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唐詩編年極簡史:這21首名作,寫進了大唐王朝289年

唐詩編年極簡史:這21首名作,寫進了大唐王朝289年

文 | 王焱

序幕

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淵開國稱帝。

公元627年,秦王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登基為帝,是為唐太宗。

贈蕭瑀

李世民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勇夫安知義,智者必懷仁。

繁華無雙的大唐王朝就此拉開序幕,登上歷史舞台。

唐詩江湖由此開場。

初唐

在唐朝最初的幾十年間,詩壇還是一片荒涼。詩歌仍沿著南朝詩歌的慣性發展,柔靡纖弱,毫無生氣。虞世南、儲亮、李百葯、上官儀這些相對眼熟的名字下面,僅零星地綴著個位數的出彩作品。

於是,「初唐四傑」出現了。

可以說,他們引爆了唐詩的寒武紀。

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這些人都是個頂個的猛。

其中,尤以「詩傑」王勃最為牛掰。

唐詩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竟是他鄉之客。

王勃可謂在唐詩江湖上留下了濃厚一筆。只可惜天妒英才,這位天才少年27歲便離開了他所鍾愛的大唐詩壇。

元676年八月,王勃自交趾探望父親返回時,不幸渡海溺水,驚悸而死。

同年冬,唐高宗李治讀到他《滕王閣序》中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時,不禁拍案驚道:此乃千古絕唱,真天才也。

遂令內侍傳旨:召王勃入朝!內侍太監告訴他,王勃已落水而亡。

唐高宗喟然長嘆:可惜,可惜,可惜!

八年後,陳子昂進士及第。

陳子昂是唐代第一個舉起詩歌革命大旗的作家。有「詩骨」之稱。

他進一步發展了「初唐四傑」所追求的充實,剛健的詩風,徹底肅清了齊梁詩歌中綺靡纖弱的習氣,對盛唐詩人張九齡、李白、杜甫產生了深遠影響。

登幽州台歌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GIF

公元683年,唐高宗病逝於洛陽,武則天執掌朝政。陳子昂因上書論政,得到女皇武則天重視,授麟台正字。後升右拾遺。

公元698年,38歲的陳子昂因壯志難酬,辭職還鄉,不久後父親逝世。居喪期間,武三思指使射洪縣令羅織罪名逮捕陳子昂,致使陳冤死獄中,終年41歲。

盛唐

公元695年,新科進士的隊伍里,站著一個36歲的青年。

他叫賀知章,人稱「詩狂」,系本屆科舉狀元。

中華

詩詞

回鄉偶書(其一)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賀知章生於公元659年,與「初唐四傑」是同一時代的人物,但和「初唐四傑」相比,賀知章卻是名副其實的大器晚成。

那時候沒人知道他會成為中國古代最長壽的詩人,也沒人知道在他退休那年唐玄宗會帶著文武百官送上一程又一程。

賀知章為人曠達不羈,有「清談風流」之譽,晚年尤縱,自號「四明狂客」。

在他去世後,李白獨自對酒,悵然有懷,想起當年金龜換酒,一時百感交集,揮毫寫下了「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的詩句。

與賀知章相關的另一個稱號是「吳中四士」,「吳中四士」不是賀知章一個人,而是四個人。

另外三人是張旭、包融、張若虛。

張旭人稱「草聖」,書法一絕,自是不消多說的。

包融是盛唐初期詩人,現存詩作僅有八首。當然這還不是最慘的,最慘的當屬張若虛。張若虛的詩,現存的僅剩兩首而已。這兩首當中就包括那首有「孤篇蓋全唐」稱譽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灧灧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正是這首《春江花月夜》,奠定了張若虛在唐代文學史上的不朽地位。

公元707年,張九齡進士及第。

作為開元盛世的最後一位名相,張九齡深受時人敬仰,王維、杜甫都作有頌美他的詩篇。

他曾辟孟浩然為荊州府幕僚,提拔王維為右拾遺;杜甫早年也曾想把作品呈獻給他,未能如願,晚年追憶,猶覺可惜。

張九齡罷相後,每當有人向唐玄宗舉薦人才,唐玄宗必問:風度得如九齡乎?

望月懷古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張九齡頗有識人之道,他曾斷言安祿山「貌有反相,不殺必為後患」,可惜的是唐玄宗並沒有採納他的忠言。

後來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倉皇入蜀,憶起張九齡對安祿山的斷言,痛哭流涕,並遣使祭奠張九齡。

公元724年,27歲的王昌齡遠遊邊塞。

他著名的邊塞組詩《出塞》《從軍行》等佳作,大約作於此時。

王昌齡與高適、岑參同為盛唐邊塞詩派的代表人物。

高、岑二人擅長歌行長篇,高詩昂揚奮激,岑詩瑰麗雄奇。

王昌齡卻另闢蹊徑,以短小的絕句形式,抒寫徵人的種種情思。他的詩含蓄深沉、情景交融,配以格調的舒緩自然、音節的宛轉瀏亮,成為傳唱不衰的名作。

出塞(其一)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王昌齡有「詩家天子」的美譽,又被尊為「七絕聖手」,他的「秦時明月漢時關」一詩被譽為唐詩七言絕句壓軸之作,就連李白、杜甫這樣的大咖看了,都打心底里欽佩不已。

公元728年,「詩星」孟浩然科舉落第,時年39歲。

落第後的孟浩然,仍留在帝都長安獻賦以求賞識。他和時任宰相張說交誼甚好,相傳張說曾私邀孟浩然到家中做客,恰巧碰上了唐玄宗來訪,嚇的孟浩然連忙鑽到床榻下躲避。

張說不敢隱瞞唐玄宗,據實奏告。唐玄宗對孟浩然也是久仰大名,便讓他出來相見,並讓孟浩然獻詩一首。

孟浩然自誦其詩《歲暮歸南山》,當讀到 不才明主棄 一句時,唐玄宗很不高興,批評他說:是你自己不要做官的,又不是我放棄了你,你怎麼能冤枉我(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

惹惱皇帝後的孟浩然,只得返回老家襄陽。之後漫遊吳越,窮極山水之勝。

過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孟浩然是唐代山水田園詩派的第一人,與王維合稱「王孟」

公元731年,王維狀元及第。

現在我們說到王維,會馬上想起他的詩作:

「行到水深處,坐看雲起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他的詩,在語文課本里出現的頻率真的很高!

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王維被譽為「詩佛」,是唐代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

王維不僅參禪悟理,且學庄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書畫特臻其妙,後人推他為南宗山水畫之祖。

蘇軾評價他:「味摩詰(王維字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王維現存詩400餘首,他的詩在他生前以及後世,都享有盛名。唐代宗曾尊譽他為「天下文宗」。

他在大唐詩壇的地位僅次於李白、杜甫,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維是人才」之說。

高峰

李白和杜甫,是唐詩的兩座高峰,是唐代最傑出的詩人。他們的詩雄視千古,為一代之冠,在他們的筆下,無論五律七律,五絕七絕、古風歌行皆達到很高的藝術成就。

李杜在唐代詩壇的地位,堪比武俠小說中少林武當在江湖上的地位。

正如韓愈所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李白是一個家喻戶曉的詩人,他的名,他的詩,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作為中國人,你可能不知道上一任國家主席是誰,但絕對不會不知道李白是誰。

因為這個人實在太有名了,有名到你想不知道他都很難。

李白出生於公元701年,是繼屈原之後的又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尊為「詩仙」。

他的詩雄奇飄逸藝術成就極高

中華

詩詞

望廬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公元742年,在賀知章的極力推薦下,唐玄宗召見了李白。

進宮朝見那天,唐玄宗降輦步迎,以七寶床賜食於李白面前,並親手給他調羹。唐玄宗問到一些當世事務,李白憑半生飽學及長期對社會的觀察,胸有成竹,對答如流。

唐玄宗對此大為讚賞,隨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職務是給皇上寫詩文娛樂,陪侍皇帝左右。

次年暮春,興慶池牡丹盛開,唐玄宗與楊玉環同賞,李白奉詔作了有名的《清平調》: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公元744年,李白受奸小饞謗,被唐玄宗賜金流放。這年夏天,他在洛陽遇到了杜甫。

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兩位詩人見面了,他們的這次相遇被聞一多稱為「晴天里的太陽和月亮走碰了頭」。

杜甫出生於公元712年,小李白11歲。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

杜甫是唯一一位可以與李白並肩媲美的詩人,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GIF

與李白所不同的是,杜甫的詩藝術風格沉鬱頓挫,多表現憂時傷世,悲天憫人的情懷。他的詩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記錄了大唐由盛轉衰的歷史巨變。

中唐

公元796年,孟郊進士及第。

欣喜之餘,他寫下了「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朝看盡長安花」的千古佳句。

這是孟郊奉母命第三次應試,高中後的孟郊隨即東歸,告慰母親。

遊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對於孟郊而言,這首《遊子吟》大概是他最為鮮為人知的作品了。臨行縫衣的場景,偉大無私的母愛,加上孟郊真摯自然的情感,每每讀來,潸然淚下。

孟郊有「詩囚」稱號,與「詩奴」賈島齊名,人稱「郊寒島瘦」。

公元792年,韓愈進士及第。

提到韓愈,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後人所給予他的稱譽,「唐宋八大家之首」「千古文章四大家」以及蘇軾讚譽他的「文起八代之衰」。

還有他那兩篇膾炙人口的《師說》《馬說》中的佳句,「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至於他的詩,可能大多數人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這句「天街小雨潤如酥」吧。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這首《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是韓愈寫給水部員外郎張籍的。除此之外,他還有一首專門寫給張籍的詩,叫《調張籍》。

除了詩歌文章之外,韓愈在政治上也是有所作為的。只是此時的大唐,已經盛世落幕,進入藩鎮割據的時代。

公元793年,劉禹錫進士及第。

與劉禹錫同年及第的還有一個人,他叫柳宗元,二人合稱「劉柳」。

公元802年,劉禹錫調任京兆府渭南縣主簿,不久遷監察御史。當時,韓愈、柳宗元均在御史台任職,三人結為好友,交往甚密。

劉禹錫有「詩豪」之稱,他的詩,無論短章長篇,大都簡潔明快,風情俊爽,有一種哲人的睿智和詩人的摯情滲透其中,極富藝術張力和雄直氣勢。

比如他寫給白居易的這首《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就是他詩作富具睿智哲理的證明。

中華

詩詞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與劉禹錫不同的是,柳宗元以文章見長。他與韓愈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也同居「唐宋八大家」之列。

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就成就而論,他的文章的成就大於詩歌。其詩歌最鮮為人知的,當屬那句被網友調侃朋友放屁殺傷力堪稱「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江雪》了。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陳凱歌導演的電影《妖貓傳》想來大家都是看過的,影片里就有大詩人白居易的登場。

說到白居易,我們自然會想到他的名作《長恨歌》《琵琶行》,以及詩作中的名句:

「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GIF

白居易出生於772年,有「詩魔」之稱。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是中唐成就最高的詩人,與李白杜甫同列為唐代三大詩人。

他的詩,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老嫗能解」之說。

公元800年,白居易進士及第。

兩年後,元稹進士及第,與白居易一共供職於秘書省。元白二人同為唐代新樂府運動倡導者,私交甚好,堪稱唐朝好基友。

公元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憤青白居易上表主張嚴緝兇手,被認為是越職言事。其後又被誹謗,謫貶為江州司馬。

元稹聽說後,寫下了《聞樂天左降江州司馬》一詩: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

元稹最出名的詩作,當屬他寫給亡妻韋叢的悼亡組詩《離思五首》。

離思五首(其四)

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元稹的詩寫的確實深情款款,但元稹本人,卻是個貨真價實的渣男。尤其是他和女詩人薛濤的交往,那种放倒了就閃人的撩妹手法,最為後人詬病。

公元813年,繼王勃之後,又一位天才少年英年早逝。

他是李賀。

李賀人稱「詩鬼」,是繼屈原、李白之後,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

和王勃一樣,李賀也只活了27歲,卻同樣在大唐詩壇留下了驚艷一筆。

雁門太守行

李賀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大咖韓愈在洛陽時,李賀拿著他這首《雁門太守行》前去拜謁韓愈,詩文讓韓愈激動的褲子都掉到了腳跟上。

後來李賀考進士,遭饞落第。理由是他的父親名叫李晉肅,「晉」與「進」同音,與李賀爭名的人,就說他應避父諱不舉進士,韓愈作《諱辨》反駁說:

父親名字叫晉肅,兒子就不能考進士?那父親的名字中帶有「仁」字,兒子就不能做人了嗎?

雖然韓愈是當時文壇大咖,可他的駁論還是沒能挽救李賀遭饞落第的命運。

晚唐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公元828年,杜牧進士及第。

這位有「小杜」稱號的大詩人,不僅詩風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詩壇成就頗高。他的散文也是一絕,如著名的《阿房宮賦》,就是他23歲時的作品。

清明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杜牧為官期間,經歷了晚唐著名的「會昌中興」和「大中之治」,他本人在為政期間也能興利除弊,關心人民,小有作為。

晚唐時期的另一位大詩人是與杜牧齊名的李商隱。

李商隱與杜牧合稱為「小李杜」,有「七律聖手」的稱譽。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李商隱以「愛情無題詩」聞名,寫下了許多為人傳頌的絕美詩篇。其中尤以准無題詩《錦瑟》最為出色。此詩是李商隱最難索解的作品之一,詩家素有「一篇《錦瑟》解人難」的慨嘆。

錦瑟

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GIF

24那年,李商隱進士及第,曾任秘書省校書郎、弘農尉等職。從政期間因捲入「牛李黨爭」的政治旋渦而備受排擠,一生困頓不得志。

公元844年,官場異常失意的李商隱,因心情憂鬱,外出眺望風景之時,駕車登上古原,寫下了著名的《樂游原》一詩:

向晚意不適,馳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與李商隱齊名的另一位詩人叫溫庭筠。

溫庭筠被尊為「花間詞派」的鼻祖,他的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詞派」的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

代表詞作是《菩薩蠻十四首》,知名度最廣的當屬《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綉羅襦。雙雙金鷓鴣。

除詞之外,溫庭筠的詩也寫得非常好,備受時人推,如《商山早行》。

在下

王焱

中華

詩詞

商山早行

溫庭筠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除詩詞之外,溫庭筠最為人樂道的當屬他和女詩人魚玄機的事情。

魚玄機是溫庭筠的徒弟,出於愛慕,曾多次修書向溫庭筠表白。溫庭筠雖然風流,但礙於師生界限,又兼顏值差(溫庭筠有溫鍾馗的稱號)便拒絕了魚玄機。

後來魚玄機因婚姻不幸,遇人不淑,出家修道,之後又不甘寂寞,成了什麼男人都能撩倒的道姑,最終因為爭風吃醋,殺死了貼身丫環後被判處死刑,年僅26歲。

除李商隱外,溫庭筠還與另外一位詩人齊名,此人就是韋莊。

韋莊是大詩人韋應物的四世孫,對,就是那個寫過「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的韋應物。

公元894年,韋莊進士及第。

這位早年科舉屢試不中,42歲時因為應試不利而更名的大詩人,此時已經58歲,年近花甲了。

台城

韋莊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GIF

作為晚唐高壽詩人,韋莊不僅做了改朝換代後的五代前蜀宰相,也親眼見證了大唐王朝的滅亡。

尾聲

公元878年,黃巢起義爆發。

這是唐朝末年的民變中,歷時最久,遍及最大,影響最深遠的一場農民起義。黃巢之亂達6年之久,轉戰近半個大唐朝江山,導致唐朝國力大衰,動搖了唐朝的統治。

戰亂髮起者黃巢,就是那位五歲時便可對詩 ,而成年後卻屢試不中而滿懷憤恨寫下《不第後賦菊》的「衝天大將軍」。

中華

詩詞

不第後賦菊

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公元884年,黃巢敗死狼虎谷。

公元907年,朱溫逼迫唐哀帝禪位,統治中國289年大唐王朝就此滅亡。

那個參與黃巢起義,又脫離黃巢政權歸唐,被大唐朝廷賜名為朱全忠的朱溫,親手敲響了大唐王朝的喪鐘。

唐詩江湖由此謝幕。

百餘年後,王安石,蘇軾,黃庭堅,陸遊將會陸續上場,再戰詩壇,只是彼時的詩壇,已再和大唐無關。

- 終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一首古詩詞 的精彩文章:

李煜《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

TAG:每日一首古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