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台北故宮都有哪些跨年大展

台北故宮都有哪些跨年大展

1.古畫動漫書法篇——花氣薰人帖

展覽時間:2018年02月08日~04月02日

展覽地點:台北故宮博物院(北院,第一展區)

宋代文人偏愛雅事,文人間常以詩文唱和、花卉互贈作為情感、精神交流之媒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花氣薰人帖》便是黃庭堅(1045-1105年)因友人贈花索詩所回贈之作品。

本片運用實拍及多媒體藝術呈現手法,演繹書作之內涵與文人贈花意象,讓觀眾由墨跡感受書法家的創作心境及氛圍。

2.院藏清代歷史文書珍品

展覽時間:2018年01月20日~11月04日(分三期)

第一期:2018年01月20日~04月22日

第二期:2018年04月28日~07月29日

第三期:2018年08月04日~11月04日

展覽地點:台北故宮博物院(北院,第一展區)

檔案,不僅是政府部門遂行職能所形成的文書紀錄,更是考察國家政務推動與法規制定過程的重要參考依據。由於檔案具有參考稽核價值,因此自先秦始,各代政府莫不著手建立完善的國家檔案保管制度。

▲《本 紀》 黃綾本

據《史記》載述,西周成王已下令將政府重要檔案藏於金匱,可見中國的檔案保存已有三千多年的悠久歷史。此一作法歷代相沿不替,為後世留下豐富的史料文獻。

▲《清代方略》

▲《載湉入承大統詔》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

▲清代皇帝呈訓 大清歷朝皇帝呈訓 清內府朱絲欄寫本

政府檔案具高度機密性,外界不易接觸。台北故宮將所藏清代檔案文獻,包含政府部門公務往來的各式文書、官員履歷傳記,以及官方編纂的歷朝實錄、起居註冊、呈訓、會典等。

由於事涉國家大政,此等檔案典籍皆經清政府審慎封固保存。滿族入主中原,檔案管理與保存承襲前朝舊制;對於登記、謄抄、修繕、核對、歸檔等,皆以明文規定。

▲崇謨閣尊藏玉牒實錄由 盛京將軍弘晌奏摺錄副 乾隆四十三年四月二十二日

例如職掌全國高度機密政務的軍機處,所經辦處理的檔案簿冊數量浩繁,而檔冊因長期翻閱,多易損壞,所以每曆數年必須重新修繕,以備缺失,可見當時清政府對國家檔案管理、維護與保存的謹慎態度。

▲《長編總冊》與《長編總檔》 清國史館

▲福樂摩沙島圖 施特克萊因繪製 一七一五年

▲清乾隆 《重修台郡各建築圖說》 紙本冊頁彩繪

展覽以「院藏清代歷史文書珍品」為題,將以往深藏大內的官書詔令、檔案奏摺、名臣傳記、檔冊與圖等珍貴史料公諸與世,使觀眾對清代文書發展與面貌有更深入的認識,也可從中了解大清王朝的政治秘辛、君臣關係、政經文化與朝代興衰。

3.院藏善本古籍選粹

展覽時間:2018年01月20日~11月04日(分三期)

第一期:2018年01月20日~04月22日

第二期:2018年04月28日~07月29日

第三期:2018年08月04日~11月04日

展覽地點:台北故宮博物院(北院,第一展區)

台北故宮博物院典藏的善本古籍數逾214500冊,內容包括宋代以來歷朝刊本、活字本、名家批校本、稿本、舊抄本,以及少數高麗及日本刊本、抄本。以量而言,此批藏書雖雜不謂豐,但不乏孤本佳槧,在古文獻意資源保存與版本錄學術研究方面,具重要意義。

▲武英聚珍

清朝入主中原後,不僅承繼前明遺留的宮廷藏書,更將其規模逐步擴充;無論皇帝撰述或敕令臣工編修的御纂、御筆、御制、欽定圖書,抑或清宮著意訪求,專供御覽的孤本秘笈,皆燦然可觀。

▲《藏文龍藏經》簡稱《龍藏經》

另外,台北故宮所藏的包括部分前北平圖書館明代古籍與圖、清末駐日公使隨員楊守敬自東瀛搜得之罕見漢籍與和刻精華,以及各界捐贈的宋元善本、地方志書、清人詩文集等。

▲觀海堂藏書

▲珍藏購贈

本展覽布展內容含「清宮藏書」及「訪舊搜遺」兩大單元,及各分若干子題。前者旨在說明前清宮廷圖書收藏與分布概況,及其卷帙之浩繁、裝幀之考究;後者則以介紹台北故宮成立後不斷收購、徵集、獲贈的藏品,其中不乏深具文化學術價值。觀眾可進一步認識中國傳統印刷技法與圖書裝幀的類型特色。

4.燈輝綺節——花燈節慶圖特展

展覽時間:2018年01日01日~03月25日

展覽地點:台北故宮博物院(北院,第一展區)

傳統節慶起源於農業社會,在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之間,為了調節生活節奏,反映季節的變化,遂訂定各種節日,關隨著歲月遞嬗,逐漸形成豐富的節令習俗。

在一年慶典中,以正月十五日的元宵節最具節日氣氛。「元宵」又名上元節、元夕節或燈節,可溯源至漢武帝對「太一神」的崇拜,以盛大的燈火進行祭祀。唐代已由祭神燈火演變成可供游賞的花燈,夜舞百戲,喧囂熙攘,盛況空前。宋代元宵節前會設「燈市」,明代以後更為風行。

現代的元宵節,除延續觀燈、猜謎及品元宵美食等活動,後結合時尚、科技與傳統等豐富元素,為燈節裝點歡樂氣氛。

本次展覽共分「年節年俗」、「花燈迎春」、「歲朝報喜」三個單元,讓觀眾猶如穿越時空,親臨其境地感受古代濃厚的年節氛圍,體驗元宵燈市之輝煌盛景。

同期,台北故宮南院還將展出《戊戌狗年?喜迎上元-節慶主題特展》,南北相互輝映,共慶元宵佳節。

5.宋代花箋特展

展覽時間:2018年01月01日~03月25日

展覽地點:台北故宮博物院(北院,第一展區)

「花箋」泛指經過裝飾的箋紙,此次展出則是以宋代砑花箋為核心,「砑花」技法乃是利用雕版在紙上研壓出凹凸紋飾。文獻上齊心記載的砑花箋可以溯源至五代,然而傳世實物則以北宋為最早,被公布的數量也少,幾個比較著名的例子總是重複被引用,導致宋代砑花箋紙一直給人很稀罕的印象。

目前對砑花箋的認識與研究,主要以明清時期的作品為主,由於比較容易見到流傳實物,也形成砑花箋紙多流行於明清的說法。然而,經過仔細觀察與研究,發現本院所珍藏的宋人書畫中,竟有二十多件珍貴的砑花箋紙,除少數幾件因花紋較明顯,曾被學界關注到之外,大多數仍不為人所知,對於紙上的裝飾紋飾更是宛如瞎子摸象一般,難以窺其全貌。

▲宋 蔡襄 《致通理當世屯田尺牘》(思詠帖)尺寸:29.7x39.7cm

本展共精選20組件書畫,其中以宋人書信居多,這些紙張上的花紋除了幾件顯而易見外,大多數難以用肉眼看到,在過去都被誤認識為互素箋。

▲宋 徽宗《池塘秋晚圖》卷(局部) 尺寸:33x237.8cm

這批裝飾得既低調,卻又極精緻的宋代花箋,由於製作技法、裝裱過程等因素,再加上歷經近千年的風霜歲月,使得這些紋飾在辨識上已相當困難,唯有利用特殊的攝影技術,才能將這些消失近千年的紋飾重現。

▲宋 蘇軾 《致至孝廷平郭君尺牘》 尺寸:26.5x30.5cm

為了讓觀眾一睹這些隱藏在宋人書畫中的紋飾,除了展示原作外,同時也會搭配影像資料,更加全面的展現砑花箋紙在尺牘書寫文化中的風采,彰顯宋代砑花箋紙藝術的卓越成就。

6.筆墨見真章——歷代書法選萃

展覽時間:2018年01月01日~03月25日

展覽地點:台北故宮博物院(北院,第一展區)

書法是漢文化圈特有的藝術,長久以來在中國文化傳統中蔚成體系,也自然應用在日常生活里,了無古今的隔閡。有關中國書畫從古到今發展的歷程,始終是大家關心的課題,該展覽即由此出發,揭示其間發展的脈絡。

▲宋 黃庭堅書七言詩 冊頁尺寸:27.9 x 25.3cm

秦漢時代是書法發展的關鍵時期,一方面,三代以來古文大篆書寫、銘刻分歧的現象,歸於統一,產生標準書體小篆;另方面春秋戰國時代萌芽的新興與書體隸書,也在此際從篆書簡省蛻化成熟,發展為漢代通行的書體。

▲北齊 《唐邕寫經碑墨拓本》軸 尺寸:155 x 98.8cm

由於時代潮流趨向簡便快捷,隸書又持續蛻變分化,遂有草書、行書和楷書的形成。書體遞變原非朝夕立就,因此進入魏晉南北朝之後,過渡型書風以及各體參雜的混合書風時而可見,顯示書體蛻變遷延歲月,方能在結構和筆法上建立自己的規律。

▲元趙孟頫趙氏一門法書 冊 管道昇致中峰和尚尺牘

尺寸:31.7 x 72.9cm

隋唐時代是另一個關鍵時期,政治統一帶來南北各地書風會流,筆法發展臻於完備,從此楷書成為歷代通行的書體。

▲清 王澍 臨石鼓文 冊 尺寸:26 x 14.7cm

入宋以後,為保存前賢書法長遠流傳,刻帖日漸盛行。但是宋人並不繼承傳統為足,書法取向表表個人情性、得其天趣。

元代起,轉而提倡復古,晉唐書法傳統得以延續。然而,不受傳統束縛的意念也活躍起來,至明代浮現縱橫跳脫的氣息。

明人書法面貌至為紛雜,行草書尤其活潑自由,適與當時依循傳統法度者形成對比。其間突顯個性自成一格的書法家,也走出實現自己的路徑,不為時代潮流所吞沒。

▲清 林則徐 《行書錄沈大悟詩四屏》軸 尺寸:129.4 x 31.2x4

清代,三代秦漢古文篆隸陸續出土,堪稱是得天獨厚。在務實的學術風氣影響下,清人摩挲碑版,從而與刻帖相互為用,書法發展的視野得以串聯古今,終能在篆書、隸書兩方面汲古創新,引領新方向。

7.品牌的故事——乾隆皇帝的文物收藏與包裝藝術

展覽時間:2017年12月08日~2018年03月07日

展覽地點:台北故宮博物院(北院,第一展區)

該特展是以清高宗(1735-1795年)的文物收藏與之相關的包裝藝術作為展覽主軸,通過器物、書畫及圖書文獻等各類精美選件,呈現乾隆皇帝鑒賞文物、經手把玩,不僅為之量身訂製匣盒,妥適儲藏;同時也從中衍生出別具時代風格特色的新品。

▲清乾隆 雕紫檀蟠龍方盒百什件

附44件珍玩|尺寸:長30.5cm、寬30.3cm、高16.5cm

種種作為彷彿可以和現代人開創新品、建立品牌的概念相呼應,過而得以從乾隆品牌醞釀成形的視角,重新思索十八世紀出產的新樣式和皇家舊藏文物之關聯,以及通過各式令人讚歎驚的收納方式,了解古代的包裝藝術和蘊含其中的美學創意。

展覽分成四個單元。

第一單元「打開藏寶箱」是整個展覽的開場白,展出的「百什件」盒內容豐富多元,不同類型文物匯聚一處的狀況,說明帝王收藏來自四面八方,時間的跨度和區域的廣度遠超乎我們的想像。

▲James Cox鼻煙盒

第二單元「最愛古董」,展示乾隆皇帝接觸古物、考證用途,探尋歷史軌跡的經過。

▲春秋時期 邾大宰鍾

附清代乾隆時期紫檀木架|尺寸:高22.2cm 深9.8cm 寬12.2cm

第三單元「珍藏寶貝」,則由新制和再利用兩類匣盒的交互使用,完整地紀錄了帝王管理清宮文物,從中應運而生的收納想法與陳設藝術。

▲清乾隆 竹唐草暮蒔繪雙袋盒

附玉器5件、乾隆御筆書冊、畫卷|長12.5cm、寬7.5cm、高4.5cm

第四單元「乾隆品牌」,旨在通過古董和新品的對比,傳達出帝王品牌涵蓋新與舊兩項元素,所謂乾隆製造正標記出他以古為范、意圖超越的想法。

▲明 成化 鬥彩雞缸杯

尺寸:高4、口徑8cm 高3.6、口徑8.2cm

總之,展覽希望通過十八世紀的文物包裝與設計巧思,一方面回應時下流行的品牌創新議題,從中激發出無限的創意能量。另一方面也想從帝王建構專屬品牌的操作手法與完成的模式,反思文物收藏之於帝王形象的意義。

▲清 高宗撰,蔣溥等奉敕編

清乾隆十四年內府鳥絲欄寫本|《乾隆皇帝三十九歲肖像》

8.大英博物館藏埃及木乃伊: 探索古代生活

展覽時間:2017年11月14日~2018年02月18日

展覽地點:台北故宮博物院(北院第二展區,圖書文獻大樓一樓特展區

古埃及,充滿神祕色彩的古文明國度。木乃伊,更是數千年來大家從未停止關注的議題。《大英博物館藏埃及木乃伊:探索古代生活》特展,將完整呈遠古時期的6具木乃伊、棺槨、陪葬品及石碑等超過229件藏品。

展覽分為:總述、來自底比斯的已婚婦女奈絲塔沃婕特、阿蒙神吟頌者塔穆特、來自艾赫米姆的祭司厄索魯、來自底比斯的神廟歌者、來自哈瓦拉的幼童、羅馬時期的埃及年輕人、結語八個部分,通過電腦斷層掃描技術(CT)闡述六具生活在公元前900年至公元180年的木乃伊,以此了解古埃及尚未公諸於世的秘密以及探索當時埃及人的生活。

過去十年來,大英博物館利用電腦斷層掃描技術(CT),以非侵入性的方法研究館內木乃伊,通過電腦儀器不僅看見木乃伊不為人知的一面,更由此推斷古埃及人飲食習慣、生活文化、宗教信仰、健康狀況甚至死亡年齡。並通過新科技了解木乃伊,除了看見文字未曾紀錄的過去,更能確認過去被隱藏的重要資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鳳凰網_藝術頻道_資訊 的精彩文章:

厲害了!畢加索與康多同場較量肖像畫
人工智慧出畫家!

TAG:鳳凰網_藝術頻道_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