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單身狗們過得好著呢!| 2017年關於單身的六項研究

單身狗們過得好著呢!| 2017年關於單身的六項研究

原標題:單身狗們過得好著呢!| 2017年關於單身的六項研究


情人節和春節都越來越近了,單身的各位有沒有隱隱感覺亞歷山大?


幾乎所有的催婚都打著「為你好」的旗號,擔心「不結婚老了誰照顧你」;而且長期以來,社會心理學家們都認為已婚人士要比單身者過得更好,他們更加健康、長壽,幸福感也更強。


但是最近,一些大規模調查研究有力地證明:單身狗一點都不慘,他們好著呢!


社會心理學家 Bella DePaulo 總結了 2017 年關於單身者的六項研究,一起來看看吧!

1 單身者數量達到歷史新高


2017 年,美國人口普查局報告,沒有結婚的成年人數量創造了歷史記錄。超過 1.1 億美國居民離婚、喪偶或保持單身,占 18 歲以上美國人口的 45% 以上。人們結婚的年齡也更晚了,男性初婚年齡中位數上升到 29.5 歲,女性達到了 27.4 歲。


獨居也變得越來越流行。去年夏天,加拿大媒體紛紛報道:在加拿大歷史上,獨居人數超過了採取其他所有居住方式的人數。


獨居所體現的獨身主義並非西方國家的潮流,而是一個全球性現象。心理學家 Henri C. Santos 和同事們分析了全球 78 個國家半個世紀以來(1960-2011)的數據,發現在 83% 的數據來源國家中,這一類行為都出現了顯著增長。獨身主義所衍生的一些觀念,例如重視朋友超過重視家庭,也變得更加流行:在過去五十年中,這些觀念在 79% 的國家中都出現了顯著增長。



2 結婚不再被視為成年的標誌


在半個世紀前的美國,沒有結婚的人不會被視為真正的成年人。但是近幾年,人們的觀念發生了變化。


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 2017 年的一項報告,在全國性的抽樣調查中,超過一半人(55%)認為,結婚與否不再是評判一個人是否成年的關鍵標準。還有同樣比例的人說,擁有一個孩子不是成年期中的關鍵里程碑。


現在,人們更看重完成正式教育和找到全職工作,95%的人認為這兩項標準中至少有一項比較重要或非常重要。


3 中學生對約會和性的興趣正在減退

在去年秋天發表的一項研究中,心理學家 Jean M. Twenge 和 Heejung Park 分析了四十年來(1976-2016)的數據,研究超過 800 萬名九年級到十二年級(大約相當於國內的初三到高三)的學生的性和約會經歷。在研究數據的最後幾年,有過約會經歷的青少年和有性經驗的青少年的百分比都達到了史上最低。



4 單身者的性生活比已婚人士更活躍


沒想到吧!


不光青少年更不愛約會了,成年人的性生活也比過去更少了。通過分析 1989 年到 2014 年來自超過 26000 位美國人的數據,研究人員發現,今天人們每年性生活的平均次數只有 90 年代早期的九分之一。


拉低這一數據的主要責任在於已婚或離婚人士。也就是說,在某種意義上,如今單身者的性生活比已婚人士更豐富了。


這些年來人們性觀念的一大變化,就是無性戀群體的存在逐步得到了認可。到 2017 年,已經出現了不少關於無性戀的研究,包括大規模調查研究。在《性行為紀要》(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的一篇評論中,作者 Lori A. Brotto 和 Morag Yule 總結:無性戀是一種獨特的性取向,並非一種性功能障礙或精神障礙,成年人中無性戀的比例大約在 3% 。



5 親密關係不一定能提升自尊


憑直覺,我們認為親密關係能讓人感覺良好——如果有個人經常讚美你,對你表達愛意,你一定會更喜歡自己的對吧?

還真不是。


心理學家 Eva C. Luciano 和 Ulrich Orth 分析了超過 9000 名德國成年人,有的開始或結束了浪漫關係,有的保持單身。他們總結:


「當且僅當一段關係運作良好、穩定、持續一段時間(根據目前的研究這個時間為一年以上)的時候,開始一段關係才會提升自尊。」實際上,那些開始了一段戀情、卻在一年內結束的人自尊水平比保持單身的人更低。


這樣看來,談一場糟糕的戀愛還不如不談戀愛,單身者並沒有損失什麼。


結婚也沒有什麼神奇之處,已婚人士的自尊水平並不比那些擁有浪漫關係卻沒有結婚的人要高。


6 而且已婚者也不一定更健康


對婚姻的迷信中有這麼一條,就是人們結婚後健康狀況比單身時更好,這一觀點也長期得到社會科學家的支持。畢竟從邏輯上看,夫妻們能夠從對方身上得到愛的支持,並且他們也會關心和照顧伴侶。


但是,2017 年發表的三項研究推翻了這一觀點。


在第一項研究中,研究作者 Randa Kutob 和同事們用三年時間跟蹤了超過 79000 位年齡在 50 到 79 歲之間的美國女性,記錄她們是否結婚(或開始一段嚴肅的關係)、保持已婚狀態、離婚或分手、或保持單身。他們還定期對這些女性的各項生理指標進行測量,並詢問她們在抽煙、飲酒、鍛煉和飲食方面的習慣。


研究人員發現,保持單身的女性比結婚的過得更好,而離婚的女性比保持已婚狀態的女性過得更好。例如,相比保持單身的女性,結了婚的女性體重增加更多,飲酒也更多;離婚的女性吃得更健康,鍛煉更多,並且腰圍比保持已婚狀態的女性要細。(唯一的例外是,離婚的女性比保持已婚狀態的女性更有可能開始吸煙。)

另外兩項大規模調查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結論。總之整體看來,即使考慮年齡因素,人們結婚後的健康狀況還是不會比單身時更好。



這些研究告訴我們什麼呢?


Bella DePaulo 總結說:

「婚姻是理想的生活方式」這一觀念已經受到了強烈的衝擊。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們都以為單身者沒有性生活,鬱鬱寡歡,孤獨終老(而且死得更早),除非他們趕緊把婚給結了。但是今天,要嚇唬單身人士可能不那麼容易了。單身人士的數量已經達到歷史新高,並且他們往往比已婚人士更加健康,也感到更加滿足。

可以說,「單身狗」生存狀態的改變與人們觀念的變化是互相促進的:社會越是包容不同的生活方式,單身者就越容易感到幸福;而隨著單身者的數量越來越多,也會有更多的人意識到單身並不是悲慘的「被剩下」,而是自由的選擇。


更重要的是,現在,強大的科學證據站在了單身者一邊。


編譯來源:The Cut, 6 New Things Researchers Learned About Single People in 2017


作者:Bella DePaulo


編譯:瑪雅藍

封面圖:Lynn Chen


插圖:MUTI


如果你也覺得單身挺好:


如果你突然想找個對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簡單心理 的精彩文章:

沒有完美的父母,那就快一些長大吧|北大留美生長文控訴父母

TAG:簡單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