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冬天是最容易感冒的季節,中醫針灸、推拿按摩、刮痧來幫你

冬天是最容易感冒的季節,中醫針灸、推拿按摩、刮痧來幫你

感冒是常見的外感疾病,亦稱傷風,系指風邪侵襲人體而引起的以頭痛鼻塞、流涕、發熱等為主症的一種病證。冬天因為氣候驟變,感冒發生的概率也就很大。感冒在中醫治療中,除根據不同的類型,採用辛溫、辛涼解表藥物外,還可以採用針灸、按摩、刮痧等療法。如《素問·骨空論》曰:「風從外入,令人振寒,汗出頭痛,身重惡寒,治在風府,調其陰陽,不足則補,有餘則瀉。」那麼該怎樣用針灸、按摩、刮痧來治療感冒呢?我們首先要來分析一下感冒的病因病機。

本證系因人體御邪能力不足,風邪病毒乘虛侵襲肺衛,肺衛失於宣通而致,偏於風寒,則寒邪束肺,肺氣不宣,陽氣鬱阻,腠理閉塞;偏於風熱,則熱邪灼肺,腠理疏鬆,肺失清肅。現代西醫學的感冒、流行性感冒可以算在本病證。

感冒還分風寒感冒與風熱感冒。

感冒辯證分型:

風寒感冒:鼻塞,聲重,鼻癢,噴嚏,流清涕,喉癢,咳嗽,痰液清稀,口不渴,或渴喜熱飲,發熱惡寒,寒重熱輕,無汗,肢體酸痛,脈浮或浮緊,苔薄白。

2.風熱感冒:惡寒發熱,寒輕熱重,或有汗出,頭痛或昏脹,口紅面赤,口乾,微渴欲飲,咽喉干痛,咳嗽,咳痰黃稠,咯吐不暢,胸悶流濁涕,脈浮緊,苔薄黃。

對於不同的感冒類型,有不同的針灸處方。

風寒感冒:治則:祛風散寒,宣肺解表。

處方:風池、列缺、合谷、迎香、風門。

方義:風池、合谷,以解表散邪;風門以疏調太陽經氣,祛除風寒;列缺可宣洩肺氣;迎香以通鼻竅。

治法:均用瀉法,刺激可略強,使之出汗。風門可針後加灸。

古方輯錄:《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中風無汗惡寒,宜針太陽、至陰(出血)、崑崙、陽蹺。」

《針經摘英集》:「傷寒在表,發熱惡寒,頭項痛,腰脊強,無汗,脈浮,刺合谷。」

風熱感冒:

1.治則:疏散風熱,清肅肺氣。

2.處方:魚際、大椎、尺澤、風池、外關。

3.方義:風熱灼肺,清肅失司,放取手太陰滎穴魚際,配合穴尺澤清泄肺熱、化痰止咳而利咽喉;風池、大椎、外關,用以疏風解表,以祛邪熱。

4.治法:均用瀉法,風池宜向內眼眥方向刺,使針感放散至同側頭顳部;魚際快速進針,施捻轉提插瀉法後不留針;大椎穴針後可加罐。

5.古方輯錄:《傷寒論》:「太陽病,初服桂枝湯,反煩不解者,先刺風池、風府。」

《針灸大全》:「傷風面赤,發熱頭痛:列缺、通里、曲池、絕骨、合谷。」

除了針灸治療感冒外,還可以配合按摩和刮痧療法:

按摩治療感冒:

緩解打噴嚏,鼻塞,流鼻涕

1.迎香穴:在鼻的兩端半個手指處

2.列缺穴:雙手虎口自然交叉,食指接觸到的位置.

3.四白穴:眼眶底下一個手指處(有個小窩的就是)

4.合谷穴:五指併攏,拇指與食指之間的肌肉最高點.

5.風池穴:後腦雙側骨下(有兩個窩就是)

頭痛,怕冷,肌肉酸痛

1.太陽穴:眼角外側一個手指處(張開嘴的時候有個窩)

2.印堂穴:眉毛中間

3.攢竹穴:眉毛的內端(有個小窩)

4.百會穴:頭頂中央

5.風池穴:後腦雙側骨下

6.太沖穴:腳背第一拇腳指和第二腳趾之間.

發燒,發熱

1.大椎穴:低頭頸後最高點的下面(可以大椎穴點刺放幾滴血,退熱比較好)

2.外關穴:前臂外側正中距離手腕兩個手指處

3.曲池穴:胸窩的外側(肌肉的最高點)

4.合谷穴:五指併攏,拇指與食指之間的肌肉最高點.

5.風池穴:後腦雙側骨下

咳嗽,哮喘

1.檀中穴:兩個乳頭中間一分種

2.天突穴:胸骨上面的窩(喉嚨下有個小窩),可以點按後揪痧

3.定喘穴:低頭最高點骨的兩側2分鐘(可以點按後揪痧)

4.尺澤穴:肘關節窩內

5.孔最穴:前臂外側中間(手平側手腕和肘關節中間就是)

6.內關穴:前臂內側正中距離手腕兩個是手指處

7.列缺穴:雙手虎口自然交叉,食指接觸到的位置.

8.合谷穴:五指併攏,拇指與食指之間的肌肉最高點

感冒刮痧也需要分型

風寒型:刮背,刮熱後,塗上薑汁【鮮的】再覆上保鮮膜,兩個小時後方可揭開。

傷風型:颳風池、大椎、風門、肺俞及肩胛部;刮中府及前胸;刮足三里。放痧穴:少商、大椎。

風熱型:挾或刮曲池、池澤;點揉外關、合谷;颳風池、風門、肺俞及肩胛部。放痧穴:肺俞、大椎、少商。

最後,小編要說的是,春節快到了,一定要防止感冒,注意防寒保暖,不然這個春節.............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按摩 的精彩文章:

長期疲勞總感覺身體不適!你可能患上了慢性疲勞綜合征,中醫按摩來幫忙!
後頭痛怎麼緩解?按摩這三個穴位就行

TAG:按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