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的太空夢,航天業的自營夢
兩天前,埃隆·馬斯克創立的SpaceX成功發射了現役世界上最強大的火箭「重型獵鷹」(Falcon Heavy),並且將一輛搭載著假人的特斯拉跑車Roadstar發射至外太空。
兩天後,假人和跑車將駛離地球的視線,他們將開啟漫長而孤獨的宇宙之旅,在太陽系深處的小行星帶周邊遨遊。而這張照片,則是他們留給地球的最後影像。
一時間,矽谷鋼鐵俠風頭無兩。
毫無疑問,這是一場偉大的秀:深藍的星空中,寂寞的旅人與鮮紅的跑車相伴,背景音樂《Space Oddity》是David Bowie致敬上世紀80年代偉大的太空電影《銀河系漫遊指南》的歌曲,甚至馬斯克還在Roadster的電路板上印下「Made on Earth by humans」的字樣,留待外星文明探索。
但是,不知道漂浮多少年後,他們才會被外星文明發現?擋風玻璃上寫著的兩個大字「Don』t Panic」是告訴外星文明不必驚慌?還是勸慰寂寞的旅人坦然接受孤寂而漫長的旅行?
不得不說,老馬這情懷和作秀水平堪比好萊塢的頂級編劇。
可千萬不要低估一場秀的作用。谷歌大牛、Keras的創作者Fran?ois Chollet就在昨日發推特說「宇航員假人和地球背景下的汽車照片比任何你可能做過的實驗有用。」
這一次,重型獵鷹和它背後的SpaceX將推動整個航天航空工業的大跨步邁進,背後的受益人則是以SpaceX為代表的航天工業私營企業。這個常年來被政府和國有企業所壟斷的市場,將迎接這一波前來敲門的「新玩家」。
火箭升天,大訂單紛至沓來
重型獵鷹升天之後,SpaceX的下一步是什麼?造火箭,賺錢。
重型獵鷹是目前世界上推力最大的現役火箭(對,它不是歷史上最大的,但也僅次於阿波羅時代的土星5號運載火箭),高70米,起飛推力達到500萬磅,但是,重型獵鷹還不足以實現SpaceX的終極目標——將人類送上火星。
因此,馬斯克的下一步計劃是實現他去年在澳大利亞的新聞發布會上許下的承諾,造出真正巨大的載人火箭「大獵鷹」(Big Falcon Rocket)。
根據馬斯克的介紹,大獵鷹火箭將長達106米,寬9米,起飛推力達到1100萬磅,是重型獵鷹的兩倍,能夠將載滿人類和貨物的太空船運送到外太空。
除了全力研發和製造大獵鷹火箭以外,SpaceX的第二件事情就是賺錢。SpaceX目前手上有幾個大單子,包括一家沙烏地阿拉伯公司需要發射的通訊衛星、美國空軍、和行星協會(The Planetary Society)的太空帆船技術測試。隨著重型獵鷹的成功發射,可以預計的是會有更多客戶紛至沓來。
SpaceX火箭的可回收能力一直是吸引眾多客戶的賣點,重型獵鷹此次發射也攜帶了三個可回收的助推器,其中的兩個側助推器在發射後10分鐘內成功地在肯尼迪空軍基地降落,唯一的遺憾是中間的助推器沒有按照指令收回(不完美才是馬老闆的風格)。
吸引客戶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低於競爭者的廉價發射成本。去年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SpaceX的主要競爭對手、美國聯合發射聯盟(United Launch Alliance)的發射成本約為4.22億美元。 相比之下,根據SpaceX官網的描述,推力更大的重型獵鷹的單次投放成本約9000萬美元。
此外,馬斯克也表示,重型獵鷹項目的總成本約為5億美元。 這比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項目Space Launch System(SLS)成本低了整整一倍。
美國航天工業的私營化轉型
SpaceX的出現和成長,是航天工業從政府壟斷到私有化轉型的一個縮影。
上世紀60-80年代,也就是航天技術發展最迅猛的時代,發射火箭、登陸月球是國家之間軍備競賽的一種變相形式,航天工業因此成為了不計成本和燒錢的遊戲,只有掌握大量資本和航天技術人才的政府才上的了桌。
可如今,航天工業的性質變了。21世紀初,隨著互聯網和通訊技術的興起,越來越多的衛星需要發射至外太空,這給了私營企業入局的契機。如今航天工業的主流玩家,包括SpaceX和亞馬遜創始貝索斯創立的Blue Origin,都在2000年後創立。目前,衛星發射是航天私營企業著眼的主要市場。
航天技術也不只是掌握在國有企業和政府手上,越來越多的私營企業獲得了大量擁有航天航空工程能力的人才,他們有能力建造可回收火箭、加大火箭推力,並且減少成本。慢慢的,航天工業就和所有其他的資本市場一樣,以客戶利益至上,並且降低成本。
而在衛星發射之外,航天工業也在開發新的商業機會,比如載人航天、外太空貿易,比如SpaceX的目標就是讓人類能夠移民其他星球,如果真有這麼一天,SpaceX將最有可能壟斷這個市場。
在航天工業轉型的過程中,政府的角色也在發生變化,比如美國的NASA就不再將載人航天視為第一目標,而是將重心放在探索宇宙上,不斷地發送探測器前往宇宙的深處。
媲美SpaceX的玩家:
Blue Origin、Virgin Galactic、波音
重型獵鷹發射之前,馬斯克和貝索斯在推特上秀了一波「恩愛」。貝索斯發推特說:祝@SpaceX明天重型獵鷹火箭的發射好運,希望有一個美麗的名義飛行!@BlueOrigin。馬斯克馬上回了一個「謝謝」和一個「么么噠」。
可你要注意到,貝索斯發這條推特的真正用意是蹭這波熱點,刷一下他的航天公司Blue Origin的存在感。
Blue Origin說起來比SpaceX創立的時間還早,2000年成立。和SpaceX想要實現人類向其他星球移民的目標不同,Blue Origin的目標集中於實現在亞軌道(現有飛機的最高飛行高度和衛星的最低軌道高度之間)上的人類太空飛行,瞄準太空旅遊業。
Blue Origin開發出了一種比較小的垂直運載火箭New Shepard,可以達到100公里的高度,發射完成後火箭會再下降回到地球,允許航天器垂直落地。Blue Origin在2016年已經完成過一次無人搭載的技術展示,一個往返只要10分鐘時間。
不過,Blue Origin也準備開發能夠將人送到地球軌道的新火箭,預計最早的測試時間不會早於2020年。
Blue Origin和SpaceX的另一個主要競爭對手就是Virgin Galactic,這家創立於2004年的公司希望打造世界上第一條商業航天線。他們的技術不同於SpaceX和Blue Origin,採用的不是地面發射,而是在比普通飛機飛行高度還多出一倍的噴氣飛機上發射。不過,他們的測試在2014年宣告失敗,目前還不知道第一次載人飛行將會是什麼時候。
除此之外,包括波音、Orbital Sciences、Bigelow Aerospace等私營企業也都是航天工業市場領域的主要玩家。波音和SpaceX還同時接受了NASA Commercial Crew Program,將幫助NASA打造可以載人航天的宇宙飛船,馬斯克在完成重型獵鷹的發射後提到說,SpaceX將在今年12月完成NASA的任務,打造一款叫做Crew Dragon的載人航天飛船。
至於小型的創業公司,目前他們還無法企及載人航空或者載人旅行的能力,所以他們多專註在發射衛星或者火箭發射的相關硬體設計。
重型獵鷹的發射足夠讓人們興奮一段日子,也拉開了2018年航天航空飛行的新一輪比拼。越來越多從私營企業的工廠製造出來的火箭會從航空基地起飛,帶著假人和人類的寄託飛入太空。
或許在3-5年內,會有第一批真正的試飛員有機會乘坐SpaceX們打造的火箭和飛船,進入外太空,到時候我們看到的就不是一個Dummy,而是一個鮮活的人類在外太空進行現場直播。
-END-
※5.5億一夜被盜!誰來守護虛擬貨幣的安全?
※是噱頭還是創新?CES中的智能家居「黑科技」!
TAG:硅兔賽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