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魏延被殺其實並不冤,只因他看穿諸葛亮的一個大秘密!

魏延被殺其實並不冤,只因他看穿諸葛亮的一個大秘密!

魏延被殺其實並不冤,只因他看穿諸葛亮的大秘密!

應該說作為軍中元老、將中班頭,魏延上帳獻策毫無錯誤,而且也是應該的,然而正是因為魏延的這一「妙計」斷送了他的「卿卿性命」——當然,斷送魏延性命的並不在於他「獻策」本身,而在於其一而再再而三地堅持這一原則。

自從劉備死後,蜀國內部的兩大矛盾日益尖銳——這兩大矛盾一是社會矛盾,二是其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社會矛盾主要是來自於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的矛盾和土客籍之間的矛盾,這個相對來說還好辦一點,採用胡羅卜加大棒的策略暫時還能收到一定的成效。但對於其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胡蘿蔔加大棒的策略顯然就不好使了,因為當時蜀國統治集團內部個階層派系的權力爭奪愈演愈烈,特別是荊州派和益州派之間的爭鬥已經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當來自外部的壓力減小時,其內部的權力之爭就會膨脹,所有的統治集團都逃脫不出這一規律

諸葛亮主張北伐,主張的是慢慢蠶食慢慢拖,沒機會就走。魏延是個主戰派,從子午谷到後面請分兵,魏延就是想跟魏軍決個生死。且不說誰對誰錯,諸葛亮要死了,當然不會把權力交給跟自己觀點不同的人。至於後來的發展,諸葛亮也是安排不了的。

從制度上講,諸葛亮的丞相長史,在朝的留府長史張裔、蔣琬總攬朝政,在軍的楊儀執掌軍戎節度(軍戎節度取辦於儀)。當時蜀漢大軍,無論如何都該楊儀費禕節制。輪不到魏延一個別領前鋒營的人趁機掌兵權。所以,魏延和楊儀所謂的內部爭鬥,從一開始魏延就沒有正當性。跟楊儀所謂的「政治鬥爭」,本身就是一種謀反。並不是說魏延不是要叛逃去魏國,就不是謀反。更何況還有燒毀棧道,攻擊友軍的行為。殺魏延不是楊儀的污點,而是功勞,所以蜀書楊儀傳(儀既領軍還,又誅討延,自以為功勛至大,宜當代亮秉政。)、王平傳(十二年,亮卒於武功,軍退還,魏延作亂,一戰而敗,平之功也。)均將這件事當做功勞記載。

人心難測,諸葛估計也沒想到敵人還在兩人就鬧翻了,楊儀氣量超乎諸葛意料的小,魏延忍了這麼多年終於彪了,「燒絕棧道」,這是要斷包括諸葛傳人姜維在內10萬人的退路,估計他不想出現第二個諸葛(姜維「諸葛傳人」這個光環太厲害,至少競爭軍方第一人的優勢只是資歷次於魏延);要說諸葛安排楊儀也不算錯,蜀國當時軍方資歷能力聲望沒有超過魏延的,當時現場有資格制約他的只有楊儀(蔣琬、董允、費禕都不在軍中,軍中聲望也不夠),文武相制才是正確選擇,與魏延不和的楊儀是最佳人選!

劉備入川時魏延因數有戰功被任命為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後又將其破格提拔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鎮守漢中,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魏延鎮守漢中近十年,之後又屢次隨諸葛亮北伐,功績顯著。期間魏延多次請諸葛亮給他統領一萬兵,另走一路攻關中,最後與諸葛亮會師於潼關,如同韓信的例子,但諸葛亮一直不許,因而認為自己無法完全發揮才能,心懷不滿。與長史楊儀不和,諸葛亮死後,兩人矛盾激化,相互爭權,魏延敗逃,為馬岱所追斬,並被夷滅三族。

孫權評價:楊儀、魏延豎牧小人也,雖嘗有鳴吠之益於時務,然既已任之,勢不得輕。若一朝無諸葛亮,必為禍亂矣。

冬天北方的早上非常冷,早上和女友商量著誰去買早餐,誰都不想去。 女友說,咱們猜硬幣吧,你猜對了我就去,要是不對你就去, 我果斷表示同意,哥的人品還是很好的,女友拿出個硬幣,往手裡一抓, 問:「几几年的?」几几年???次奧,不帶這樣玩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衣客 的精彩文章:

TAG:白衣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