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受傷的親密關係

受傷的親密關係

「我希望你能為我改變」

文 / 涼爽

「我此生最討厭別人掛我電話,還是在對方打手游的情況下!」

「為什麼TA不體諒我!我只是希望TA多點陪我。」

「TA總是覺得我發脾氣是在無理取鬧,其實我是很想心平氣和地溝通的。」

「TA憑什麼出軌,我對TA那麼好。」

……

除了馬斯洛最底層溫飽和安全感的需求,我們人類還有一項與生俱來的需求——歸屬和愛,親密關係的形成就是這些需要的滿足(Perlm an,D,2007)。

親密關係是建立在兩個獨立個體(通常是異性)之間的信任基礎上的社會合作,或是通過妥協讓具有不同目標的個體為實現他們共同目標而建立起來的關係。(Kirchler,等,2001)

Part 1

世界上並沒有絕對「正常」的人

很多人以為希望是積極向上的,但其實能夠帶來希望或者是失望絕望兩種結果的期望,它恰恰是一種負面的能量。

多少次分手前的苦苦相求,「我會改變的,下次不會這樣做了,我真的會為了你而改變自己的行為」。要相信這些僅僅只是為了維持關係的現狀一瞬間的一面之詞,假如你覺得自己是對方舉足輕重的一部分,你的離去會讓他感受到「天崩地裂」,那你就相信他的鬼話吧。

「我最不喜歡的是依賴性特彆強的人,我就要把TA改造成有主見的人,我不喜歡內向的人,我要把TA變成外向又大方的人」,這是不切實際的。

人的行為模式和價值觀都是受制於他的人格的。而要他人格發生改變,那就要滿足該條件——天災人禍般的應激因素,而不僅僅是「我們分手」這麼簡單。

人格的改變至少得持續2個月,由強烈或持久的應激因素或者嚴重精神或軀體疾病引發,表現為行為模式和人際關係的顯著而持久地發生改變。前提是患者以往無任何人格障礙。

人格包括氣質和性格,而成年後性格也並非一成不變。性格學的「預限理論」——刺激超過了預限的值以後就可以發生變化。所以通過刻意的練習是有可能改變性格的,但是結果因人而異。

每個人都希望別人為自己改變,而自己卻從未想過為別人改變自己。這就是人性。

Part 2

我們從伴侶中尋求童年時期的遺憾

有些人很容易就能和身邊的人打成一片,有的人卻難建立起兩性親密關係。一個人內心缺少些什麼,就特別渴望在外界尋找什麼。這種心理防禦機制屬於代替機制中的過度補償。

你可能曾經談了好幾個戀愛對象,每一段戀情都認真付出最後刻骨銘心,但總覺得TA並不是對的那個人。你們之間總是有同樣的問題——每一次你總是在犯同樣的錯誤,在錯的時機里遇到和選擇錯的人,索求到錯的東西,還一直以為是對的。

戀愛失敗的原因——我一直在挑選可以滿足我年幼時的渴望和彌補缺憾的人,我對於TA的無能為力非常失望。

比較通俗易懂的現狀就是——一個童年缺父愛或者家庭離異的女孩子很容易吸引渣男,一個暴力而強勢母親的兒子很可能會變得內向軟弱。

Part 3

讓女兒成為自信自尊的女人,讓兒子成為獨立強大的男人

一、擺脫低自尊

意識到自己跟其他人一樣並不是易招渣男,她們在付出全部的愛和謙讓妥協的同時,也是有資格獲得滿分的愛的。

二、學會獨立

「媽寶男」——什麼都依賴媽媽的男人,相親市場上人人唾棄的生物。口頭禪是「我媽說……」

母親應該在孩子成年期左右適當放手,不要事事要求孩子聽從母親的意見,或者對孩子限制太多。兒子要意識到自己和母親是一個分割而獨立的個體,你應該學會堅強,需要為自己負責,為自己做主。

Reference

1、齊海靜, 蔡穎. 親密關係綜述[J]. 社會心理科學, 2013(9):26-30.

2、韓萍. 想改變別人,先改變自己[J].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2010(2):44-45.

3、張權. 想改變世界,先改變自己[J]. 半月選讀, 2007(12).

4、郭濤. 強勢母親+弱勢父親=擰巴孩子[J]. 母嬰世界, 2014(9):134-134.

—— 今日作者 ——

涼爽

在動物園散步才是正經事

-配圖- 來源於網路

-編輯- 梁嘉怡

歡迎留言區評論互動

「在伴侶關係中,最不能忍的是什麼?」

文章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投稿轉載合作等事宜請聯繫編輯(yj-stu)。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楊靖心理 的精彩文章:

關於睡眠的五個小秘密

TAG:楊靖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