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自力更生」邁向「全球整合」 「機器變人」引領產業變革

從「自力更生」邁向「全球整合」 「機器變人」引領產業變革

漢德工業4.0基金創始人蔡洪平。 戴嘉信 攝

「所謂產業升級,就是推動產業發展從人口紅利邁向技術紅利。」漢德工業4.0基金創始人蔡洪平接受南方日報專訪時表示,為迎接新一輪工業革命到來,製造業企業應改變發展策略,由過往「自力更生」變為「全球資源整合」,以加快企業轉型步伐。

今年佛山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實施工業轉型升級攻堅戰,促進存量優化、增量優質,推動製造業邁向中高端。「第三次工業革命是把人變成機器,第四次工業革命是把機器變成人。機器人化 是製造業升級的重要途徑。」蔡洪平認為,中國在發展人機協作機器人與服務機器人方面有巨大優勢,或稱為中國機器人產業「彎道超車」的關鍵領域。

人物簡介

蔡洪平是漢德工業4.0基金創始人、德意志銀行亞太區投行原執行主席。在投行界,他被冠以「首富園丁」、「中國民營企業海外上市之父」的稱號。

機器人、新材料與電動車

或為國民經濟新增長點

南方日報:當前,全球製造業發展日新月異。站在市場角度,你認為接下來製造業「藍海」在哪裡?

蔡洪平:5年前,我供職於德意志銀行時,在漢諾威見證並參加了德國「工業4.0」的發布。後來,我創立了一個與德國工業4.0與「中國製造2025」相關的促進基金,主要投資一些德國「隱形冠軍」企業,同時助力中國傳統產業升級。美的集團收購德國庫卡是過去兩年國際收購史上的一件大事,也為佛山製造業嫁接了一個國際平台。事實上,整合全球資源已成為製造業發展新趨勢。

我曾經說過,在第四次工業革命到來之時,中國製造企業要改變原有發展策略,由「自力更生」邁向「國際資源整合」。第四次工業革命將帶來許多新機遇。接下來,機器人、電動車、新材料等產業,將成為帶動國民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南方日報:放眼全球,中國機器人產業處於什麼發展水平?

蔡洪平:所謂產業升級,就是要推動產業發展從人口紅利邁向技術紅利。而製造業升級的重要途徑就是「機器人化」。如今機器人產業發展速度有多快?從2016年到2019年,全球機器人產業預計將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長。另有一組數據表明,自2013年至2019年,中國機器人產業將以超30%的速度發展。目前在工業行業里,我們還找不到具備類似發展速度的產業。

儘管中國已佔有全球機器人產業三分之一的市場,但機器人普及率仍較低。一般而言,我們以每萬人擁有機器人數量作為衡量機器人普及程度的指標。目前德國、日本、韓國等國的機器人普及率比較高,每萬個人擁有機器人台數在400至600之間。而中國每萬名製造工人只對應68台機器人,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深耕「服務型」「協作型」兩大領域

助力本土機器人實現「彎道超車」

南方日報:要在機器人產業實現「彎道超車」,我們應從哪些領域入手?

蔡洪平:機器人產品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機器人是傳統自動化設備,大部分用於生產線某一環節,例如噴塗、焊接等。現在,我國企業大多主攻這一類。然而,企業要「攻」下這一類機器人產業,面臨很大挑戰。

實際上,這類機器人的生產技術,我國仍在低端水平徘徊,減速器、伺服器、末端抓手這三大核心部件,仍被國外壟斷。國內大部分機器人公司都是做系統集成。

發展機器人產業,我們並不是沒有機會。在人機協作機器人與服務機器人領域,我國有著很大市場。首先,人機協作機器人對於減速器並沒有太大依賴性。它主要依靠智能化、網路化設備,依靠大數據,主要針對電腦、手機等3C產品。在這方面,中國擁有很大優勢。

其次,我提到的服務機器人,主要是B2C(商對客)類型的。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愈發明顯,服務機器人在中國擁有巨大市場,這是我們得天獨厚的優勢。現在人氣很旺的家庭掃地機器人就是典型案例。

事實上,我提到的服務機器人和人機協作機器人,本質上是人工智慧的末端執行器。我曾經大膽預言,十年後中國人可能是工作三天,休息四天。隨著人工智慧的誕生與發展,我的預言一定會實現。屆時,律師、醫生等職業都將消失,人工智慧代替「白領」,工業機器人代替「藍領」。而人類將更多從事創造性的工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維科網_高端訪談 的精彩文章:

TAG:維科網_高端訪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