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冬季謹防「老爛腳」

冬季謹防「老爛腳」

一天,一位糖尿病病人來看專題門診的時候,非常痛苦地說:「劉醫生,你救救我吧!我已經5天沒睡著覺了!」說著說著,眼淚就流了下來。我拍拍她說:「別著急,你慢慢講。為什麼睡不著?是不是有什麼心事?」她哭著說:「不是,實在是我的腳底心,每天夜裡,象一把刀時刻在剜著一樣,痛得受不了!我側身躺也不行,平躺也不行,被子稍微碰著也疼,最後我只好用靠墊撐住被子睡!這不,今天早上,我的空腹血糖也升高了,15.6個毫摩爾,劉醫生,這是為什麼?我該怎麼辦呢?」

確實,這是糖尿病病人冬季經常遇到的問題。她是個較嚴重的例子。一般病人冬天會感覺到「手麻或腳麻,手足冰冷,或皮膚上象有蟲子或螞蟻爬過」等,這提示可能並發有糖尿病外周神經病變。

「老爛腳」的危害性

DM神經病變最常累及的是下肢的感覺神經,其次再是運動神經,且90%以上都是雙側對稱的,即雙手或雙腳先出現有手套、襪子樣麻木、感覺減退,一般下肢比上肢重,腳趾或手指尖先發病,再向上和軀體部分進展,甚至發展為感覺完全喪失。感覺除減退外,尚有感覺異常,如灼熱、針刺感或如踏棉墊感,或皮膚上有蟲爬蟻走,或如觸電,有時伴以痛覺過敏,手一碰即痛,有時蓋條被子受壓亦不能忍受,非常痛苦,上面那位女病人就屬於這種情況。

由於疼痛本身刺激及失眠因素影響,體內升高血糖的激素會升高,對抗胰島素的作用,引起血糖的大幅「飈升」,難以控制。血糖波動進一步加重了神經病變,形成惡性循環,時間久了還會使運動神經受損,出現對稱性雙下肢軟弱無力,起立、行走困難等,嚴重者有足垂症,甚至完全癱瘓。

保持健康的雙腳需要有良好的腳部血液循環、良好的感覺、良好的形態和功能。如果有了外周神經病變,腳的汗液分泌不出,又喪失了保護性痛覺,病人對熱、外傷、硬物等刺激都沒反應,那麼熱水洗腳、洗澡時或用熱水袋捂腳手時就容易造成燙傷或燒傷;或穿硬底鞋等新鞋時容易磨破皮卻不自知;同時糖尿病病人(尤其是老年病人)由於下肢血管硬化、斑塊性狹窄引起表皮營養差,冬季皮膚乾燥,易開裂,加之糖尿病病人抵抗力低,容易造成局部細菌感染,皮膚破後常常難以癒合,繼發感染後變成潰瘍、壞疽,這就是糖尿病足,俗稱「老爛腳」。

「老爛腳」臨床表現和診斷

其主要表現是:早期由於足部皮膚和皮下脂肪營養不足,皮下脂肪萎縮,皮膚變薄、乾燥、皮膚變黑。抬高下肢時雙腳皮膚蒼白,足背發涼,足背動脈血管搏動減弱以至消失;逐漸發展為走一陣路出現腿腳劇痛,需停下休息一會兒才能行走,或休息時腳痛、下蹲後起立困難,最後乾脆不能走路,肌肉萎縮腿變細,腳的骨質破壞,關節變形,乃至「爛腳」形成。實際上類似病變也可以發生在手、背後以及身體其他部位皮膚,但糖尿病「爛腳」的發生率明顯高於其他的部位,出現「老爛腳」提示有嚴重糖尿病神經病變和下肢大血管病變。

「老爛腳」常給病人帶來巨大的痛苦和沉重的經濟負擔,其後果會導致截肢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必須早期及時到醫院內分泌科檢查診斷,以利於早期治療。應通過做腳和小腿局部的體檢、測定皮膚溫度、震動閾值、踝-肱動脈壓比值(ABI),做四肢肌電圖及體表感覺誘發電位、四肢和頸部大血管彩超等,來確診糖尿病神經病變和血管病變,再由醫生根據您的病情用藥治療。

「老爛腳」足部保健常識

同時病人還應該了解一些足部保健常識,如不要穿高跟鞋,而應穿輕便合腳、圓形鞋頭、鬆軟的棉製或軟皮平跟鞋。每天晚上洗腳,但應注意:用手或溫度計測量水的溫度或由他人先試水溫,不要太燙;使用中性的肥皂洗;用淺色毛巾擦腳,擦乾腳趾間的水分,並檢查毛巾上有無出血或滲液;保持腳趾間乾爽,如果腳趾間因潮濕而發白,可用酒精棉簽拭乾;不要過分浸泡雙腳,一般泡腳半小時即可。

洗好腳後還要仔細檢查雙腳,看看有無各種損傷、擦傷、水皰、皮膚有無乾燥、鄆裂,腳底有沒有雞眼、老繭、異物等,腳上皮膚溫度、顏色如何,腳趾甲修剪得怎麼樣,腳趾、腳底有沒有發紅、腫脹、破口等;然後給腳抹些潤膚油,但注意不要將潤膚霜塗抹於足趾之間;適當進行局部按摩,練習倒走、多散步等以促進雙腿和腳的血液循環,以避免「老爛腳」的出現。

專家介紹:

劉芳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內分泌代謝科副主任、醫學博士、主任醫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博士導師、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分會足病學組委員、中華醫學會內科學分會青年委員、上海市醫學會內分泌分會委員、美國糖尿病協會專業會員。

擅長:糖尿病神經、血管病變及足病診治,垂體疾病及發育異常的診治。

六院專家分享,權威控糖知識

最新控糖理念,控糖用藥經驗,實戰病例解剖。

分享文章到朋友圈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這家 17 年的飾品老店,讓你的浪漫有處安放
腦科疾病精準治療技術——「立體定向射頻熱凝阻滯療法」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