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詩十九首:浪漫的想像與現實的輝光

古詩十九首:浪漫的想像與現實的輝光

編者按:《古詩十九首》是我國五言古詩的優秀代表。馬茂元先生博採眾長,對詩歌藝術進行了精妙的分析。《古詩十九首初探》深入淺出、語言優美流暢,是組詩研究的典範之作。特與讀者分享其中的一篇代表作,並以此紀念馬茂元先生誕辰一百周年。

▲馬茂元先生 (1918-1989)

迢迢牽牛星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這首詩是秋夜即景之作,借天上的牛女雙星,寫人間別離之感。因為是思婦詞,所以從女方的哀怨著筆。

詩從想像出發,充滿著濃厚的浪漫氣息,在《十九首》里這是最為特出的一篇。這種幻想之所以產生,就詩的題材來說,它是以雙星的戀愛故事為背景;就詩的思想來說,它完全是現實生活的反映。兩者結合起來,就凝成了詩的優美形象。

牽牛和織女的故事,是我國古代民間傳說中最普遍最動人的故事之一。但它一開始並不是就以完整的形式出現,而是在長期流傳過程中,人民的現實生活和理想不斷地豐富了它的情節,充實了它的內容,使之漸臻完整。本詩的出現,正是這一故事趨向定型化的標誌。

牽牛和織女的名稱,最早見於《詩經》的《大東》篇,其中關於織女星的描繪,為本詩「終日不成章」句所本。但《詩經》僅僅是從星的形象而產生的想像,雖然也是擬人化的描寫,並沒有包含任何故事因素,而且織女與牽牛是各不相涉的。劉安《淮南子·俶真訓》有「妾宓妃,妻織女」的話,《初學記》卷二引緯書《春秋元命苞》說:「織女之為言,神女也。」《文選》班固《西都賦》:「臨乎昆明之池,左牽牛而右織女,似雲漢之無涯。」李善注引《漢宮闕疏》云:「昆明池上有二石人,牽牛、織女像。」據《漢書·武帝紀》的記載,昆明池建於武帝元狩三年(前一二〇),劉安也是這個時代的人。綜合上述一些材料,可見在西漢之初,牽牛和織女已經由兩顆星被看成兩位神人,而且他們的塑像兩兩相對;其中當然包含有一些故事情節。它的內容雖不可考,但不難想像,這一故事在當時已經產生,不過不夠具體罷了。

把牽牛和織女說成夫婦,而且給他們之間的愛情染上了一層悲劇色彩,使這一故事顯得分外的優美動人,則是完成於東漢末年。現存歷史文獻里,這首詩是最早而又最完整的紀錄。

曹丕《燕歌行》有「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的話,與「盈盈一水」二句語意完全相同,可能就是曹詩所本。又,《文選》曹植《洛神賦》李善注引曹植《九詠注》說:「牽牛為夫,織女為婦,織女牽牛之星各處一旁,七月七日乃得一會。」蔡邕《青衣賦》:「悲彼牛女,隔於河維。」這些記錄,時間上都稍後於本篇。除了個別的情節如七夕相會的會期而外,主要內容都概括在本篇之內。互相印證,更可以看出這一故事在漢末魏初已經基本定型。

牽牛和織女的愛情,是農村男耕女織的基本勞動生活的反映。而造成他們愛情悲劇的,也有著它的社會現實意義。為什麼被限制在一河之間,「脈脈不得語」呢?據說是天帝的罰責。《太平御覽》卷三十一引緯書云:「牽牛星荊州呼為河鼓,主關梁。織女星主瓜果。嘗見道書云:『牽牛娶織女,取天帝錢二萬,備禮,久而未還,被驅,在營室是也。』言雖不經,是為怪也。」所以劉子儀詩說:「天帝聘儀還得否?晉人求富是虛辭。」(《海錄碎事》卷二引)……當他們由於貧困而喪失了和平安定生活的時候,社會上生離死別的現象就不斷地發生。這就是牛女戀愛故事的悲劇意義完成在東漢末年的原因;同時,也是以遊子思婦為基本內容的《古詩十九首》的時代背景。

了解了這點,就會進一步體會到,在這詩里,詩人的思想情感和這一戀愛故事的悲劇意義是有著一致之處的。全詩歸結到最後兩句,是天上的悲哀,也是人間的遭遇。精神貫注,彼此交融,正如陸時雍所說,「就事微挑,追情妙繪,絕不費思一點」。這裡說「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涉江采芙蓉》篇說「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一個是間接的表現,一個是直接的申訴,用意完全相同。本篇是思婦的歌聲,《涉江采芙蓉》是遊子的篇什,兩相對照,可以看出兩地相思,兩心相印,他們是無時無刻不在嚮往著和平安定的共同生活的。而造成他們離別的悲哀,使他們無法支配自己的生活,實現共同願望,則是社會現實的問題。本篇和《涉江采芙蓉》的主題,都是從這樣一個角度提出來的。

▲牽牛織女圖 (陸小曼、李秋君,1955年)

如上所述,我們可以知道本篇的主題思想和牛女故事的情節內容是有著密切的關聯,但並不等於說,這首詩就是故事的複述;而是詩人在想像的馳騁中,用他自己的情感色彩和理想的光輝,渲染出一幅生動而豐富的生活畫面,塑造出具有美學價值的藝術形象。

開頭兩句,是環境描寫。秋夜星空寥闊明凈,對幽閨思婦來說,最容易觸動她們的別緒離情,把她們引入碧海青天的夢幻世界;而銀河兩旁牛女雙星的方位和有關雙星的故事傳說,更使得眼前景物和離人的現實心情很自然地結合起來,豐富了這一夢幻世界的內容。詩的形象就是在這樣一個廣闊無邊的基礎上展開,詩人的生活感受和願望也就是在這樣豐富想像的境界中再現的。

前面說過,牽牛織女之所以得名以及他們之間的愛情關係是建築在農村男耕女織基本勞動生活的基礎上。在這首詩里,織女始終沒有離開織機,她的心情始終是通過這一具有特徵性的勞作的外在表現而表現出來的。「纖纖擢素手」二句是她在日常勞動中的生活形象,這一形象所給予人們的感覺是美好而健康的。「纖纖素手」在《青青河畔草》里也出現過這樣一個形容的句子。但兩句的用意並不完全相同。在《青青河畔草》里,主要是通過局部的描繪來突出詩中少婦的美麗姿容;而在這首詩里,則是從手指的形狀、顏色暗示出織女操作技術的熟練精巧。織是一種技術,技術的精粗,手指有著標誌的意義。古詩《上山采蘼蕪》說「顏色類相似,手爪不相如」也是指「織縑」、「織素」而言的。吳淇曰:「此詩與《青青》章俱有『纖纖素手』四字,但用『出』字與『擢』字有別;『出』字的是寫『窗』,『擢』字的是寫『織』,一些移動不得。又,前詩用在下句,是先見『窗』,後見『手』;此詩用在上句,是先見『手』,後見『織』。」(《選詩定論》)織女是織神,在神話傳說中,天上綺麗的雲霞,都是她手指下精巧的成品,可見人們對於她一雙縴手有著如何美妙的幻想,本篇則是把這種想像形象化地表現出來了。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是一層轉折。為什麼她在終日「札札機杼」聲中卻織「不成章」呢?這是由於她心有所思;內心有所思而「涕零如雨」,那當然顧不到機上的成品了。這樣一個有力的轉折,深刻的描繪出織女內心的哀怨。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表現手法始終和織女的勞動生活內容保持著密切的聯繫。《詩·周南·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寘彼周行。」也就是這樣的意境。

「河漢清淺」,是思婦視野中星空的景象,「涕零如雨」,是思婦想像中織女的悲哀。這悲哀是誰使之然呢?為什麼她老是脈脈含情地凝視著銀河的那邊而無可申訴呢?詩人所揭露的故事的悲劇意義,其中蘊藏著強烈的反抗意識,閃耀著燦爛的理想光輝,它是富有積極的浪漫主義精神的。

詩從想像出發,以牛女故事為線索,一意寫到底,但它並沒有黏滯在故事的個別情節上。李因篤說這詩「寫無情之星,如人間好合綢繆。語語認真,語語神話」。詩中的織女,是生活中美的概念的化身。崇高的品質,貞靜的儀容,勤勞的習作,堅定的情操,詩人按照理想所塑造出來的藝術形象,不但表現了離別相思的哀怨,而且給人以具有生活意義的美感,在漢、魏詩歌中是不多見的。

本篇和《青青河畔草》一樣,十句之中也有六句用疊字組成的形容詞開頭。「迢迢」是星空的距離,「皎皎」是星空的光線,「纖纖」是手的形狀,「札札」是機的聲音,「盈盈」是水的形態,「脈脈」是人的神情。詞性不同,用法上極盡變化之能事,然而都顯得確切不移、自然生動,和《青青河畔草》篇是異曲同工的。張庚曰:「《青青》章雙疊字六句,連用在前;此章雙疊字亦六句,卻有二句在結處,遂彼此各成一奇局。」(《古詩十九首解》)

【本文摘自馬茂元《古詩十九首初探》】

?

《古詩十九首初探》

馬茂元 著

商務印書館2017年11月出版

《古詩十九首》是我國古代詩歌承上啟下的重要環節,被稱為「風余」、「詩母」,備受歷代詩論家的推崇。馬茂元先生幼承家學,於古代詩文傳統領會尤深,經過數十年研讀,晚年幾易其稿撰成此書。可助讀者從義理、考據、辭章等角度全面領略古詩的獨特魅力。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商務印書館學術中心 的精彩文章:

「自辟蹊徑的史識」——蕭公權的《中國政治思想史》讀後

TAG:商務印書館學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