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2018節氣艾灸方案及原理一覽表! (收藏)

2018節氣艾灸方案及原理一覽表! (收藏)




本文導讀


二十四節氣養生的精髓是順應四季的變化,順時養生是「天人合一」整體觀在中醫養生學中的具體體現,強調養生保健要順應自然界的氣候變化,與天地陰陽保持協調平衡,使人體內外環境和諧統一。




聰明的人都關注節氣





 農 歷

 




農曆則是我國古代人民獨創的一種曆法,兼顧了太陽和月亮的雙重變化,屬於「陰陽合曆」。




二十四節氣就是這樣一套「陰陽合曆」。由於我國古代的農業生產完全是靠天吃飯,需要嚴格掌握氣候變化的年周期,因此,聰明古人依靠觀察和總結,制定了用於指導農事,讓生活更順利美好的二十四節氣。






健康的人都懂節氣生活




《黃帝內經》有言:「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古為今用,提醒世人時刻關注身體的變化,遵循自然規律,順應節氣調養身體。




 春季護肝、養陽防風

 


此時自然界生機勃勃,陽氣開始升發。與此同時,人體陽氣順應自然,向上向外疏發;人體氣血活動隨之加強,因此春季養生宜順應陽氣升發、舒暢的特點,以固護少陽、養肝為要務。


 


 

夏季養心 


此時氣候炎熱,陽氣旺盛,人體的氣血都在向外走,機體的陽氣就會不足,心氣、心陽也相對消耗較多。因此,夏季養生以養心陽為主,使心陽充足,人體陽氣旺盛。




 

秋季潤肺、降肺氣 


秋季的特點是秋高氣爽、燥氣當令,陽氣漸退、陰氣漸長,人的氣血開始由外向里收斂。秋季肺金當令,肅降功能增強,氣血運行多趨於向內向里,順應自然界「秋收」的規律。因此,秋季重在滋肺陰、降肺氣為要,保養人體的氣血津液。




 冬季養護腎氣、保暖避寒 


此時天寒地凍、草木凋零、生機潛伏,人體陽氣自然也潛藏於內,因而要依靠生命的原動力「腎」來保證生命活動。因此冬季應以「藏」為原則,以養護腎氣、保暖避寒為要法,使陰精潛藏於內,陽氣不致外泄。







順應節氣,健康自然來




中醫理論認為,一年四季的節氣變化對人體健康有很大的影響,在節氣前後一段時期內選擇特定穴位進行艾灸,可以達到強身健體、祛病防病的功效,是一種自然且療效肯定的保健方法。




2018年節氣灸時間一覽表









































































































節氣灸

灸療頻次

原理

立春 


灸療

1次/日


2018年2月4號立春,結束於2月19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節,立,建始也。」立春意味著,從這一天起,閉藏的冬天已經結束,溫暖而充滿生機的春季開始了。




春季灸療養生要順應春天陽氣生髮,萬物始生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著眼於一個「

」字。按自然界屬性,春屬木,與肝相應。

肝的生理特點主疏泄,在志為怒,惡抑鬱而喜調達

。灸療肝經穴位,使春陽之氣得以宣達,代謝機能得以正常運行。

雨水 


灸療

1次/日


2018年2月19號(正月初四)雨水,結束於3月5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意思是天氣回暖,冬雪都轉化為了雨水,導致降水量逐漸增多。




中醫認為,雨水之時,木旺而土氣尚弱,木旺乘土,即肝木過旺克伐脾土,也就是說由於肝木疏泄太過,則脾胃因之而氣虛,若肝氣鬱結太甚,則脾胃因之而氣滯,兩者皆會出現肝木克脾土的情況,雨水之時灸療要注意

顧護脾胃之氣

,才能使肝氣不致橫逆。

驚蟄 


灸療

1次/日


2018年3月5號(正月十八)驚蟄,結束於3月21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震震,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




此時人體的氣機會在立春及雨水之後進一步升發,此時的灸療,要更加重視

肝氣的調達與情志的舒暢

,以肝經腧穴為調治重點

春分灸療

1次/日


2018年3月21號春分,結束於4月5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意思是說一天時間白天黑夜平分,各為12小時;春分正當春季三個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由於春分節氣平分了晝夜、寒暑,人們在保健養生時應注意

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狀態

。灸療時應注意補益和升發都不易太過,灸療時間要適當縮短,仍以肝經與脾經、胃經的腧穴為主要治療點。

清明灸療

1次/日


2018年4月5號清明,結束於4月20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節,此風屬巽故也,萬物齊乎巽,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故清明有「冰雪消融,草木青青,天氣清徹明朗,萬物欣欣向榮之意。




清明是養生的重要節氣,一方面氣溫漸升,需要適當減少衣物,另一方面,在祭祀的環境之下,要注意消極情緒對健康的影響。清明的灸療

宜陰陽平調

,以足少陰腎經與足厥陰肝經的穴位為主。

穀雨 


灸療

1次/日


2018年4月20號穀雨,結束於5月5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中,自雨水後,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於水也。雨讀作去聲,如雨我公田之雨。蓋谷以此時播種,自上而下也。」意思是說穀雨時節,天氣溫和,雨水明顯增多,與穀類作物的生長發育有很大的關係。




穀雨節氣的氣溫雖以晴暖為主,但早晚仍有時冷時熱之時,此節氣的灸療,仍要補益陽氣,但穀雨時節人與作物一樣,是

受陰液滋養

的重要時節,故灸療時一方面要注意

補益

,一方面又要控制灸療的時間,不能使灸火過旺,傷及陰液。

立夏灸療

1次/日


2018年5月5號立夏,結束於5月21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 假」,是「大」的意思,是說進入立夏時節,萬物已進入生長旺季,故立夏過後,是進行農作物耕作的繁忙階段。




立夏之後,人們開始以單衣為主,此節氣要

謹防外感病,慎食冰冷

,灸療時以膀胱經為主,同時在艾灸時的時間要相應縮短,防止汗出過多,傷及衛陽。

小滿灸療

1次/日


2018年5月21號小滿,結束於6月6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滿者,物致於此小得盈滿。」意思是小滿過後,夏熟作物籽粒已開始飽滿,逐漸發育成熟。




小滿節氣正值五月下旬,氣溫明顯增高,如若貪涼卧睡必將引發風濕症、濕性皮膚病等疾病。由於小滿節氣是皮膚病的高發期,按

未病先防

的養生觀,灸療時要適當增加艾灸時間,使寒濕之氣從汗而解。

芒種灸療

1次/日


2018年6月6號芒種,結束於6月21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節,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意思是小麥等芒作物種子已經成熟,搜索關注微信公眾號: 學艾灸,搶收十分急迫是播種最忙的季節,故稱為「芒種」。




芒種時節,氣溫升高,部分地區開始出現梅雨天氣,灸療時要以足太陰脾經及足太陽膀胱經的腧穴為主,

預防濕熱對身體的影響

夏至灸療

1次/日


2018年6月21號夏至,結束於7月7號;

夏至時,太陽直射點在北回歸線上,此後太陽直射點開始南移。




夏至時節,氣溫雖然沒有到達最高點,搜索關注微信公眾號:學艾灸,但是悶熱的氣候還是容以使人出現中暑的現象,「暑易傷氣」,因此灸療時要適當控制時間,若汗泄太過,令人頭昏胸悶,心悸口渴。艾灸以手少陰心經為主,時間宜短。

小暑灸療

1次/日


2018年7月7號小暑,結束於7月23號;

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小熱,還不十分熱。意思是說到了小暑節氣,天氣開始逐漸變熱,但還沒到最熱之時。




夏季為心所主,所以

艾灸時要顧護心氣,平心靜氣,確保心臟機能的旺盛

,以符合「春夏養陽」之原則。灸療以手少陰心經腧穴為主,艾火不易過旺,以免耗傷心陰。

大暑灸療

1次/日


2018年7月23號大暑,結束於8月7號;

暑,是炎熱的意思;大暑就是非常熱,相比小暑,此時已經很熱了,是全年溫度最高,陽氣最盛的時節。




中醫有「冬病夏治」的說法,故對於那些每逢冬季發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腹瀉、風濕痹證等陽虛證,

大暑時節是最佳的灸療時機

。治療以手太陰肺經、足太陰膀胱經、足少陰腎經的腧穴為主。

立秋灸療

1次/日


2018年8月7號立秋,結束於8月23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立秋意味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將來臨。




立秋的氣候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也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是萬物成熟收穫的季節,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因此立秋時節的灸療,

以平穩收養為原則

,以手太陰肺經的腧穴為主,不宜過分宣散。

處暑灸療

1次/日


2018年8月23號處暑,結束於9月8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處,去也,署氣至此而止矣。」這裡的「處」是「終止」的意思,也就是說是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到此為止了。




處暑節氣正是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但此時外界的暑濕之氣還沒有完全消褪,人們依然貪涼飲冷,

灸療時要從脾胃二經入手,避免消化道疾病的發生

白露灸療

1次/日


2018年9月8號白露,結束於9月23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節,秋屬金,金色白,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




白露意味著氣溫開始下降,天氣轉涼,白露即為典型的秋季氣候,此節氣雖然暑氣漸去,但在北方,秋燥之氣漸重,就是人們常說的「

秋燥

」。此時的灸療 ,要在艾灸過程中配合部分飲品,潤肺化燥,養陰生津。

秋分灸療

1次/日


2018年9月23號秋分,結束於10月8號;

《春秋繁錄》中記載:「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剛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點。正如春分一樣,陽光幾乎直射赤道,晝夜時間的長短再次相等。




秋分也是養生灸療的重要節氣,此時氣候漸漸轉涼,灸療時間可較夏季適當延長,以膀胱經的腧穴為主,

增強衛氣,提高抗寒能力

寒露灸療

1次/日


2018年10月8號寒露,結束於10月23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意思是寒露節氣之後,氣溫更低,空氣已結露水,漸有寒意。




萬物隨著寒氣增長,逐漸蕭落,這是熱與冷交替的季節,灸療時必須注意

保養體內之陽氣

,當以腎經的腧穴為主,不能離開「

養收

」的原則。

霜降灸療

1次/日


2018年10月23號霜降,結束於11月7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霜降意味著天氣逐漸變冷,露水凝結成霜。




霜降之時乃深秋之季,灸療仍

以護陽為主

,但此節氣的灸療宜以手太陰肺經與足少陰腎經相配合,以達到金水相生的效果。

立冬灸療

1次/日


2018年11月7號立冬,結束於11月22號;

立冬是反映季節變化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我國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立,建始也」,又說:「冬,終也,萬物收藏也。」




中醫學認為,這一節氣的到來是陽氣潛藏,陰氣盛極,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來春生機勃發作準備。所以立冬時節的灸療應對督脈的及任脈部分腧穴的艾灸時間適當延長,達到

補益陽氣

的作用。

小雪灸療

1次/日


2018年11月22號小雪,結束於12月7號;

小雪是反映氣候變化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10月中,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




這個時期天氣逐漸變冷,人們的活動逐漸減少,即要注意保暖,避免

寒邪

對身體的傷害,另一方面又要預防因活動減少而帶來的

氣機的郁滯

,因此小雪時節的灸療要腎經與肝經並用,補益與調暢並行。

大雪灸療

1次/日


2018年12月7號大雪,結束於12月22號;

大雪是反映氣候變化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至此而雪盛也。」




大雪的意思是天氣更冷,從中醫養生學的角度看,大雪已到了「

進補

」的大好時節,

灸療宜肺、脾、腎三臟同補

,適當延長灸療時間,同時配合湯藥,增強補益效果。

冬至灸療

1次/日


2018年12月22號冬至,結束於2019年1月5號;

《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但同時,冬至也是冬季最寒冷的一段時間的開始,冬至過後,人們開始「數九」。




因此,冬至時節的灸療仍

以補陽與驅寒為主

,重點加強任督二脈的調理,同時輔以中藥膏方。

小寒灸療

1次/日


2019年1月5號小寒,結束於2019年1月20號;

它與大寒、小暑、大暑及處暑一樣,都是表示氣溫冷暖變化的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




小寒的意思是天氣已經很冷, 「小寒」一過,就進入「出門冰上走」的三九天了。天氣寒冷,益合理進補,忌暴飲暴食,饑飽寒熱無度,所以此節氣的灸療要照顧到人群飲食不節的情況,

加強脾胃二經的調理

大寒灸療

1次/日


2019年1月20號大寒,結束於2019年2月40號;

同小寒一樣,大寒也是表徵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解見前(小寒)。」同小寒一樣,大寒也是表徵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




這一時節是一年當中最寒冷的時段,但同時也是一年當中最後一個節氣,此後陽氣便漸漸升發,因此這一時節的

灸療要以腎經為主,肝經為輔,既要進一步補益陽氣,又要逐漸注意肝氣的調暢

,迎接春季的到來。


覺得好點贊再走!




點擊閱讀下面好文章:



1,它是治療婦科男科的要穴、也是密宗不傳之秘法,


2,六十五歲阿姨臉上無皺紋無眼袋!只因常做這個動作,不花一分錢


3,排 艾 煙 有 方 法


4,艾友分享:15元自製艾灸排煙器,厲害!


5,艾灸為什麼對你的婦科問題無效!


6,女性「宮寒」百病生,難治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艾灸5555 的精彩文章:

節氣交替的轉折點,很險
腿腳不好找:犢 鼻 穴

TAG:艾灸55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