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吉大利!品漢正街「不一樣的年味」

大吉大利!品漢正街「不一樣的年味」

從清代至民國,漢正街一帶每年的民間節日眾多,節俗文化豐富多彩。

漢口竹枝詞(節選)

施襄

元旦黎明拜歲忙,

開門先向喜神方。

試問黃道是何日,

婦女紛紛邀出訪。

詩中的"元旦"是指農曆正月初一,即春節。

漢正街人無論生意多忙,外出經營離家多遠,都會在除夕這天千方百計趕回家吃"團年飯"。飯桌上的全魚照例是不吃的,取"年年有餘"的吉兆。

年年有餘(網路配圖)

沒用自來水以前,家家的水缸要儲滿清水,保證三天有水用,寓意"福水長流,子孫富足"

婦女們趕做"過年鞋","過年穿新鞋,喜事一起來。"換春聯、貼門神,花瓶里插柏枝,諧音是"百子";插天竹、冬青,乃取"長青"之意。

換春聯(網路配圖)

除夕夜,一家人齊聚堂屋,祭天地、祖先,拜尊長,表示"辭歲"。老少儘可能通宵不睡,叫"守歲"。在嬰兒搖窩裡放蔥、蒜與剪刀,希望他日後"聰明""會打算"並能"剪除百邪"。

除夕守歲(網路配圖)

正月初一至初三,到哪裡拜年也有規定、;初一是父族,初二是母族,初三是妻族,初四起才是一般親友。從初一到初三,各家循例不煮生米,吃的是除夕剩下來的"接年飯",盼望總是這樣"有吃有剩"。不夠吃的有豆絲、糍粑、麵條和粉條、三天之內不用油鍋炸食物,免得來年生活受煎熬。不掃地、不潑殘水到戶外,怕的是把"財喜"弄出去了。

大年初一走親戚(網路配圖)

年還沒過完,人們就開始籌劃元宵節的活動

《漢口小志》對此有生動的描述:"自(正月)十一日起至十八日止,家家掛燈結綵。小兒各買燈一具,燃點競放以為樂,謂之試燈。四官殿與存仁巷等處乃燈市集場,賣者不呼燈名,但呼"活的,活的"。"

直至今日,這一帶居民仍流傳著一句歇後語:"四官殿的燈籠——活的。"清道光年間葉調元在《漢口竹枝詞》中寫道:"四官殿與存仁巷,燈掛長竿樣樣全。夾道齊聲呼活的,誰家不費買燈錢。"可見當時漢正街元宵燈市之盛況。

元宵節燈籠(網路配圖)

除花燈外,漢正街元宵期間,還有滿街遊行的龍燈、獅舞。《漢口竹枝詞》中也形象描繪過漢正街舞龍燈的情景:

"紙作皮貌篾作胎,龍燈到處戶齊開。穿街入巷人多少,豈為看燈到此來。"

其盛景更是熱鬧非凡。

舞龍獅(網路配圖)

時至今日,經濟繁榮物質豐裕,城市中"年味"越來越淡。回溯漢正街的諸般年俗,更是穿越時空的美好記憶。

來源:時尚漢正街(轉載請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尚漢正街 的精彩文章:

TAG:時尚漢正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