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米手機靠什麼在10個季度內反超華為Ov?

小米手機靠什麼在10個季度內反超華為Ov?

本文由點述Spotory與騰訊數碼聯合首發

年關將至,整個數碼圈表面看起來都是一片歡樂祥和的景象,但它們自己心裡都明白,2018年和未來越發不好過了。

小米年會

年會一直是個非常適合打雞血的場合,回顧去年創造的給力業績,在明年定個宏偉基調,對於小米來說更是如此。小米已經在準備IPO了,上市後保守估計市值為1000億美元,又一個巨頭誕生了。

沒錯,雷軍在小米年會上說出了這句話,相信很多人都注意到了「重回」這兩個字,小米上一次在國內市場登頂是什麼時間呢?四年前,也是小米公司成立的第四年。

雷軍放狠話

在當時的國內市場,智能手機正在迅速普及,小米手機憑藉高配低價的小米手機和千元級的紅米手機迅速佔領市場。在2014年的線上市場,小米手機鮮有對手。

而如今的國內手機市場已經漸漸顯露出疲態,2017的市場總量還呈現出了負增長,儘管小米實現了大逆轉,但想繼續坐回頭把交椅實在是太難了,小米手機要靠什麼才能搶到那些份額?


答案很簡單從「Others」手上搶份額,有人收2017年的手機行業迎來了一輪洗牌,但其實遠遠沒有結束。華為、OPPO、vivo、蘋果,除了小米以外這前五的品牌,除非他們有什麼戰略上的致命失誤,不然份額幾乎很難撼動,那麼結果自然是要從剩下的24.3%中爭搶消費者。

2017年中國出貨量下降

不可避免的是,那些產品沒有競爭力、營銷又做不好的廠商會更加不好過。

另一方面,似乎有些品牌還想殺個回馬槍,就比如正在醞釀大招的聯想,雖然聯想手機已經被自己玩的死透了,但在劉軍和常程的帶領下搶過來一點市場份額還是沒問題的。

聯想將重新加入戰局

我很難想像出,雷軍站在台上說出這番壯志豪言時,台下小米高管的內心活動是怎樣的。

簡單一點來講,小米手機能否在未來進一步搶奪市場,無非是在產品、渠道、供應鏈這幾個點來尋求突破,點述也來逐一分析下小米手機的這些前景。


在產品方面,我認為這個環節是小米相對來說比較強勢的一部分,並非能高枕無憂,但這幾年小米在這方面幾乎夯實了產品策略上的基礎。

這個產品線覆蓋的很全面

從小米到紅米這兩個品牌,小米手機覆蓋了500元到4000元的價格段,可以說這個價格段是目前市場接受度最高的價位段。從紅米系列、紅米Note系列再到紅米Pro系列,小米則有中端接檔,主力小米手機系列,細分市場的小米Max系列和小米Note系列,再到高端旗艦MIX系列,整個布局上還是非常完整的。

另一方面,小米手機在MIUI上本來也有著出色的競爭力,再加上近幾年小米手機不斷在外觀ID上尋求突破,可以說已經拜託了以往「沒有設計就是最好的設計」的影子。

小米用各種設計金獎證明了自己

這時候,在細分市場尋求進一步的突破就是接下來這段時間小米需要解決的問題,但這對於廠商來說並不是選擇題而是問答題,因為他沒有標準答案。

不過,點述在這裡想給小米手機一個建議,拍照這部分真的需要加強了。不知道為什麼,小米手機似乎總是在拍照部分慢了一拍,放眼2017年的手機市場,旗艦機的拍照表現都是噌噌噌往上漲,只有小米還在邁著小步繼續走著。也許拍照不是手機的全部,但如今如來它的優先順序有時甚至要高於性能。

華為的P系列和Mate系列已贏得滿堂彩

華為作為對手,在產品附加值上已經無需多言,作為雙旗艦的P系列和Mate系列已經贏得了國內用戶充分信任,而華為品牌自身幾乎成為了國貨的代名詞。而產品力本身,麒麟處理器在AI方面的發力,以及徠卡合作讓華為拍照方面的口碑也有了非常好的積累,這一切都是華為在產品力上的突出表現。

OPPO和vivo的產品策略和大多品牌都不同

除此之外,OPPO和vivo在產品策略上的布局就和小米、華為有著明顯的差異,如果單純的看產品力的話Ov兩家並沒有太過明顯的優勢,但倆家恰恰能夠把握消費者的痛點來迎合消費者,這也是Ov的聰明之處。

所以從產品層面來講,小米要變得更加聰明,還要變得更有特點,在逐漸彌補弱項的同時尋求細分市場上的突破,才能讓產品力轉換為銷量。

在2014年小米手機成為國內份額第一的時候,小米手機作為互聯網手機品牌的先鋒,用了兩年左右的時間就佔領了線上市場。於是我們看到了榮耀、努比亞等品牌的出現。

2014年在前五還看不到Ov的影子

另一方面,OPPO、vivo在當時並不算一線廠商,但是他們正在悄無聲息的打造了自己的線下渠道,逐漸積累自己的能量。

但到了現在我們看到了主攻線上的小米也不得不被逼到線下,並且作為主要目標。小米在2017年年中鑼鼓喧天聲中開設了第100家小米之家,雷軍甚至在2016年豪言5年內要開1000家小米之家。

首家小米之家旗艦店高管悉數到場

所以說在2018年,小米如果能在線下渠道進行更好的建設,相信也能為其貢獻相當可觀的銷量,但目前的問題在於小米之家大多集中在一二線城市,與Ov相比小米的「根」並沒有扎的那麼「深」。

華為自然不用多說了,在線下渠道華為的表現很平穩,而在線上渠道則有榮耀作為支撐,突出一個穩字。所以說小米要想在線下有更大的突破,除了渠道建設以外,營銷方面的工作更要做足。


其實產品和渠道這兩個層面依舊偏表象,對於廠商來說更深層競爭還在於整個供應鏈上的較量。

就手機的心臟SoC來說,首發對於一個品牌會起到非常明顯的助推作用。就拿OPPO從高通拿到了驍龍660首發以及獨佔期來說,OPPO R11無疑在獨佔期與「打法」相同的vivo相比,就搶了一個先手。

OPPO搶得了驍龍660首發

同時與供應商的關係會直接影響到供貨情況,其實有的時候都說搶購是耍猴並不完全正確,有的時候很有可能真的是產能緊張,而供貨有限導致最終產能受限。

麒麟已經進入發力期

而提到了SoC,在自研晶元這款就又成為了一塊新的戰場,目前麒麟處理器已經證明了自己,小米也推出了松果處理器。可惜得是,目前因為專利的限制,基帶部分仍然受限,在實際性能表現上,我們仍期待小米給我們帶來更多驚喜。

期待2018年松果處理器有更好的表現

在處理器方面,我們確實應該鼓勵小米,但同時也應給予時間,畢竟這是一個非常系統的工程,而且需要非常龐大的資金投入。而按照小米給出的時間點來看,我們自然更期待松果處理器在2018年能有更好的表現以及更大的動作。

屏下指紋搶佔了全面屏的先機

除此之外,一些供應商的選擇也會給品牌商帶來更好的營銷話題,vivo X20 Plus屏幕指紋版就是一個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在這其中,vivo更是展示產出整個產業鏈的整合能力,不然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量產屏下指紋的機型。顯然屏下指紋的出現讓vivo的全面屏機型有了更加出色的競爭力。

所以說在供應鏈的話語權對於廠商來說無疑是非常重要的,除了能夠讓產品得到保證以外,在營銷層面也能夠領先與對手,最終在銷量上得到反饋。

實際上,小米2016年就把聯合創始人周光平從研發而供應鏈的管理工作上撤了下來,由雷軍親自負責。最終在2017年小米也確實看到了回報,自然在這方面發力也能在2018年給小米助力。


2018年整個手機圈依然會迎來更加慘烈的廝殺,在5G還沒有真正到來之前,每場廠商都在尋求新的突破點、增長點。做了哪些並不是最重要的,做的比競爭對手更好才會贏得市場的回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點述Spotory 的精彩文章:

vivo X20 Plus屏幕指紋版體驗:解鎖速度合格 貼膜也能用
三星、海力士股價暴跌?好想給英飛凌和爾必達上柱香

TAG:點述Spoto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