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漫談古畫里的「春節」

漫談古畫里的「春節」

古畫不僅是珍貴的藝術品,同時還攜帶著服飾、傢具、習俗等中國古代的歷史信息。春節,在中國已經延續了四千年的節日,團圓、迎春和接福總是緊緊聯繫在一起,古代的民間畫手、文人畫家與宮廷畫師們留下了許多作品供後人參考。

春節習俗在先秦已出現萌芽,雖然當時是與立春節氣有關,但也是為了歡度新年而在新舊交替之際進行的。此時期的禮俗包括儺祭、立桃人、掃塵、宴會、祭祀祖先等。漢魏時期是春節習俗的定型期,相關慶賀活動有除夕驅儺、正旦朝會、立神荼鬱壘、放爆竹以及聚宴飲酒等。到唐宋時期,春節習俗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其中儺祭活動的民俗性與娛樂性增強,另外還要守歲、立門神、掛年畫、帖春聯。而拜年的習俗在此時也趨於完善,不僅有尊卑長幼之分,還要互送節物。在宮廷中皇帝要在早朝時接受百官的祝禱,官員之間社交性的拜年出現了以「名刺」代賀的情況,很多官宦之家並不親自登門拜年。此後,明清之際的春節習俗也基本沿襲了唐宋時期的舊俗。

《太平春市圖》

春節時家家除塵,「塵」與「陳」諧音,因此新春掃塵便有了「陳陳布新」的含義。明代李士達(款)作於1615年的《歲朝圖》中就描繪了掃塵的場面,畫中一文士倚桌案坐於閣中,屋外一童子正拿著掃帚清掃院落,為慶賀年節做準備。

明 李士達 《歲朝圖》

李士達的另一作品《歲朝村慶圖》作於戊午臘月的石湖,作品描繪了村莊中的門戶洞開,兒童燃放鞭炮,大人忙碌的景象,其中百姓家使用的傢具也出現在畫面里,充滿了喜慶歡樂的氣息。

明 李士達 《歲朝村慶圖》

同為明代畫家袁尚統的《歲朝圖》創作於春日,畫中的眾多孩童在院中敲鑼、打鼓、放鞭炮,屋內有三位長者坐在靠背椅上,同桌對飲觀看兒童嬉戲。

明 袁尚統《歲朝圖》

清朝的歲朝圖就更為熱鬧喜慶。姚文瀚的《歲朝歡慶圖》里男女主人端坐廳堂,孩童們則敲鑼擊鼓,吹笙拍板耍傀儡、點燃炮竹、嬉戲於庭院中。家僕們或持酒壺侍立,或端送糕果,穿梭於前廳迴廊里;後院婦女忙碌準備年夜飯,遠處閣樓上男僕合力懸掛著大燈籠;庭院火盆燒著松枝、芝麻秸;室內布置著「四季花卉」大屏,朱幾瓶插牡丹,烘托出滿堂富貴吉祥的年味。

清 姚文瀚《歲朝歡慶圖》

冷枚的《鬧春圖》同樣是一大戶家族在新春之際於庭院中歡慶的場景,人物眾多,以前上方坐椅官員為主人公,僮僕婦孺、童嬰圍繞其間,一派歡慶喜象。

清 冷枚《鬧春圖》

楊晉的《歲朝圖》則是訪親拜年的場面。小橋上有一長者持杖前行,其後有一童僕手持捲軸跟隨,遠處的屋中有四人臨桌而坐,桌上置有酒食,屋內的柱旁有兩位侍童等候。

清 楊晉 《歲朝圖》

而張儼《歲朝圖》描繪的是春節時在內室的女性和兒童,兒童嬉鬧,室內有榻與長桌,桌子上放著盆景,榻上有書畫,這些富有寓意的物品被稱為歲朝清供。

清 張儼 《歲朝圖》

作為傳統節日中的重中之重,宮廷對於春節的慶賀自然隆重,僅乾隆皇帝就創作過數十幅的《歲朝圖》。《乾隆帝歲朝行樂圖》的前景庭院中盤坐並手持如意的是乾隆皇帝,目光慈祥充滿愛意,他的腳下有一童子在燒炭火,兩邊站立著多位皇族子弟,院中有孩童做點炮竹狀,後景中的童子或堆雪獅、或在長廊中觀看,形態各異。宮廷的長廊中掛滿了彩色燈籠,柱子上也貼著春聯。

清 丁觀鵬 郎世寧等《乾隆帝歲朝行樂圖》

圖片來源網路,文章只用於文化傳播,不作商業用途

如使用圖片涉及侵權,請聯繫我們及時刪除

版權歸北京紅木交易中心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紅木交易中心 的精彩文章:

TAG:北京紅木交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