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智軒的農場生活

王智軒的農場生活

在農場呆了18天,大致了解了這裡的生活作息和運作方式,在本公眾號將近一年沒更之後,來聊聊這個以產奶為主的自營農場。(沒錯 就是一年

——「農場應該很好玩吧?」

——「玩多了也就沒勁了好玩的還是人。」

農場由Bayer一家經營,主要為成員有四人。母親Ilse,父親Helmut,最大的兒子Martin,二兒子Gerd,女兒Kammen住在4km之外,基本不幫忙,只會帶一進屋就哭的兒子來家裡給爺爺奶奶哄哄。

他家坐落在巴登弗萊堡州邊境,是一個三層的別墅,

有一輛老奧迪,一輛農場專用的小轎車,兩輛拖拉機還有各種配套器械。目力所及的東面就是拜仁州。這個小鎮叫Niederstetten,他家處在Rüsselhausen村中,夾在倆座小山丘之間,距離Markelsheim 4km遠,距離Bad Mergentheim 16km遠,僅僅居住著130位居民,也就是25家人家,僅有三戶運營著農場。

他家就是其中一家,擁有一個規模不算小的(120公頃 )Daily farm,以產牛奶為主,一共有127頭牛,產奶的牛棚里有36頭牛。

其他也都是母牛,有一些在牛棚里,剩下的有4組散養在山上,分別是4、7、10、11頭,自由地(在帶1.4A的電圈柵欄中)啃食著草地。前倆組在這座山山頂,另兩組在那座山的山頂。

另外還有8,9隻和牛打成一片的貓,有空的時候我就會找機會擼。

在他家擁有的120公頃(1200000平方米)地中,一共有120多棵果樹,主要為蘋果,櫻桃,梨,Quitte搵桲,糧食主要為Weizen小麥,Roggen黑麥,Mais玉米,還有Dickel(德國下薩克森州的一種特有穀物,顯然在巴登州也已經種植了)。同時,還有幾塊區域大面積種植芥末,這種芥末並非食用而是為了枯萎後給土地增加肥力。一般這種芥末從播種到開花到12月枯萎一共經歷倆個月。

牛從早到晚會食用三種Futter飼料 。分別是:Silage青貯飼料(分為Maissilage,Grassilage,不過他們大多數時候把Silage簡單地稱為Futter),Schrot粗磨穀粒以及Milchleistungsfutter我稱之為催奶片兒,營養成分和愛吃程度按排序逐漸遞增,其中Silage是自家種的Mais玉米和Gras送到外面公司加工再運回來的,還有另一種Stroh稻草/麥稈,牛是不吃的,只是為了墊在他們的糞便上起到乾爽舒適的效果。

至於我最感興趣的擠牛奶是這樣的。牛一天要被擠2次奶,一次在早上8點之後,一次在晚上6點,一隻牛平均一天能產24升,但是相互之間的差距巨大,有的一天能40升有的只能10升,一年365天天天都產,除非懷孕生病等特殊情況。

在2016年一月一日開始他家開始生產bio牛奶,說是為了子孫後代也能健康成長。但是在德國,bio牛奶不是說產就產的,從normal的牛奶轉換到bio的是需要2年的所謂Umstellungsperiode(轉換期),在這期間牛的Futter(飼料)就得全部參照bio的標準:沒有轉基因技術以及不允許碰灑農藥。在Umstellungsperiode(轉換期)前,一升牛奶的價格為0.28歐/升,在Umstellungsperiode期間,一升牛奶的價格為0.41歐/升,在正式成為bio牛奶後一升為0.51歐/升左右。這種無轉基因無農藥的飼料是普通飼料的2.5倍價格,在Umstellungsperiod期間牛奶還未轉成正式bio所以這期間牛奶利潤是極低極低的。這並不是政府要求而是自發的,可見其有著高度的可持續發展意識,因為在這個期間他們相當於忙活兩年而所獲得的利潤相較之前有很大的縮水。相比之下,這個村子的其他兩家農場卻依舊還是產普通牛奶。

我很有興趣的問了Martin關於牛的生育問題,他是這樣說的。這些牛不會自行交媾,他們會把公牛的精子放在一個Tank(罐子)里,罐子里溫度為零下180攝氏度,以此可以使精子保持活性長達數月。然後就是人工受精的過程。當小牛長大成牛生下第一個孩子後就可以產奶了,這大概需要兩年半的時間從降生直到生下第一胎。一隻牛每年必須得生一次,目的是為了更好的產奶,因為如果不生孩子天天擠兩次奶的話,就會變得奶很枯,你懂的。從受精到生下小牛的計算方法是這樣的:小牛降生日期=受精日期+10天-3個月+1年(不就是9個月多十天嗎,德國人腦子被急轉彎扭壞了吧。。),也就是說比如你在2017年2月20號受精,那麼就將在2018年1月1號產下小牛。當然這個日期不是準確的,時早時晚,比如那天生下的小牛理論上是大前天就應該生下來的。下圖為剛剛生下來沒幾個小時的小牛。

在農場里,我每天的固定工作為早上8點坐著martin開的拖拉機去給山上的四組牛群餵食,

飼料為Silage和Stroh,沒有催奶片兒的原因是山上的牛都還沒生過孩子產不了奶。聽到拖拉機的聲音牛就會往路邊跑,全部排隊在電線前等待餵食的我。同時還需檢測水車裡的水夠不夠牛一天的量,在夏天水車是每隔一天就要重新注滿,在冬天3、4天注一次水。

最讓我無語的是每天早上都要進行Stromkontrollieren,檢測電線上是否有電,這很重要因為如果沒電的話牛容易逃跑,逃跑之後就會花費很大功夫捉回來,具體後面再講。martin讓我撿起一片小草然後用一根手指輕柔地觸摸它,在你被電到的時候你會如膝跳反射般把手飛速撤回。於是每天早上要餵食四組牛也就要每天觸碰至少4次1.4A的電線,到現在第10天已經碰了40次了。如果有的時候電流較弱,光輕輕碰感覺不到,這時候就得把整個手掌放上去,這樣被電到的感覺就會更加酸爽。晚上6點的是擠奶開始的時間,我們會把牛趕到擠奶點,此時趁牛棚里空了就用鐵掃把把牛棚里的屎打掃乾淨,牛棚過道的地板是木質的,每塊木板之間有空隙,所以拖著鐵掃把沿著過道拉過去新鮮的冒著熱氣的便便就掉到地板下面去了。糞便在地下收集集中並製成肥料供自己家作物生長。同時馬丁會開著拖拉機在牛棚內傾倒Silage,接著ilse會根據每頭牛的產奶量給不同的牛不同量的催奶片兒。上次我看她拿著一張紙上面寫著每頭牛所需的量,我推著裝滿催奶片兒的Schubkarre手推車,她在旁邊邊看紙邊喂牛,每個牛的名字以及產奶能力她都一清二楚。

另個牛棚里還有幾隻小牛,在快擠完奶的時候會裝兩桶新鮮的奶給小牛喝,沿路也會給她家的8、9隻小貓倒上兩碗。我和ilse經常拿著倆個奶桶給一隻十幾天大的小牛和一隻幾個月大的小牛餵奶。十幾天大的那個小牛總是不喜歡喝,需要用手掌伸到他嘴裡讓他跟著你的手掌伸進桶里喝。小牛的舌頭划過你的手掌,就像60目的砂紙清磨角質層,如果你怕癢的話可能會笑出來。

最大的那個牛棚里連接著擠奶的房間,自從兩個台灣姑娘來了之後,擠奶的工作就落到了其中一個姑娘身上。擠奶的牛棚里一共有36頭牛。場景如下:

一排四隻抽完奶之後換另一排。

在這些固定工作之餘還有一些突發情況,比如牛衝出牛棚的欄杆在公路上自由漫步,或者在山上的牛頂著1,4A電圈,奮不顧身地越過,迷惘地行走在蒼茫大地上。有的時候發現的早,捉回來需要的精力就少一些。有一次有鄰居門都沒敲直接進來說你們家牛跑了告訴了我們跑在哪裡,還有一次我們自己發現了那個Feld上沒牛了,然後開汽車在山上繞著找,那次丟了11隻找到了8隻,另外三隻是因為天已經黑了只得推遲到第二天才找到的。抓牛每次都覺得挺有趣的,是一個策略和計謀的遊戲,因為牛怕人,你要是走在他後面,他肯定朝你相反方向走,但是具體朝左前方走右前方走還是筆直的走,要根據你走的路線和速度以及氣勢。捉牛的時候我們會拉個線,牛本能的覺得線上有電,會繞著線走,所以幾個人拉著線把牛圍起來,然後引到下面這個高級的籠子里。

另外除了連接產奶房的那個牛棚每天需要至少鏟兩次屎之外,其他的牛棚里是3個月到6個月清理一次屎的。我就在這兩個星期間恰好遇上了這事。這幾個月時間,牛棚里的屎堆積到了30cm的高度。有人可能好奇:放這麼久真的不會十里飄香嗎?其實martin每天有個任務就是在牛糞上蓋上一層Stroh,他用拖拉機裝了滿滿一鏟子Stroh往棚子里倒,倒完就老叫我verteilen(用叉子平均分布在屎上),這樣牛兒們就能天天保持乾爽舒適,擁有一個溫馨的床了。因此幾個月之後這30多厘米高的屎層變的邦邦硬,以人力根本無法鏟動。於是martin要駕著拖拉機一鏟子一鏟子地鏟,鏟完要運到helmut駕駛的拖拉機後拉著的巨型垃圾缸中,滿了要運到山頭傾倒,如此往返。

這兩個星期中還有一個Kontrollerin檢查人員來檢測bayer家農場的各個指標,比如牛奶里是否還含有基因技術,衛生程度達不達標等等等等,我問ilse多久來檢查一次,她告訴我三年,竟然也被我遇到了。

他們有時會請Tierarztin來檢查牛是否懷孕,其實這事兒Helmut也能做,就是他是用手伸進去感覺有沒有小牛動的,但是這個至少要在besammen受精之後2個月,而獸醫是用Ultraviolettstrahlung紫外線的儀器來檢測,這種方式似乎一個月之內就能檢測出來。請獸醫來還是挺貴的,我問martin你家這麼有錢幹嘛不買一個那個儀器,他說那個太貴了。

檢測的過程是這樣的,Tierarztin首先先用手把屎掏出清理乾淨,然後放入探頭。

圖像上一團黑中有一塊白而且在動就是活著的小牛了。當天女獸醫檢測了5頭牛,有兩頭懷孕了,其他三頭會在未來的幾天重新受精。他們有一個表格記錄每一頭牛的受精時間以及受精次數。

這張表上註明了每頭牛的詳細信息如姓名,第一次接種的公牛姓名,如果第一次受精沒成功,會記錄下第二次接種的時間及公牛姓名,最後的正負符號表示受精成功和失敗,最後一列表示最終檢測到受精成功的日期。

檢測到懷孕之後,到了一定的時間之後會把懷孕的牛單獨圈養起來,給她一個安靜的待孕環境。

除了牛之外,還有許多有趣的事情,因為地處城市外圍,等到萬里無雲的時候就可以看到漫天繁星。那天晚上帶著相機和兩個台灣妹子走到小山丘的頂部,發現相機里沒有電池之後就躺在馬路上看著天空,這個地方夜晚是沒有路燈的,四周是純凈的漆黑,只有地平線上能看得到遠處城市的光亮。我們躺在路上,有段時間是完全的寂靜,只有宇宙帶來的無限震撼。我們看了許久許久,期間只有飛機從上空駛過的轟鳴。我看到了4顆一閃而過的流星,只有一顆流星來得及許願。

因為太冷,承受不住只得回去。第二天,我和一個台灣妹子都生病了。

值得一提的是ilse的南德菜肴。

他們家的飲食習慣是早晚都是吃涼的,只有中午是熱的。她家有一本德國的Rezept,似乎大部分菜肴都是按照上面的教程烹飪的。中午一般都會先上一大盆湯,有南瓜羹,帶著麵條的湯,帶著丸子的湯,只有蔥草藥的湯,每個人喝了一兩碗之後把湯撤掉,上菜。他們的中午的主食主要有土豆,炸薯條,Sp?tzle大概就是東北麵疙瘩,Kl??chen,

素大餅,

南德特色大水餃,

義大利面,

還有下面這個,德語我忘了。配菜嘗試過炸魚排,

帶著筋的牛腩,

牛仔骨

大香腸

蔬菜大亂燉

早飯是很簡單的咖啡牛奶加糖,配上麵包奶油salami,有時會有Leberwurst肝腸,ilse還會時不時用他家牛奶做上好些酸奶,配上自家產的果實做的果醬混合起來吃。比如有li還有各式各樣的K?se供你選擇,一般我就吃黃油,不敢輕易嘗試乳酪,因為有的真的口味奇葩,曾經他們買來一塊巨臭的乳酪,他們說聞起來臭吃起來香,我嘗了一口明明裡里外外都是臭的,另外他們除了那種正兒八經一片一片的乳酪外,其他乳酪大部分都是酸的,賊難吃,而martin時常會飯後切一大塊那種酸酸的乳酪當零嘴吃。我看了只能內心哈哈哈。

晚飯相較早飯會稍微豐盛些,有ilse自製的豬肉夾雜著豬油的罐頭(為什麼不用牛肉做罐頭,martin說因為牛肉的油到達41度才會融化,而人身體正常溫度為37度,所以如果吃牛肉罐頭的話,除非發燒,牛肉油都會卡在嗓子里,而豬油的融化溫度為37度左右,so只用豬肉做罐頭),有鯡魚罐頭,有隻有晚上喝的且他們家唯一喝的啤酒Radler.

來這兒還有一個很主要的目標就是練德語。他們家爸爸媽媽基本不會講英語,martin的英語就不說了,gerd因為另一個職業是施華蔻的簽約攝影師,老在外面跑,英語賊溜,所以在家裡所有的對話除了gerd老喜歡跟我秀英語之外全都是用德語。當然有一個不好,他們相互之間的交流使用的是方言,我能聽懂0%,只有跟我講話的時候才用普通話。有一天晚上我讓martin好好教教我方言,學了好一會後,我覺得他們這方言einfachkomisch簡直就是操蛋啊,沒一個音是好好發的,不過確實,用方言對話我覺得是方便,好多音都很容易發,不像普通話那麼長,有的單詞還有些拗口。martin戲稱這不是德語,有的方言是沒法翻譯成普通話的。經過這麼多天的洗禮,我感覺自己可以聽懂一些簡單的方言對話,甚至有些音好像扭不過來了。。。

教我最多的就是ilse了,跟她動不動就進行半個小時一個小時的對話,雖然ilse的普通話有一點點方言的口音,但是憑藉我對他們方言的積累與沉澱,還是能很好的進行一場很開心的對話。她從以前到過她農場的helfer的故事,講到牛奶價格,牛奶指標的滑動對牛奶價格的影響,給我講解他們記錄的牛的受精表格,以及教我一些菜的做法。

時至今日他們家已經有過230多個helper到過他們的農場了,在每一個helper離開的前一晚,都會在他們的Gastbuch上寫些什麼,我也不例外。

關於ilse還有一本書上有專訪,稱謂是Hauslandwirtschaftsleiterin und Bauerin農業女領路人,在這本書上:

我是寫在了第二本Gastbuch上,第一本現在在Nürnberg的Frauenmuseum展覽,去Nürnberg的朋友有機會可以去看看.

最後附上一些圖片:

【謹以此文紀念第一次helpx經歷,遇到的有趣的人和學到的東西 以及在農場留長發的美妙過渡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黑森林紙尿布 的精彩文章:

TAG:黑森林紙尿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