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周邊這個被遺忘的千年古鎮,沒有商業化氣息,只有當地人的小日子
「先有豐州,後有泉州。」這個走過1700多年的、曾經的閩南中心,在全城日新月異變化的洪流中,卻把時間過得很慢,很慢。
穿過武榮門的南門街,沒有十多層的高樓,街寬不過兩車道。
武榮門【豐州曾經的南門】
沿街而設的小攤,賣菜、賣肉、賣海鮮、賣吃食……把這條最出名的交通幹道,變成了最熱鬧的菜市場。
即便是路旁的店,也多以老店居多,很多時候,店一開,就是大半輩子,亦或是子孫相傳。
從50年代開到現在的雜貨店
想在泉州周邊走走的小夥伴,不妨來這裡,感受下「泉州起點」風采吧~
「
food
閩南小食
」
以前最期待的日子,往往和年節祭祀有關。廚房大清早就會特別熱鬧,各種油炸小吃香氣四溢。
炸棗(zǎo)基本是不能少的。這種地瓜和糯米粉揉出來的糰子,包餡或是不包餡,在老奶奶的這個小攤上,都能找到。
老奶奶的不遠處,同樣是小小的攤子,擺滿了我們熟悉的炸菜粿、炸地瓜等閩南炸物。
夫妻倆的小攤在這裡都擺了30多年。時間烙在食客身上,成了經過時的習慣停留。
巷子里的早餐攤,阿姨每天早上3點起來,燜花生仁湯,準備麵線糊佐料,忙到近中午才收攤回家忙家務。
因為熟客都知道地方,索性連攤子名字也不取。「知道的人都會過來這裡,名字意義也不大。」
那些我們以為悠長辛苦的歲月,在他們的言語中,很輕,卻又忙碌充實。
「
Famous
盛名在外
」
泉州第1座佛教寺廟延福寺
彼時,豐州轄區含今莆田、泉州、廈門、漳州一帶地區,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首位來泉州傳教的印度高僧拘那羅陀在這裡翻譯經文;詩人、名相、學士等相繼在這裡修身隱居。
海舶祈風,在這裡見證了古代中國與世界各國海外交通貿易的歷史。
九日山
「
Scenery
千年風采
」
對泉州人而言,神靈並不是高高在上的冰冷寄託,她們更像是有血有肉的至交好友,會有各種佛誕,會定期抬著巡境,會讓孩子認神靈做「契父母」。
在豐州,人、神更是長期比鄰而居。
在街邊的慈濟宮,在小巷深處的玄妙觀,更別提各種匿於鬧市的小廟了。
玄妙觀
連這座名聲最盛,有千年歷史的城隍廟,正門都隱在民宅群中。
宋時壁畫
台灣人捐贈的匾額
從城隍廟正門望出去
雖然廟宇低調,但人間煙火與神明香火互相炙烤出的那份寧靜,始終沒有變過。
頭髮發白的爺爺曬著太陽,有條不紊地幫忙修鞋補衣服;店裡阿姨洗洗刷刷,為飯點做好準備;
家門口的小攤,買完菜還會聊兩句;奶奶們閑得無事,找一處有太陽的地方,和老姐妹鄰居嘮嘮嗑。
走在豐州街頭巷尾,你會發現,人們好像都活得簡單又真實。
時間在這裡慢下來,但不會覺得死氣沉沉。那些芳華正茂的學生,那些抱著希冀,努力生活的人,都是這座老城最明亮的色彩。
※我們逛遍了泉州花市,整理了這份年貨花市指南……
※我們花了2天,把20位孩子改造成王俊凱、易烊千璽…
TAG:微泉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