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繪畫與思考-張應中藝術筆記》

《繪畫與思考-張應中藝術筆記》

張應中作品《行至水窮處》(布上油畫 81cm*60cm 1998年)

這不是一片水,也不是一片顏色,而是一片憂愁!——畫畫要畫出這樣的效果來。因此,藝術家要有詩人般的心靈,要有賦予景物以情感的能力。在這點上,王維的「山川何寂寞,久看淚沾巾」,是最佳例子。

人總是要前進的。前進,就難免要跌跤。藝術上創造新方法也是如此。人們往往看不起跌跤的人,所以怕。但我想,跌跤比原地踏步強,因為一跤摔出去,到了圈子外,也就有了突破,有所前進了。

張應中作品《尋春》(布上油畫 65cm*50cm 2008年)

把生活當藝術的源泉看,是個極大的錯誤。藝術的生命來自藝術家的心靈,來自藝術家的激情,生活只是觸發心靈的一種媒介。沒有人認為生活中有蘋果從樹上掉下來,使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就說這天才的發現歸功於蘋果而不是來自科學家的聰明和智慧。

畫,在畫的過程中形成,正如思想在思考中形成。繪畫的生命貫穿於作畫的全過程,一幅畫的結果,只是一種偶然的結束。

繪畫的「深入」,是創造出一個出人意料的意境或效果來。有時效果就代替了意境,它使人驚奇和滿足。如果深入只是把物象畫得越來越接近原物,那就離繪畫越來越遠了。

張應中作品《早春》(布上油畫 81cm*60cm 2006年)

將女人比作花,是一次天才的發現;

將藝術比作女人,是一次相類似的發現。

女人的存在,自有她存在的目的,但歷來女人的遭際同花一樣;

花的存在,也有其存在的目的,但因其美麗,人們用它來迎賓、獻佛、表達情愛,以致造成這樣一種印象:彷彿花生來就為做這種種用途的。

女人如此,藝術更其如此。

謝謝關注張應中美術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應中美術館 的精彩文章:

TAG:張應中美術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