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泰元寶」中緣細郭狹穿無陰刻紋飾大錢
「清泰」是後唐末帝李從珂的年號,歷時三年(934—936)。清泰年間鑄幣史書無載,但曾見「清泰元寶」實物。民國十年,泉家鄭家相在上海曾見一枚大如折三的「清泰元寶」,認為是寺觀錢,但由於價昂沒能購買。對此鄭家相在所著《梁范館談屑》中曾經談及:「至(民國)二十四年間,輾轉為戴葆庭所得。無錫丁氏入采《歷代古錢圖說》,列為後唐末帝錢,並謂:『製作、銅質,與篆書永通泉貨相侔。』然明眼人誰信之?」一時鄭家相將其斷為元代寺觀錢的說法基本成為定論。馬定祥在批註《歷代古錢圖說》時也說:「清泰元寶乃元朝清泰寺觀錢,『寶』字仿崇寧也。但亦僅見。」時至今日,「清泰元寶」為僅見孤品的說法肯定已站不住腳了。除筆者集有小平錢外,亦見泉友集有34毫米左右的折三錢和45毫米左右的折十錢,各等錢幣版式也不止一種。從這些錢幣的形制、鑄工、文字書法看,筆者認為絕非元代寺觀所能為者,應為國家正式鑄造的行用錢。五代時期是中國鑄幣書法從隸書向楷書過度階段,錢文帶有楷書意蘊已不足為奇。特別是馬定祥所說「清泰元寶」的「寶」字是仿「崇寧」更為笑談,因為該字為典型的隸書寫法。盡人皆知中國文字隸書在前楷書在後,漢代已通行隸書,五代如何不能使用?焉能因為父親長得像兒子,就把父親當成了孫子?
歷代所鑄祭祀大錢與行用錢是一一對應的,是否鑄有行用錢,祭祀大錢是最好的明證。下面就介紹一種涅祁之重圜泉友集藏的「清泰元寶」祭祀大錢。是錢直徑71.7毫米,中緣細郭,穿孔較小。面文「清泰元寶」對讀,書法介於楷隸之間,「清」、「泰」、「元」三字已趨向楷書,而「寳」字仍為隸書。錢文筆法與目前所見各種「清泰元寶」行用錢都是同一風格,與折十型大錢寫法尤為接近。可以斷定兩錢錢文皆為一手所書,但也有細節差異,不是一次書就。錢幣光背無文,面背均未加鑄陰刻紋飾。從錢幣的精整程度和表面鏽蝕情況看,這枚錢幣亦為用失蠟法鑄制的鍮石大錢無疑。其直徑亦符合72毫米左右祭祀大錢的等級標準,是一枚素麵無陰刻花紋的祭祀大錢。
涅祁之重圜泉友集藏的「清泰元寶」中緣細郭狹穿祭祀大錢,直徑71.7毫米,厚6.2毫米
吳江范甦新泉友集藏的「清泰元寶」折十型行用錢,直徑45毫米
TAG:雅昌藝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