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歷史上由南向北的統一,為何那麼難?

中國歷史上由南向北的統一,為何那麼難?

中國歷史統一是主流,分裂只存在於某幾個「特殊時期」,包括戰國、南北朝、兩宋,等。

但多數的統一都是由北向南的,由南向北的統一少之又少,僅有明朝這個孤例。如果連民國南京國民政府名義上統一全國算上,也僅此二例,何況1912年民國成立,北洋政府時期雖然軍閥割據,名義上也是統一的。

至於失敗的例子有多少?

東晉劉裕北伐,南宋岳飛北伐,太平天國北伐……

原因到底何在?如果說古代中國經濟重心在黃河流域,南方實力不足還好理解,為什麼唐以後經濟重心南移,但北伐還是輸多贏少?其實很多原因早就為大家所熟知了,比如氣候上南方人不習慣北方寒冷冬季,南方人不喜歡使用武力,對統一的意志力不堅強,小編認為這些原因都有道理,但還有漏掉的。

北方南下,天氣越打越舒服,部隊不僅沒有勞師遠征,相反可以在南方經濟好的地區得到有效補充,勢力不僅沒有減弱,反而增強了。所以北方軍隊南下,是可以自給自足,捷報頻傳的。

而且南下時目標明確,比如拿下南京或杭州,那麼實現目標後基本上就大勢已定了。而南方打北方,最大的問題是目標比較分散,就算佔領一些城市,也沒什麼油水,對方迂迴的空間很大,可能它的主力早就轉移了,所以收效甚微,一不小心還要小心被包餃子。「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就很符合北方作戰的風格。

解放戰爭中,相對弱勢的共軍,就是不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儘管初期國軍連連取勝,但得到的都是孤城,且等於主動把自己擺在了共軍的眼皮底下。解放軍只要攻下南京,國共戰爭基本上就大局已定了,但國軍即便佔領延安,佔領北平,也難以扭轉局勢,它找不到足以致勝的關鍵點。

同樣的,劉裕和岳飛就算百戰百勝,也難免功虧一簣,岳飛臨死前就感慨,三十功名塵與土,就算恢復北宋舊疆,又怎樣,很可能得而復失。

朱元璋為什麼能北伐成功?因為他的目標很明確,且有效,就是攻克元大都,把元朝趕回草原,使之回到契丹崛起之前被中原王朝壓制的狀態,就大功告成了。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朱元璋的選擇是比較多的,比如常遇春提出長驅直入,直搗元朝大都(今北京)的主張。

朱元璋認為元朝歷史那麼長,一定城池堅固,孤軍深入,一定會被元的援軍切斷,他根據元軍的力量分布,提出了自己的思路。

先取山東,撤其屏蔽;旋師河南,斷其羽翼;拔潼關而守之,據其戶檻,天下形勢,入我掌握,然後進兵元都,則彼勢孤援絕,不戰可克。既克其都,鼓行而西,雲中、九原以及關隴可席捲而下。

爭取的思路,加上目標明確,所以在滅元過程中,還算是比較順利。但天下的大勢還是坐北朝南,所以朱元璋死後不久,他侄子永樂帝朱棣就發動靖難之役,後把都城從南京遷到了北京,這恐怕是朱元璋生前沒有想到的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貴州恆遠科技 的精彩文章:

TAG:貴州恆遠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