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乾貨!國醫大師弟子母連錦「半夏瀉心湯治療脾胃病」

乾貨!國醫大師弟子母連錦「半夏瀉心湯治療脾胃病」

圖*國醫大師張大寧教授弟子、華醫世界名醫訓練營成員、華醫世界私塾班成員母連錦老師

導讀

半夏瀉心湯由半夏、乾薑、黃芩、黃連、人蔘、大棗、甘草7味葯組成。

那麼臨床治療脾胃疾病如何應用?

跟隨本文,來學習一下國醫大師弟子用半夏瀉心湯治療脾胃病的體會吧!

半夏瀉心湯寒熱並用、補瀉兼施、調和陰陽,為辛開苦降、寒熱平調的一首名方。

方中半夏和胃消痞,降逆止嘔;

乾薑溫以散寒,合半夏辛開散結;

黃芩、黃連苦寒降泄,以清其熱;

人蔘、大棗、甘草甘溫益氣補其虛,並調葯和中,七味相配,寒熱並用,苦降辛開,補瀉兼施,達到邪去正復,氣得升降,諸證悉平,為辛開苦降、寒溫並用,陰陽並調之法,從而達到恢復中焦升降,消除痞滿的目的。

半夏瀉心湯出自《傷寒論》第149條:「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葯下之...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

《金匱要略》中也提到:「嘔而腸鳴,心下痞者,半夏瀉心湯治之」。

可見,仲景先師運用本方是針對太陽病誤下損傷中陽,致外邪乘虛而入,寒熱互結而成的心痞;

以及由於脾胃氣機不暢,升降失常所致的心下痞及腸鳴而嘔等證。

脾主運化,喜燥惡濕,其氣主升;

胃主受納,喜潤惡燥,其氣主降。

二者同居中焦,為氣機升降之樞紐,為病極易相互影響。

本方雖專為誤下成痞而設,但其病機分析主要有兩方面,其一是寒熱錯雜痞塞於心下致脾胃功能失調所引起;

其二是虛實互兼,本方所治之脾胃病證多屬虛中夾實,臨證觀察多以寒熱錯雜為主,脾胃本虛,運化失常,或濕熱內蘊,阻於中焦,氣機不暢。

可見半夏瀉心湯主要是針對脾胃本虛,寒熱之邪錯雜而設。

故凡中氣不足、脾虛胃弱、濕邪留戀、寒熱夾雜之脾胃病皆可運用。

案例介紹

01

反流性食管炎

患者,男,50歲,2012年10月18日初診。

上腹部脹滿不適、有燒灼疼痛感,進食後及情緒波動時加劇2年,時有燒心,吐少量苦水,伴有咽部灼熱,間斷服用奧美拉唑、西米替丁等抑酸葯,停葯後複發,症見畏食寒涼,食冷受涼後胃痛加重,食欲不振,形體消瘦,心煩少寐,大便三日一行、質干,舌紅,苔黃膩、根部厚濁,脈略弦。

診斷為胃痛

辨證屬膽胃鬱熱、胃失和降

治以苦辛通降、和胃降逆,兼佐平肝。

以半夏瀉心湯合左金丸化裁:

半夏20g 黃連10g乾薑6g

黃芩10g党參10g 瓦楞子20

柴胡10 枳實10吳茱萸6g

香附10g附子10g(先煎)

甘草6g 大棗6g

7 劑,每日 1 劑,水煎,早晚溫服。

患者服3劑後胃脘燒灼疼痛感,1周後吐酸苦水明顯緩解,但餐後仍有胃脘脹滿感,咽部灼熱有所減輕,食慾轉佳。

遂以上方加厚朴12g,丹參10g,繼服 7 劑,諸症漸減。

後隨證加減,並囑平時注意飲食衛生,忌食生冷辛辣食物,戒煙酒等。2 個月後患者已無明顯胃脘不適癥狀,複查胃鏡,黏膜炎症消失。

按語:患者見心下痞滿,胃脘痛、吐酸與木氣偏勝、肝胃失和有關。

此患者胃脘脹痛,吞酸嘈雜,口苦便干,一派熱象,但食冷受涼後胃痛加重,屬寒熱夾雜、虛實並存之象。

半夏瀉心湯清上溫下,平調寒熱,治療本病最為適宜。

而且現代研究發現半夏瀉心湯有增加胃腸蠕動,增強幽門括約肌張力,抑制膽汁反流,保護胃黏膜,促進炎症恢復等功能。

02

消化性潰瘍

患者,女,38歲,2013年5月8日初診。上腹部疼痛不適,食後脹滿、噯氣、食物不香5年,加重1個月。

患者平素飲食、作息不規律,近年經常出現胃痛、胃脹、嘔吐、噯氣、反酸,1年前行胃鏡檢查,診斷為胃潰瘍,幽門螺桿菌(HP)陽性,予抑酸、保護胃黏膜、抗HP治療,療效尚可,但停葯則反覆,遂求治於中醫。

刻下:胃脘脹痛,餐後尤甚,伴噁心、嘔吐、噯氣、反酸、燒心,大便日一行、偏干,小便調,食欲不振,形體消瘦,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弦。

診斷為胃痛,乃寒熱錯雜、胃失和降。

治宜辛開苦降、平調寒熱、益氣和胃,兼以活血。

予半夏瀉心湯加減:

半夏10g 乾薑10g黃芩10g

黃連6g黃芪30g 生蒲黃15g

五靈脂10g 炒白朮20g

炒枳實10g 炒陳皮10g

海螵蛸10g 蒲公英10g

白花蛇舌草10g 甘草6g

患者服用3劑而痛減,後守方服用10餘劑,症情緩解大半,繼服中藥3月而愈。

按語:本案患者中虛邪阻、升降失調致胃脘脹滿、燒心、反酸、噯氣;

邪留日久,氣滯血瘀,絡脈損傷,故見胃脘疼痛,反覆發作,遷延難愈。

半夏瀉心湯扶中祛邪,開痞散結;

加炒陳皮、炒枳實理氣行滯、和胃降逆;

生蒲黃、五靈脂化瘀生肌;

烏賊骨解痙止痛、止酸斂瘡;

蒲公英解毒消癰。

葯後正復邪去,血運暢通,絡脈得養,潰瘍自愈。

03

反胃

患者,男,53歲,2011年4月20日初診。

患者食物後1小時即吐,突出物為胃內容物,伴有酸苦水已經2月,症見中晚痞滿,而疼痛不甚,大便數日一行,甚至有時一周一次,納呆乏力,舌紅,苔薄黃膩,脈弦滑.

證屬胃氣上逆,寒熱中阻

治宜:和胃降逆,寒熱並用

處方:

半夏10g 党參10g 黃連3g

乾薑9g 旋覆花10g(布包)

炙甘草6g 火麻仁15g 制大黃10g

囑服藥後便通,繼續服用1周,反胃頓失,後繼以健脾和胃化濕以固其效。

按語:反胃是食入後宿谷不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的一種病症,本病患多由於中焦虛寒,不能腐熟水谷所致。

而本案為胃氣素虛,病邪乘虛而入,寒熱互結於胃,胃虛不化,谷則隨胃氣上逆而致反胃,病機且異,同病異治,異病同治。

故予以半夏瀉心湯加味,寒熱並用,和胃降逆故效,尤以制大黃釜底抽薪,瀉熱除結,濁氣得降,腑氣得通,其嘔自止,而愈。

04

慢性胃炎

患者,女,24歲,2011年11月18日初診。

胃脘部悶痛,嘔吐苦水,反覆發作6 個月,加重2 周。

1周前行胃鏡檢查診斷為膽汁反流性胃炎。

刻下:上腹部燒灼疼痛感,進食後及情緒波動時加劇,時有噁心嘔吐,吐少量苦水,伴有咽部灼熱,但畏食寒涼,食冷受涼後胃痛加重,食欲不振,形體消瘦,心煩少寐,大便三日一行、質硬,舌紅,苔黃膩、根部厚濁,脈略弦。

診斷為胃痛

辨證屬膽胃鬱熱、胃失和降。

治以苦辛通降、和胃降逆,兼佐平肝。

以半夏瀉心湯合四逆散化裁:

清半夏10g 黃連10g 乾薑6g

黃芩10g 太子參10g

代赭石(先煎)20g 柴胡10g

枳實10g 赤芍15g 白芍15g

香附10g 甘草6g 川楝子10g

延胡索15g 三七粉(沖服)3g

珍珠粉(沖服)0.6g 虎杖10g

7 劑,每日1劑,水煎,早晚溫服。

服後胃脘燒灼疼痛感明顯緩解,但餐後仍有胃脘脹滿感,咽部灼熱有所減輕,食慾轉佳。

遂去白芍、延胡索、加百合10g、烏葯10g、炒山楂l5g、砂仁(打碎)6g

繼服7劑,諸症漸減。

後隨證加減,並囑平時注意飲食衛生,忌食生冷辛辣食物,戒煙酒等。

2 個月後患者已無明顯胃脘不適癥狀,複查胃鏡,黏膜炎症消失。

按語:胃脘痛、吐酸與木氣偏勝、肝胃失和有關。此患者胃脘脹痛,吞酸嘈雜,口苦便干,一派熱象,但食冷受涼後胃痛加重,屬寒熱夾雜、虛實並存之象。

半夏瀉心湯清上溫下,平調寒熱,治療本病最為適宜。

而且現代研究發現半夏瀉心湯有增加胃腸蠕動,增強幽門括約肌張力,抑制膽汁反流,保護胃黏膜,促進炎症恢復等功能。

討論

01

「瀉心湯」實言其通

對於痞證的治療,《傷寒論》用的是瀉心湯,共計有五個瀉心湯。

治痞為什麼要用瀉心湯?

這個瀉不能理解為補瀉,而是言其通。因為這個脘域,脾胃所居,乃為半表半里;

痞者塞也,氣滯而不行,中實無物,非血非水,按之則濡,實乃氣痞。

我們知道,胃氣主降,脾氣主升,反之升降失常,閉塞了,不通了,就痞塞了,瀉心湯實際上是幫助脾胃恢復升降功能之方。

02

瀉心湯助通降、扶陽

助通降:中醫乃大道,而「道不遠人」,「大道至簡」,任何與道相背的都稱為悖。

我們都明白,胃歸屬六腑,腑氣以降為順,瀉心湯助通降,痞塞可除。

扶陽氣:中醫認為任何疾病的發生都是由於陽氣先虛,《傷寒論》處處體現了扶陽思想。

半夏瀉心湯原論小柴胡證因誤下而成之痞,邪在少陽,應以和解,如誤用下藥,則傷中陽,以致升降失常,陰陽不調,寒熱互結,遂成痞證。

而該方扶持中陽,可協調脾胃陰陽。

03

半夏瀉心湯的配伍

症見手足不溫,兩脅抽痛不適,合四逆散疏肝降逆透邪;

症見嘈雜吞酸,口苦嘔吐,合左金丸清肝降逆止嘔,症見頻頻噯氣,咽中痰阻,合旋覆代赭湯降逆化痰,益氣和胃;

症見腹脹腸鳴大便溏稀,合理中湯降逆溫中祛寒,症見濕困脾胃,肢體困重,合平胃散降逆燥濕運脾;

症見上熱不寒,合交泰丸清上溫下。

總結

本方用於寒熱之邪結於中焦脾胃,升降失職。

氣機不暢,致心下痞滿,按之柔軟不痛。

胃氣上逆則嘔吐,食臭,脾失健運則腸鳴下利。

本方功能辛開苦降,寒熱並用,補瀉兼施調和腸胃的代表方,在應用半夏瀉心時,需明辨寒熱虛實。

一為虛:脾氣虛、胃陽弱而見乏力便溏、泄瀉;

二為實:氣機升降失常而見胃脘痞滿、腹脹;

三為寒:胃陽不足而見惡食生冷、脘腹冷痛;

四為熱:脾胃運納不健、食積化熱上蒸而見口舌生瘡、口乾口苦、舌紅苔黃、脈數等;

上嘔、中痞、下腸鳴,病變在整個胃腸道。

嘔吐是本方證的主要特徵,往往患者見飲食物無食慾,或有噁心感,甚至入口即吐,或者進食不久以後,上腹部發脹,或者消化液返流,這類患者飲食多不下出現上反癥狀。

體會

應用本方的指征不必拘於「嘔而腸鳴,心下痞」或「但滿而不痛」,臨床上只要符合寒熱錯雜、虛實夾雜、升降失調之病機者,皆可應用。

臨床根據病情辨證加減,常用於胃炎、胃酸過多、胃下垂、胃十二指腸潰瘍、反流性食管炎,賁門失弛緩症。

嘔吐、呃逆、腸炎、痢疾、妊娠惡阻等病證,均有較好的效果。

此外,凡內傷外感導致腸胃痞滿病證,都可以用本方加減運用。

母連錦老師是國醫大師張大寧教授的入室弟子,華醫世界名醫訓練營成員,華醫世界私塾班學員,臨床經驗豐富,本文談的深入淺出,鞭辟入裡。

今晚19:30,私塾班大咖分享課,母連錦老師將為私塾班成員分享《參家族的應用區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脾胃 的精彩文章:

味過而不忘,好吃而不膩,這道菜補中益氣、滋養脾胃
我們的脾胃就好像做飯的那口鍋,溫度的高低和水量的多少都會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

TAG:脾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