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應該有三重境界
人生應該有三重境界
杜曉明
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提出,詩詞的最高標準在於有境界。他說:「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我覺得,詩詞的境界就是人生的境界。那麼,人生應該有什麼樣的境界呢?我覺得,人生應該有三重境界,一是志於學,二是成於道,三是游於藝。
志於學,就是要從小立志學習,並終身不斷學習。論語開篇第一句話就說,「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在學習中不斷地複習實習,不是很快樂的事情嗎?上下幾千年,經史子集;縱橫幾萬里,古今中外;從國家治理、到個人修養;從書本知識,到人情練達,都應該納入我們的視野,不斷學習,才能不斷進步。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要立志,讀書要趁早。許多朋友讓我推薦好書,過後告訴我沒有讀進去。這是因為沒有早年的學習基礎,有些好書註定和他無緣了。
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不僅要讀萬卷,還要讀破,要把書本知識變成自己的財富。否則,盡信書不如無書。
成於道,就是說要追求自己人生的成就,這個成就的取得要符合道。人的一生,總要實現自己的價值。陶淵明曾感慨:「萬族各有托,孤雲獨無依。」他在老年,感受到了自己一生,沒有成就自己的理想,那種感覺就像孤雲而沒有依靠。他還感嘆,「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所以珍惜時間,善用時間,抓住機遇,積極進取,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這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同時,也要思考,我自己的人生,到底要實現什麼?儒家提出有治國安邦忠孝仁愛,道家主張無為無不為,佛教主張緣起性空。我覺得所有的成功,都源於對自然規律、社會規律和人性的把握,都須符合規律,符合道。
游於藝,就是人生應有莊子逍遙遊的精神,不被世人眼中的功名所束縛,漫遊於藝術的海洋,實現逍遙自在的人生。莊子主要思想是逍遙遊和齊物論。逍遙遊主張無我無功無名。堯讓天下於許由,許由說,「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歸休乎君,予無所用天下為!」
莊子在齊物論中提出,要平等地看待一切事物。心中不要存有過多的是非差別觀念,才能正確地處理各種關係。
莊子的思想,是告訴我們,要活在更高的人生境界當中,才能得到逍遙。我們年輕時候的一些追求,覺得像高牆,讓人仰望,覺得風景之美,盡在高處。當你人生到更高境界的時候,你覺得那不過是截矮牆,可以越過矮牆看到遠方的風景,也可以一步跨過矮牆,追逐更多更美的風景
人都是生活在社會當中,古人對人生的思考,非常值得我們借鑒。琴棋書畫,詩詞歌賦,山水田園,魏闕江湖,都可以是我們安身立命之所,寄託心靈之處。
希望有情懷的人能夠志於學,成於道,游於藝,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杜曉明,生於關東,遊歷江南、荊楚、塞上,祖籍安徽,現居金陵。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已出版古體詩詞選集《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關於詩詞的創作,主張新古典主義。在古體詩詞寫作形式和風格上,主張追慕魏晉、唐宋,體悟眾體,獨創己風。在寫作內容上,主張詩必寫感懷,用古詩的體裁書寫個人當時情懷。在寫作態度上,主張詩必抒發真性情。在寫作題材上,主張多寫山水田園詩。在寫作方法上,主張適當引用史實,適當用典,這樣往往深刻含蓄,文氣高古。
杜曉明倡導人要生活在詩的意境當中,希望通過詩詞寫作創造詩意的人生,讓讀者和作者一起感受人生中詩的意境。
TAG:人間詩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