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舍談藝】帝王的手墨
《監利人》第70期微信版,每日精選,歡迎關注!
【雅舍談藝】
帝王的手墨
文/盧藏邕
一次,南朝齊高帝和王僧儒比試書法作品。齊高帝問:「你認為誰寫得最好?」王僧虔的眼睛間或一輪,精神煥發,微笑道:「我的書法作品,在大臣裡面是第一的;陛下的書法作品,在歷代皇帝裡面,是最好的。」齊高帝欣悅道:「你真是會為自己找台階下呀(卿可謂善自謀矣)!「齊高帝和王僧孺的書法作品均有傳世之作。齊高帝書法的特點是鐵畫銀鉤,剛毅疏朗。可惜是拓本,至於手墨早經在兵燹中毀損了。
《法書譜系?序》上道,宋代 淳化年間,太宗盡取御府歷代帝王名臣墨跡,派人在禁中摹勒、翻刻,竣工後,賜名《淳化閣帖》。這是內部資料,只是賞賜給宗室、大臣。然而這樣珍貴的書法冊子,避免不了傳到民間。書商見有利可圖於是輾轉傳刻,於是流布天下。此事是宋太宗做的功德無量的好事之一。為什麼他要翻刻這樣一冊書呢?就是因為他亦是書法「發燒友」。宋太宗亦愛舞文弄墨,創作了很多書法作品。他指出:」學書者當澄神靜慮,具在筆端,方臻其妙。「意思是說,寫毛筆字要專心致志,全部意念集中到筆端。宋真宗繼位以後,安排人專門建造了一座閣樓,用來儲存他爹的書法作品,供萬代賞鑒、寶惜。明宣宗嗜愛書寫,並且留有詩歌題的心得:」草書自昔何所授,初變楷法為章奏。當時作者最得名,崔瑗杜度張伯英(《玉海》的作者認為,草書始於漢章帝)……因知頓挫出腕力,亦用飛動生神采。古來篆籀今已訛,何況隸草訛愈多。吾書豈必論工緻,誠懸有言當默識。「明宣宗認為寫草書,要保持手腕的靈活,才可讓作品流暢圓潤。最不拘束君臣名分的是唐太宗。《法書要錄》上道,太宗招待群臣宴飲,自己很興奮,操筆做飛白書(一種書寫方法特殊的字體,橫豎筆畫絲絲露白,燥潤相宜,似枯筆寫成,故名)。一些膽大的人,乘著酒興到桌上搶太宗筆力遒勁的作品。散騎常侍劉洎(音及)繞到太宗身後,爬到了龍椅上,經過偷襲,才得到作品。這時,太宗笑著點評道:」今日出了個登床(唐時人稱椅為床)常侍呀!"帝王巴不得臣子發自內心地喜愛自己的書法作品,哪怕是有失體統地哄搶。這樣的局面雖顯混亂,但是太宗內心受用——自個兒受到熱烈歡迎嘛。《寶章待訪錄》云:」唐之文帝(這是謚號,即唐太宗),金題玉躞(音榭),錦質綉章,破紙斷麻,取而華國。「傳到後世,連殘篇斷簡亦是價值連城的寶貝。
宋代?歐陽永叔氏《歸田錄》上道,宮內的明堂(古時祭祀、朝會的地方)的牌匾以及其它大門的門牌都是宋仁宗親自採用飛白體書寫的,「神翰雄偉,勢若飛動」。竊以為,仁宗大抵是不滿意其他書寫者的作品罷,因此自己「露一手」絕活,讓臣子們驚艷。抑或是仁宗想「曬」一下自己的手墨,讓萬眾瞻仰?《玉海》上透露,仁宗還將飛白書體擘窠大字賞賜給三品以上大臣,小字贈與學士們。可見,仁宗亦有「書寫癖」。仁宗 曉得臣子們的強烈需求,主動贈送,大氣呀。
歐陽永叔氏還作過一篇《仁廟飛白書記》,云:「夫石韞玉而珠藏淵,其光氣常見於外也。今賜書之藏於室也,吾知將有望氣者,言:『榮光起而屬天,必賜書之所在也。』」歐陽氏說得神乎其神,藉助算命先生的口吻,揄揚仁宗的書法有靈氣。蘇端明翁得到過宋英宗的書法作品,作《英宗手書頌》,云:「雲漢之章,融為甘露。結為慶雲,融而不晞(音希,干),結而不散,以燾冒其子孫。「蘇氏希冀皇帝書法作品會給後人帶來吉利,福慶。范石湖氏得到過宋高宗(趙構)書寫的」石湖「二字,十分喜歡,自己跋尾云:」天縱聖能,遊藝超絕。典則高古,如伏羲畫。體勢奇異,如神禹碑。「 范氏給高宗帶上了高帽子,把他誇上了天。幫閑文人的本質就是這樣,粉飾太平,歌功頌德。東漢初年,光武帝為了拉攏隴右大族隗囂,親筆寫信勸降。隗囂當時做了劉玄的右將軍,勸說劉玄歸附光武帝,然而劉玄不答應。隗囂想挾持劉玄東歸,但是由於方方面面的緣故而沒有成功,又回到天水,自稱西州大將軍,幾年後去世。由此可見,帝王的親筆手墨表示了巨大的誠意,是會讓接受者動容的。
作者地址:現居周溝.
TAG:監利人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