀這本書的目的,是很重要的必須精讀的書還是泛泛讀,前者弄懂細節是當然的。後者可以嘗試只抓邏輯主線,這樣可以加快速度。

mjc:請問你在閱讀中是如何選擇要精度和略讀的書目的?同時你又是如何精讀一本書的?

張翼:根據我在做的題目而定。史料一定會精讀的,二手研究成果根據相關程度決定。精讀的話大概就是筆記做得更認真,或者有比較多的摘錄和比較長的書評。

名字:怎樣才能形成有關的歷史知識體系串聯?老是覺得記了就會忘,知識太零散。

張翼:按照主題讀,比如研究「鴉片戰爭」,就閱讀相關的書籍,自然就會對這個問題成體系。

winnie :可否系統介紹一下讀書方法?感覺讀的多,忘的也多,是否有好辦法?

張翼:我讀的多自然也會忘的多,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有兩個建議:

1.看完書之後要做筆記,尤其注意讀完之後腦子裡回顧一下整本書的主線,這樣等於重讀了一遍,不會忘記得太快,忘記了也可以隨時查找自己做過的筆記。

2.與其記住具體內容,不如記住這些東西大概哪裡能找到,然後隨時翻找,這才是效率最高的。

怎樣做讀書筆記?

ashuy:請問您是用什麼方式做讀書筆記?用手寫還是什麼工具?是以摘錄還是以分析為主?

張翼:電子版。首先是詳細的出版信息,然後是大致內容和主線總結,接下來是分章節摘錄,偶爾插入按語,接下來是零碎知識和可以拓展閱讀的書,最後根據情況寫長書評。

生命的長途列車:你會在書旁邊寫感想么,我老覺得不寫點什麼就記不太清。

張翼:每一本都做,沒看完也會記錄書名。會在書上寫寫畫畫,但是一般是勾出主線邏輯和重點。

chen dongsheng:你讀那麼多書記住了多少,能應用的有多少?每本書都能說出主要內容,作者的主要觀點?

張翼:讀完做筆記,筆記開頭就是自己總結的大致梗概和內容。忘記了隨時翻閱即可,所以多數能記得住。有些書當然要慢慢讀,比如原始史料這種沒有句讀的,沒有訣竅,全靠做筆記

敲黑板:歷史類推薦書目

Forever:我是一名高二的學生,由於基礎不是很好,但是很想把它學好,有什麼史書能推薦嗎?

張翼:我高二的時候大概就讀了《萬曆十五年》和《五百年來誰著史》吧。還有就是斯塔夫里阿諾斯的《全球通史》,可以先讀這些。

艾米妮亞-建彪:我想粗略了解一下整個中國歷代封建王朝的演變過程,有哪些書推薦?感覺通史太多了。另外還想單獨看看春秋戰國史有哪些推薦?謝謝。

張翼:《哈佛中國史》系列。

中國上古史我並不是太了解。但是我有試著讀過楊伯峻的《春秋左傳注》,算是比較好的原典和現代注釋相結合的作品,希望對您有幫助。

鷓鴣行:我想了解兩晉南北朝的歷史,有什麼好的書可以推薦一下么?

張翼:這段歷史我了解的較少,可以看一看《哈佛中國史·魏晉南北朝卷》,另外田餘慶的《東晉門閥政治》很好看。

時光只解催人老:關於朝代更迭之間歷史的書籍有哪些啊?三國以及魏晉南北朝的書籍看過一些,其它的我還想了解一下,有推薦的嗎?謝謝!

張翼:魏斐德:《洪業》和司徒琳:《南明史》值得一讀。

Guntis:我想了解一下明朝的歷史,應該讀哪些書?

張翼:明朝是大朝,研究的問題很多。通史要入門的話可以先讀一讀《哈佛中國史?元明卷》,如果覺得枯燥可以讀一讀卜正民的《縱樂的困惑》和《明代的社會與國家》。

達維爾爵士:我是一名對歷史感興趣的大學生,請問有沒有涉及中國古代經濟史的書籍?

張翼:明朝商業經濟我推薦卜正民的《縱樂的困惑》。

*L!*:大學畢業,對歷史感興趣,女朋友近代史研究生在讀,如果我想入門,應該從哪方面的書來看?

張翼:最好的入門書是費正清的《美國與中國》。

若水不凈:請問有什麼比較好的通史類書籍可以推薦給大學生的嗎?

張翼:霍布斯鮑姆的年代四部曲系列。

一念真人:讀了年代四部曲,感覺很有深度。能推薦霍布斯鮑姆其他作品嗎?讀了他的《論歷史》有點複雜。

張翼:您是想要類似的書嗎?可以試試于爾根?奧斯特哈默的《世界的演變》。

然:我是一名高中歷史老師,能不能幫忙推薦幾本你認為文筆好的世界近代史著作,或者你看過的書裡面有價值的歷史書,最好能給個書單,想擴充一下知識,多謝了!

張翼:世界近代史的方面有很多,但是文筆好的其實不多,因為如彭慕蘭的《大分流》或是弗蘭克的《白銀資本》都晦澀難讀。

如果要我推薦的話我會推薦霍布斯鮑姆的「年代四部曲」系列以及于爾根?奧斯特哈默的《世界的演變》(3本),這兩本大部頭的作品基本上能夠對19-20世紀的歷史有個全面又不失細緻的了解。

另外一部比較有名的是貝利的《現代世界的誕生》,不過我個人不太喜歡。麥克尼爾的《西方的興起》從上古到現代,也值得一讀。有價值的書太多了,無法一一例舉。

結尾有彩蛋

永康完小:有沒有對你來說非常喜歡或者影響很大的歷史書,求推薦。

張翼:以《維梅爾的帽子》為代表的卜正民(Timothy Brook)的所有作品!

天下小同:劍橋中國史和哈佛中國史哪個更好?

張翼:我有寫過專門的文章,摘錄於下:

首先談範圍。範圍有橫縱兩種。

就縱向時間來看,劍橋史橫跨時長但多有缺漏,哈佛史涵蓋時長較短但連續完整。

劍橋史的缺漏首先是由於魏晉南北朝史和隋唐史(下)還未出版,而宋史(上下),清代前期(上下)和上古史還沒有中文翻譯。這就導致劍橋史雖然橫跨了中國歷史的全部時段直到上世紀80年代,但是其中卻缺漏了不少重要的朝代(如宋代和魏晉南北朝根本沒有介紹)。

哈佛史專註於「帝制中國」時代,上起秦漢,下至晚清,連續不斷渾然一體。不過即使如此,哈佛史對於隋代和元代還是失之過簡,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就橫向範圍來看,哈佛史似乎一反常態的專註與「中國」王朝的書寫而把少數民族政權僅作為附帶來看。這一點在宋朝卷尤為明顯,遼、金和西夏都處於這本書的邊緣位置,而劍橋史專門辟出一卷單獨敘述遼、金、西夏和元代歷史。原本西方漢學對少數民族和邊疆的關注度是勝於中國研究的,但是哈佛史沒有繼承這個傳統確實是咄咄怪事。

但是就涉及問題的範圍而言,哈佛史卻並不在下風。劍橋史的敘述還帶有相對濃重的傳統感。政治史敘述佔大頭而經濟史次之,文化有專門章節書寫。而哈佛史的專題寫作模式首先的著眼點是每朝面臨的自然環境、疆域人口和氣候變化等宏觀背景,在這樣的背景下才著手探討政治、經濟和文化的變遷,元明卷在這一點上是典型例子,這是其一。

在社會史方面,劍橋史相對薄弱而哈佛史在每一卷都有特定的章節對宗族、婦女地位、物質生活等詳加探討,許多專題研究可謂精彩至極,這是其二。這兩點彌補了哈佛史在空間範圍內的缺點而增加其論述的深度。

其次談風格。劍橋史的研究風格和取向崇尚傳統、詳細和完整,而哈佛史偏向於採用專題研究風格。這突出的表現在政治史敘述中,劍橋史對每一大朝代都必有詳細到甚至有點瑣碎和冗長的政治史內容,按照帝系順序逐一敘之,若無一定耐心則必然頭昏腦漲,隨讀隨忘。哈佛史的政治史部分則走到另一極端,敘事至簡,不重要的皇帝和事件直接跳過,只談具有關鍵性影響的事件和政治的宏觀特徵,一般全書的政治史部分不會超過三個章節。

另一不同在於,劍橋史的各章節是由不同的學者負責,因此在語言習慣和內容水平上參差不齊,有時候重複敘述的現象比較嚴重(例如明史上卷的前三章和隋唐史的倒數第二、第三章),而哈佛史因為全書只有一個負責作者,因此在風格的統一和內容去重複的問題上做的較好。尤其是哈佛史的前三卷都是陸威儀負責,這三本書的風格、章節安排和內容選擇都具有強烈的連續性。

最關鍵的區別,我認為還是篇幅問題。哈佛史每卷不過300頁而劍橋史動輒千頁。這就導致了後者可以不厭其煩對所有內容仔細探討而後者只能掛一漏萬。就二者都冠著「通史」的名頭來看,顯然是劍橋史更名副其實一點。另外,哈佛史的一個致命缺陷是沒有專門的史料介紹章節。

最後是總評和建議。哈佛史和劍橋史都是優秀的西方中國史研究成果,各有其優點但缺點亦很明顯。就二者的定位看,哈佛史偏向於較低層次和大眾向的讀者,其敘事流暢,語言親和,但對於已入門者最多是提供個別的新鮮觀點而已。劍橋史面向欲更深入研究的讀者,但也僅是走向原始材料和自主思考的一個台階而已。耐著性子全部讀完,還是收穫不小,但是遠不能止步於此。

( 編輯:李勝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問吧 的精彩文章:

玩攝影窮三代,玩手辦?

TAG:澎湃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