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明式傢具的空間感

明式傢具的空間感

明式傢具是中國傳統傢具的集大成者。經過歷代的更替、經濟的發展以及各民族文化的融合,明式傢具達到了相當高的藝術成就。

它不僅注重材料的質地、顏色和紋理,而且善於運用線條的起伏變化和構件的精巧設計來體現傢具的簡潔明快和典雅柔美,同時也善於用結構來體現中國之「禮」以及對意境的追求。

它所體現的工藝風格,已成為傳統傢具藝術的劃時代標誌,在中國傢具史上佔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並且在世界傢具藝術體系中獨樹一幟。

中西文明對比的研究者認為:「天人合一」和「主客二分」,是中西文化的本原化區別。

這種區別造就了兩種迥異的性格取向,一外顯、進取;一偏重於內向收斂和內省、內求。含蓄的性格,成為中國人區別於西方人的一個很大的特點,並且成為中華美學中的一個審美範疇。

明式傢具的結構形式和特點,既是宋元傢具的歷史延續,也是借鑒其它藝術形式的結果,特別是深受中國傳統的木結構建築、園林以及宋、元、明時期的文化藝術的影響

既然含蓄體現在建築和園林以及其它的藝術形式和規範中,而且這些藝術之間相互融合、相互影響,那麼,含蓄在建築、書畫、詩詞上的存在,同樣也體現在傳統傢具上。

在制器上,國人一直遵循著《周易 · 楚辭》的「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 」的道理,在形象思維上與西方古典傢具不同,強調傢具在意境上的渲染作用,善於用寫意的手法提取其它器物和建築上的精華部分而加以簡潔和濃縮,表現的是一種含蓄深刻以形著意的美。

值得注意的是,含蓄在明式傢具上的體現主要表現在傢具構架的輔件和線形構架留下的空白部位,它們雖然不像明式傢具的整體藝術形式那樣令人關注,但這些次要部位同樣值得玩味。

明式傢具的結構直接來源於中國傳統的木結構建築,採用橫斷面很細的硬木材榫接,很少用塊材,與西方古代傢具相比,顯得很輕巧。

由橫豎線材而不是塊材來製作傢具就留下了大片的空間,它們並不是無意義的抽象存在,而是被明式傢具的使用者和製作者賦予了深刻的含義,空的處理業已表明明人對於空間及其使用有了非常成熟的認識。

明式傢具由於採用的是線形構架而留下大片空間,在同一件傢具上,空與空之間配合映襯,從一個空可以看到另一個空,使空間產生豐富的變化,也模糊了空間的邊界,還有的採用空與空之間的細密排列,如明式傢具上常見的連續圖案,這些處理手法,都來源於建築。

中國古典繪畫特別是植物畫和山水畫,講究遠近虛實以及物與物之間的聯繫和對照。那麼傢具上也是這樣,空與空的對比、穿插、鋪排和繪畫上的空的變化何其相似,繪畫通過空的穿插、遠近來表現立體,而傢具本身就是立體的,但它們都能引發豐富的聯想,給人的心理感受也是相同的。與同時代的西方古典傢具主要以板材構造相比,明式傢具在空間的變化上顯然要豐富得多。

明式傢具上線材搭接後的空間在節點部位普遍輔以牙子,牙子通常裁成花草形圖案,在整個傢具上不佔主導地位,起美化作用,但這些牙子本身的紋樣和雕刻十分生動,不似廳堂等傢具那麼嚴肅和規准。

最主要的是在方形空間中附加了這些曲線的牙子之後,使整個空間乃至傢具本身活躍了起來,打破了空間的呆板,也因此具備了特別的含義,引人發想。

椅子下的空間被稱之為壼門,在腿和座面之間以牙頭、牙條及棖來連接,同樣使方形空間有了變化,也同樣使簡約的明式傢具給人帶來雋永的玩味空間。有時牙子本身也採用透雕的手法,更加豐富了明式傢具的空間變化。

這是中國傢具區別於西方傢具的特徵之一,同時期的西方傢具更多的是採用雕刻的手法,在傢具本身的構材上做文章。

另外,明式傢具上的牙子還具有加固的功能作用,這也和 17 世紀西方的洛可可、巴洛克傢具上無意義的雕飾有本質的區別,從這種意義上說,它已經蘊含著類似現代設計教旨的思想。

明式傢具中的屏聯、架格上經常可以看到這樣連續性的抽象圖案,構成封閉性或者隔斷性的虛空間,這些圖案或抽象,或具象,或為一個完整圖案的拆分重組,在空間上均密的排列,分解線形構材留下的空間,極具朦朧感,彷彿蘊含著豐富的內容,令人遐想,而這也正是明式傢具的製作者和使用者所要達到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明式椅的靠背上或者一些明式案的板腿上常常挖有圓形或橢圓形的空洞,或者鏤刻如意、植物花紋。

在明式桌腿足之間,以棖來加固,棖和桌面間以矮老進行分割,形成奇數或偶數空間,棖和矮老對腿足間空間的分割和使用牙條來打破橫豎結構的方形空間所起的豐富空間、加固作用一樣。

另外,在高束腰的傢具上,往往有鏤空的絛環洞;這些空的形象和園林中的花窗極其相似,花窗在園林中是一種造景手法,透過花窗景緻有了延伸,觀者心境因與自然的融合而得到釋放,傢具上的空能引發人的深思,蘊含著古人超然象外的思想寄託。

文人在中國文化歷史上居有重要的一席,應該是最浪漫、最有活力並具創新性的一個群體,但在封建禮教的壓制下,一些人趨於迂腐,或者成為統治階級的喉舌和玩偶,或者深陷禮制不能自拔,更多的文人則借用詩詞、藝術來表達自己的憤世嫉俗。

中國的園林和傢具被稱為「文人園林」「文人傢具」,可以想像,這些有形藝術中蘊含著文人的所思所想。含蓄是一種高品質的美,雖擁有而不賣弄,雖潛蘊而不炫耀,這是文人所推崇的高風亮節。中國傳統的明式傢具的一些結構很好的體現了文人的這一特徵。

明式傢具上的束腰是中國傳統傢具所獨有的,現代傢具上很少見,即使是同時期的西方傢具也很少見到,更沒有大量的運用。

明式傢具上的束腰的收縮變化與現代傢具相比,它的曲折性體現了它的內涵所在,而傢具上的這圈收縮也表現了它的內斂性。而現代傢具完全是直接的、袒露的,講求的是技術之美,這也是現代傢具設計和評價的標準。

除束腰外,明式傢具中桌、案和椅面的邊沿(工匠所稱的冰盤沿)也有豐富的層級變化,在有束腰的桌上和束腰連在一起,是束腰的一部分,稱為疊澀

在其它傢具的面板邊緣,冰盤沿的變化也是層層內收的,配合了腿和面板的安接。而現代傢具對這種情況的處理往往是給邊緣的兩邊倒圓腳,沒有內收性,或者是直接在邊緣交接,這也是明式傢具和現代傢具的區別。

明式傢具的馬蹄足與國外多呈「 S 」形的彎腿完全不同,明式傢具的馬蹄腿只有呈弓形的向內一彎,有如馬蹄內翻的馬前腿

下部漸削與混面起邊線顯示了它的矯健,與上體格角圓轉過渡,配以束腰顯示了它的強勁與舒展。作高腿時挺撥,有如漫步之姿;作矮腿時彎屈,似賓士之勢,也似蓄勢待發很有生氣。

明式傢具的腿足和西方現代傢具的出腿方式有明顯差別,成內斂之勢,而從馬蹄腿的走勢看,又表現出相當的力度,這正是文人外柔內剛氣節的體現。另外明式傢具的內斂從腿足之間圍合成的半封閉空間看來也是十分明顯的。

明式圈椅和扶手椅各具千秋,都是明式傢具的優秀典範。但它們有內斂性的共同特點。扶手椅和圈椅主要用於廳堂接人待物,由於傳統的封建禮教,傢具形式要求方正穩重,而我們從明式椅主要是圈椅和帶扶手的靠背椅的俯視圖形來看,椅圈和扶手的主要走向也是趨於收縮的,成半封閉形,這也是一種內斂的態勢,說明禮教思想在人們頭腦中已形成固有觀念。

明式傢具中的床更直觀的體現了這種內斂的封閉性。

明式傢具中的拔步床猶如建築一樣,有廊,有便所,而帷幔和蚊帳更是像門一樣緊緊的包裹著內部空間,這是古人真正的世界所在,它是封閉的、獨立的和「不與外人道哉」的,這和西方或現代家居中床的直白和開敞有天壤之別,現代床完全是直露的、坦白的,沒有秘密。

明式傢具中有些非馬蹄腿的凳、榻等是由裹腳棖來聯接的,裹腳棖的作用正如其名,從外部包圍四足,而不是像羅鍋棖那樣在腿足上打榫穿入;

明式傢具中還有一種腿形也應用得很頻繁,那就是三彎腿,在明式幾或矮形傢具上常見,它們完全可以和西方的同種腿形相媲美,只不過明式的三彎腿常常加有托泥,這和西方腿形的完全擴張態勢不同。裹腳棖和托泥的運用束縛了原有腿形的外捺,更顯傢具的力度。

其實,明式傢具上體現含蓄性的符號並不僅僅限於結構和形式,明式傢具所採用的材料都具有美麗的花紋和色澤。

從色彩學的意義上來認識,這些似黃非黃、似黑非黑、似紅非紅的色調,在環境中往往呈現一種令人舒適的中性色調,稍偏暖或稍偏冷,但都能協調、深沉;不刺激、不滯怯、不帶火氣,也不灰暗,使人感受到的是色彩的無比豐富和含蓄。

包括人在內的自然萬物,其生命的孕育和生長過程,都會有顯示含蓄之美的優美時期。而人們正是從對自然之美的嚮往,轉至對藝術之美的追求,並進而對自身之美的實現。

明式傢具就是這樣一個載體,成就了中國人對藝術和自身之美的追求,因此明式傢具的外顯形式蘊含著深厚的傳統文化,含蓄性的符號是聯繫外顯形式和傳統文化的媒介。

明式傢具的使用者和製作者通過這些符號傳達了古人對封建禮教的順從與對抗、對自由和自然的嚮往,以及對意境的追求。

- END -

來源 / 21世紀中國

文章部分有刪節

明清傢具研習社出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大研習君 的精彩文章:

洛陽博物館的傢具收藏全部來自故宮,竟然有借無還!
古典傢具作偽面面觀

TAG:正大研習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