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安徽舒城:一位旅居上海的龍舒老人 六十年後圓夢終返家鄉

安徽舒城:一位旅居上海的龍舒老人 六十年後圓夢終返家鄉

原作者「日落西山」作於2014年8月25日。從字裡行間獲知,是一位曾因工作關係調離家鄉、現居上海的老人。文章原標題為《矗立在大街上的文物——安徽舒城龍頭塔》。作者記述2005年10月返回故鄉的情景。

2005年10月攝於雨中

十年前,我和老伴、大妹三人去合肥探親,受到堂弟一家熱情接待。星期天他們一家老小8人,陪我們回老家——安徽省舒城縣。說到回舒城,心情有點複雜,一方面能回到離別六十多年的出生地(母親生前,幾十年念念不忘的地方)去看看,雖不能說是夢寐以求,但多少還有些期盼……

話說,我們一行人到了舒城後,天公不作美,下起了濛濛細雨。自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孤身一人的堂兄逝世後,在舒城已經沒有親人。祖屋1938年被日寇炸毀(宅基地也被挪作他用)。雨中,我們一行人在大街上遊盪……先去看了梅花巷;再去了三拐(音,字「九田」)塘;最後走到了「塔」前,照了像。堂弟說,這是一座古塔,俗稱「城錐」。好奇怪的名字!之前,去江浙旅遊,凡有古迹的地方,都得買門票。而我們的老家到好,文物就這樣矗立在大街上,突然感到我們這個「鄉下」不簡單(一直以來,上海人習慣將老家稱作「鄉下」)。

為此,引起了我的興趣。回家後就查閱資料。原來此塔建於明代天啟元年(1621),清乾隆二十九年秋重修。名:「龍頭塔」,外砌青磚,內填雜土,七層六角,二層以上每面砌假拱圈門,塔高20.7米。第四層嵌有石刻「龍頭」二字,最上一層懸有六隻鐵鈴。建築牢固,氣勢雄偉,是舒城縣城標誌性建築。

進而學習了舒城歷史。原來舒城歷史悠久,為古舒縣,舒城縣又取古舒縣城名。

早在公元前11世紀,西周時期,周武王克紂後,屬舒國。漢高祖四年(前203年)置舒縣,翌年改龍舒縣。唐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設舒城縣延用至今。

三國時期名將周瑜,家就在舒城,「獻帝初平元年(190)周瑜將南宅,讓孫策及其母居住。策、瑜結為義兄弟,遂成莫逆之交。」我們汪姓《世譜》記載與此也相符。《世譜》載:三十一代祖汪文和,漢獻帝興平間破黃巾為龍驤將軍(奮武司馬)。建安二年中原大亂,文和南渡江,孫策表授會稽令,封淮安侯……

可以說,我認識舒城是從矗立在大街上的這座古塔開始的。

這是從網上下載的圖,塔周邊好像已經清理過了。

三拐塘——原來是是外祖母家和大姑媽、二姑媽家所在地,已經找不到過去的影子了(2005年10月攝)。

梅花巷——巷子口和巷子中的新房子(2005年10月攝)。

我們家在梅花巷的祖屋,因被日寇燒毀後無力重建,被有關單位挪去蓋的房子,已經很破舊(2005年10月攝)。

2009年11月我們再去時,舊房已經拆除(2009年11月攝)。這片宅基地,當年有竹園和菜地水塘......又五年過去了,不知新房子有否蓋起來。

作者:日落西山

運營:束文傑

編輯:束文傑

製作:融媒體運營中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今舒城 的精彩文章:

TAG:古今舒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