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如何用創新演算法改變自己?

如何用創新演算法改變自己?

每個人都想自己成為有創造的人,寫文章靈感呼之則來,妙筆生花;設計作品想法爆棚,創意四射。可現實往往是——想一個文章標題都要憋幾個小時。該如何辦?這一切,《創新演算法》皆可破——簡直是大材小用。

先來看看《創新演算法》原來是用來幹嘛的。1946 年,前蘇聯發明家阿利赫舒列爾(G. S. Altshuller)開始研究發明問題解決理論,簡單地說就是尋找發明的規律,這理論聽起來就厲害——因為這規律如果真找到了,發明創造將源源不斷吶。就在阿利赫舒列爾研究了世界近 250 萬份高水平的發明專利之後,他還真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發明創造理論體系,稱之為「TRIZ 理論」。

但當時正值蘇美冷戰,所以,蘇聯政府決定雪藏該理論,一藏就是 50 年,直到現在,該理論才被人熟知。所以,《創新演算法》雖然遲到,實在不應在你人生缺席,值得讀、精讀、反覆讀!以下就是用創新演算法改變自己的鮮活例子,推薦閱讀。

讀《創新演算法》的緣起,自然是陽志平老師在開智沙龍上的分享《人生的 STC 運算元》,他從自己大學時代開始的自我教育為始,娓娓道來生命創新的悉數軌跡,和其他同伴相異,迥然不同的經歷卻直抵想要的生活,那麼是否原本的教育體系,並非理想而不可顛覆?陽老師說,是的,對於任意一個系統來說,並非每個要素都不可取代,缺一不可。一旦質疑任意一個系統背後的邏輯,你極有可能會發現創新的機會。

創新不是靈感的閃現和隨機的探索,它存在解決問題的一般規律。而 TRIZ 就是在探索系統背後普遍性的創新方法和規律,進而促進未來所有創新過程的效率提升。

陽老師在《人生的 STC 運算元》提到重要概念「STC 運算元」,它來正來自《創新演算法》,也是吸引我讀此書的重要原因。拿到這本書,你會立刻沉浸到機械產業的海洋中。作者阿奇舒勒出身於海軍專利部門,是一個成功的年輕的發明家,英文譯者也是機械工程師出身,譯者引用工程案例順手拈來,對文科出身的讀者來說也許有些閱讀障礙。但是如果你想在其中找到創新的真意,也不能無視那些精確測量的圖紙和工具,它們的存在,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 TRIZ 原理。

於我而言,《創新演算法》的重大意義有二,一是可幫助我從另一個角度深化對 VE(價值工程)的認識,這是碩士時代導師的主要課題;二是可以送給父親當做聖誕禮物,他身在機械工程領域,也擁有自己的專利發明,我相信他會喜歡這本書。也期待他讀過之後可以給我講講他之前的設計,和最近的工程。

當然,我感興趣還是人生的維度上,如何用創新演算法改變自己?如何創造更好的未來?

最重要的就是「STC 運算元」,在 S-SIZE(尺度),T-TIME(時間),C-COST(成本) 的問題表述下,如果兩個要素不變,第三個趨近無窮大或者無窮小,答案將會怎樣?放到「認知寫作學」里,它就是那個迷人的技法:時空變形。改變這三個維度,人生又會怎樣?

我的解答過程是這樣的:


STC 運算元之尺度

有個曾經熟絡的女孩,大學時在一所省會城市的高校學了新聞,如今在南歐攻讀碩士,已經失聯很久。我們都是比較容易陷進死循環的體質,年輕的時候,鑽著牛角尖出不來是常有的事。那時她和我說起,最近擺脫苦惱的方式,是假想自己已經飛離地球,離開大氣層,用宇航衣內最後的氧氣欣賞海水與山峰所凝結的藍綠色塊,已經那麼遙遠。在那樣的情境下,如果想要找到過去的自己,會發現她有多渺小?是的,根本就看不到,我們都太小了,我們的生命放在整個宇宙里,是那麼微不足道,所以,如果有一個飄在地球上方的我,一定會告訴地面苦苦掙扎的我,你知道嗎?你的那點小情緒,和一棵樹的春華秋實比起來,又算什麼?

她接著說,如果覺得這種幻想違背了我的人道主義,那就換一種想法,假如「我」只是我在一本書中創造的角色,「我」對自己的觀照是對創造「我」的作者的觀照,那麼所有迫切的改變的欲求,有意義嗎?也許沒有,也許有呢?「我」的存在讓她需要不停書寫,在書寫的過程中,她也會被「我」改變。所以你說,糾結那麼多有意思嗎?如果你本身就是作品,根本不用在意別人怎麼想,世界上最自私的事不是遵從自己的意願,而是遵從別人的意願,因為後者只是你臆想別人有所期待罷了,為自己現實的挫敗和虛榮尋找借口……

記憶中,她的許多話如潮水奔涌而來,仍在耳邊,想來她能夠從心靈的陰霾解脫,也是不斷改變尺寸和空間層面,比如跳到上帝視角去看自己,再比如去邊陲小城生活,反而讓自己擺脫了在大城市的邊緣化性格,輕鬆地融入社區,難得地綻開笑顏。雖然這幾年不曾相見,但我相信,她會不斷幸運下去。


STC 運算元之時間

開智大會上,安豬老師講了一個有趣的概念,他說自己當年想要影響 1000 萬孩子的思維,還是空間模式,是尋求覆蓋更廣闊的地理範圍,影響到更多的人,那麼與之對應的,就有時間模式。這樣我們去思考未來,就會想,我們做的事能流傳多久,比如一首詩,是在微博上被轉發幾十次,還是出版的詩集幾年後還有人看?比如一篇文章,是在公眾號閱讀量 10 萬+,還是幾十年後這篇文章依然為人稱道?站在時間維度上,你會更在意質量,而非數量;你也會更追求生命的深度和濃度。

再一個重要的時間概念,就是時間的複利效應。Einstein 說過:Compound interest is the eighth wonder of the world. He who understands it,earns it… he who doesn』t… pays it.時間是公平的,你在智力與經驗上不斷積累,複利效應總會存在,持續地積累知識,大量的刻意聯繫,最後會實現爆髮式的增長,達到質變。可以說,時間的複利是中產和潛中產的精神支柱。無論怎樣,時間都是最忠誠的伴侶,它會幫你醞釀生命的 milestone。


STC 運算元之成本

其實成本是個很有意思的東西,在價值工程應用中,我們往往會提前設計目標成本,而所謂目標成本是站在需求分析基礎上的,其中包含結果涉及受眾對成本的認可度。設計好目標成本之後,再將結果反推給各個環節,以終為始。

放到人生里,設想一個目標,也可以說是 ARIZ 71 中的 IFR(最優解),(嗯哼其實我已經在談第三階段了,)同時確定自己的初始狀態,然後分析初始狀態離最優解的距離有多遠,總共分幾步,問自己:這一步是否符合現有能力和資源環境?為了實現某一步的完成你需要做出那些改變,獲取哪些技能?等等。正確地描述最優解,和精準地描述問題同樣重要。

為什麼把第三階段放到成本里說,是我覺得最優解和初始狀態的設定和分析涉及到一個人的價值觀,而價值觀則影響成本決策。

比如你是否覺得刷幾個小時微博無足輕重?或者你覺得紙質書太貴,平時看看公眾號也能碎片學習?再或者你每個周末逛街買不同樣式的衣服,卻定期抱怨自己沒衣服穿…… 這些也許是大眾輿論影響下新興的普世價值,比如小確喪,比如碎片化閱讀,比如買買買即王道。它們沒有什麼不對,只是成本觀念的差別。我認識信奉此種價值觀的人,也認識長期訂閱《讀庫》,定期在孔夫子買書寫書評的人,當然這些人彼此並沒有誰高誰一等,我只是在說成本。

人的時間、資源、精力有限,有限的生命里,你可以獲取的能力、創造的作品和價值,也有限。在沒有繼承資本的前提下,想要在空間維度影響更多人,在時間維度留下更為久遠的印記,就要在成本上做出選擇:一個小時里,你的心流只有二十分鐘,你是選擇快速寫一張寫作開篇,還是刷一會兒朋友圈?一千塊錢,你是選擇買心儀已久的藍牙鍵盤,還是一條怦然心動的裙子?(啊,我先買了藍牙鍵盤,其實裙子也應該買的,握拳)

圍繞這三個維度的不同想像,你會看見人生的不同可能性,而可能性是人生有趣的源泉,不停探索啊,少年!


如何創造更好的未來?

根據以上,再結合此書的「創造性工作的科學結構」章節,就可以得出「如何創造更好的未來」的解答啦。

首先,研究你所專註的行業中,領先的人,去看他們的生命,是如何創造價值的。最好是歷史中的人,已經被時間驗證過,具有非凡意義的大師們。比如寫作,就去看毛姆的傳記;比如做體育用品,就去看菲爾奈特的《Shoe Dog》……

然後,去研究行業中的追隨者們。看那些在行業節奏後端的人們,他們在為什麼樣的東西掙扎,他們的困境是什麼。這些他們所面臨的阻礙,與剛才領先者們所創造的希望,聯結一線,就是行業進化的方向。

再去收集你改變人生所需的所有認知原理、認知模式。這些格柵將構成你的元認知,指導你未來更聰明的學習。嗯哼,想在你所熱愛的行業中更有創造力地工作,就意味著你會踏上「終身學習」這條不歸路。

在行業基礎原理信息掌握的基礎上,去研究最典型的行業模式案例,去看那些有經驗的前輩如何做事,最重要的是,在脫離書面信息的現實世界裡,去聽那些老前(司)輩(機)用最通俗的經驗闡釋專業術語。

最後,在行動中刻意聯繫,在聯繫中積累經驗。經驗要怎麼用呢?要知道慣性思維也會傷害創造力,所以,我們的創新演算法就格外重要。創新演算法的本質,就是讓創造者在創造力的層面富有經驗,什麼意思呢?就是讓你的思考過程富有技巧,通過原理和矩陣,你不再是那個用簡單套路改造過去的孩子,而是能在不同緯度發現新功能創造新價值的新世紀福音戰士。


小結

所以呢,想要有意思地工作,就盡情去異想天開,去構建人生的種種系統,打破陳舊思維的迷障。其實看不懂或者看不慣這本書的人,就看開篇內容簡介最後一段就夠了:

你呀,不僅要學會如何有效地進行慣性思維,還要學會如何有效地打破慣性思維。

這就得了。


開智好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開智微播 的精彩文章:

距離不止產生美,還能解決問題
提升對世界的感受力

TAG:開智微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