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尋覓丹青中的年俗密碼

尋覓丹青中的年俗密碼

尋覓丹青中的年俗密碼

記者 鄭成航

2月8日,農曆臘月二十三,正是我國傳統節日「小年」,即傳統的祭灶日,而在江浙滬一代,把「臘月廿四」祭祀灶神的那天稱為「祭灶」。小年的到來,意味著「過年」已經提上日程,宋代范成大有詩云:「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熱雙魚鮮,豆沙甘松粉餌團。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在這樣一個豐年歲末,藝術典藏周刊也推出「臘月·小年」專刊,坐觀古畫,回味年俗,呈現時尚,讓您在傳統與現代藝術中領略與眾不同的年味。

冰天雪地「城會玩」

清院本《十二月令》圖軸,絹本,原作長175cm,寬97zm。現存台北故宮博物院,為清代畫院畫家所作。內容為一年十二個月(陰曆)春夏秋冬民間自然生活風景。畫工細膩、設色艷麗、透視合理,每一幅畫均有人物、亭台樓閣,給人一種人間仙境的感覺。一般認為是清代畫院的畫家唐岱、丁觀鵬等多人合作的作品。丁觀鵬的生卒年不祥(約公元1708~1771年),從雍正四年(1726)進入內廷,至乾隆三十五年(1770)在養心殿造辦處任職「畫畫人」,為畫院御用畫家。

農曆臘月為冰天雪地的代名詞,故又稱之為冰月、嚴月。臘月時,小年夜,在冰雪天里,古人「會玩」的程度絲毫不亞於今人。各種各樣的遊戲一個都不少。畫中人們有的閑立,有的取暖,兒童們有的滑冰,有的堆雪獅,有的放爆竹,玩得興高采烈。

清 郎世寧 十二月令圖之臘月賞雪 絹本設色

大掃年

圖中左上方,幾個宮女正在掃除門前積雪和灰塵。掃年,即掃塵,實際上就是在小年夜大搞家庭環境衛生,北方稱「掃房」,稱「撣塵」。這一天家家戶戶黎明即起,掃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鍋瓢,實施乾淨徹底的衛生大掃除。

據《拾遺記》記載,此習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是當時中國先民驅疫鬼,祈安康的宗教儀式。因為「塵」與「陳」諧音,故掃塵也就是把陳舊的東西一掃而光,這既指庭院內的陳年積垢,也指舊歲中遇到的不快。

堆雪獅

古人可能沒有見過長著尖鼻子的雪人,但玩得更高級。宋代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說:北宋汴梁人遇有下雪天,常常「塑雪獅、裝雪燈,以會親友」。和堆雪人一樣,只是那時候堆的是個獅子的形象。不過這個獅子可不是我們現在理解的非洲草原上的獅子,而是古代石獅子的造型,不僅外形考究,而且體積巨大。

獅子從漢代傳入中國後,逐漸走入中國人的民俗生活,國人對它厚愛有加,尊稱之為「瑞獸」,視為吉祥之物。在臘月小年,比起堆雪人,古代人更喜歡的還是堆雪獅子,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古代人對於招瑞納福的美好憧憬。

抽陀螺

陀螺,也作陀羅,閩南語稱作「干樂」,北方叫做「冰尜」。從前多用木頭製成,現代多為塑料或鐵制。傳統古陀螺大致是木或鐵制的倒圓錐形,玩法是用鞭子抽。中國是陀螺的老家,從中國山西夏縣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中,就發掘了石制的陀螺。可見,陀螺在我國最少有四五千年的歷史。

明代《帝京景物略》中,就提到一首民謠:楊柳兒青,放空鐘;楊柳兒活,抽陀螺;楊柳兒死,踢毽子……由此可見,在明朝時期,陀螺這個名詞已正式出現,陀螺成為中國民間兒童們大眾化的玩具。

跑旱船

「冰嬉」亦稱「冰戲」,在清雍正、乾隆時期迎來高峰。清代的冰嬉曾為軍事訓練的內容。每年,當湖面冰凍十分堅實時,清朝皇帝就要在北京的北海或中南海校閱八旗清軍滑冰。乾隆皇帝定其為「國俗」,每年臘月在太液池上進行盛典,「冰嬉」的娛樂性開始上升。

在一些民間的節日慶祝活動中,像舞龍、舞獅、跑旱船等也都移到了冰上。圖中的冰嬉,分大船和小船,小船每船兩人坐,前有一人撐桿;大船則有四五人,前人一人拉繩牽引,應該是冰嬉中的「跑旱船」項目。

賞鹿苑

鹿代表著長壽,清朝皇室對鹿茸、鹿肉、鹿血青睞有加。乾隆皇帝常食用鮮鹿肉烹飪的菜肴,以飽口福;咸豐皇帝喝鹿血補身健體;慈禧太后每天清晨起床後,必喝幾口用鹿茸片熬成的湯,以保精力充沛,延年益壽。

由於需用的活鹿較多,乾隆帝繼位以後便將原來由掌管宗廟祭祀事務的太常寺餵養鹿只,改為盛京圍場和木蘭圍場等地捕獲生鹿、鹿羔等,交由內務府送香山靜宜園和避暑山莊兩地餵養。遇祭祀需用時,再提前告知內務府取用。而在皇家園林餵養期間,這些活潑可愛的鹿群,也就成為了一道美麗宜人的風景。

插瓶花

圖中有童子抱著插有梅花的梅瓶,向大廳走去。

插花是古代文人的風雅之事,中國插花不僅僅是表現花朵之美,而是花與瓶,瓶花與空間的和諧展現,瓶子不再是可有可無的角色,或者忽略不計的地位,而是影響整體格調,有著不可忽略而又舉足輕重與花朵連為整體的因素。

明代張謙德《瓶花譜》第一章就是「品瓶」,袁宏道《瓶史》第三章「器具」進行專門的論述。張謙德說:「凡插貯花,先須擇瓶」,袁宏道則將瓶喻為:花之金屋,花神之精舍。

踢毽子

毽球俗稱「毽子」,古代文人也稱為「燕子」,並有詩句「踢碎香風拋玉燕」的描述。中國的毽球運動歷史久源。相傳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朝,民間就有一種邊跳邊踢的舞蹈,這可能就是踢毽子的雛形。

明清時期,踢毽子活動發展迅速。至清末踢毽子已達到鼎盛時期,參加的人越來越多,不僅用來鍛煉身體,作養生之道,而且把踢毽子和書畫、下棋、放風箏、養花鳥、唱二黃等並提,一些人以會踢毽子為榮。

臘月也要放大假

《京畿瑞雪圖》右裱邊有項子京題跋:「唐雲麾將軍李思訓畫京畿瑞雪圖,宋宣和御府藏物也,定為神品第一。」圖繪雪景中的山水樓閣,山石用墨線勾勒輪廓,石綠渲染,樓頂山脊白雪皚皚。中有人物或倚門觀景,或圍坐閑談,或走馬行旅,一派閑適意態。山水重青綠敷色,畫法古拙,明顯帶有所謂李思訓父子「金碧山水」傳派的特點。作者傳為李思訓,曾任過武衛大將軍,世稱「大李將軍」,以戰功聞名於時。唐武德元年,官拜刑部侍郎,並進爵為王。

唐 李思訓(傳)《京畿瑞雪圖》紈扇 絹本設色

歷史上,唐朝的公務員臘月里的節假日不少,唐玄宗就曾經頒布過官方文件《假寧令》:「元正、冬至,各給假七日。」就是說,春節放假七天,冬至放假七天。但實質上因為唐朝節令比較多,尤其集中於臘月和正月,凡有節令一般都會放假。放假期間,唐朝人走訪親友,互相邀宴,稱為「傳座」。屆時,人們備足酒菜,招待親朋好友,這個習俗叫做「年酒」或者「春酒」,在唐朝非常流行。

《京畿瑞雪圖》中人們遊山玩水,談天觀景,彷彿正是臘月放假時的悠閑模樣。

賞花鬥草還吸貓

《冬日戲嬰圖》是宋代「嬰孩」主題畫作的代表。畫面配景所植的花木如梅花、山茶等,用以暗示冬令時節,但畫家卻利用溫暖的紅、黃色系,將畫面安排得明麗爽朗。

畫面中。年長的女孩挽三鬟於頭頂及兩耳,再以紅白相間的錦緞纏繞其間;弟弟的頭髮束結著紅絲繒,形如鵓角,十分「前衛」。姐姐的手裡拿著一根色彩斑斕的旗子,小男孩則用細紅繩牽引著一根孔雀羽毛。畫面左下方,一隻黑白花貓在一旁自顧自地玩著毛絨球,兩人的眼神落在花貓的身上,將孩童與花貓間的互動關係處理得細緻可愛。

宋 蘇漢臣 冬日戲嬰圖 絹本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小女孩、小男孩的紅色髮結、衣帶,華麗的紋飾,色彩斑斕的旗子,加上毛茸茸可愛的小花貓,使人在一幅臘月時節的畫里,不覺得有絲毫的寒意,反而感受到一派和諧而溫煦的情調。令人看了心曠神怡,俗慮暫消。

踏雪尋詩女文青

《月曼清游圖》冊是清代畫家陳枚所作,畫冊描繪的是宮廷嬪妃們一年十二個月的深宮生活,一幅幅生動的畫面體現了宮廷生活與民間生活的密切關聯。

清 陳枚 月曼清游圖之十二月 絹本設色

本幅描繪臘月時節,細雪霏霏之際,兩組女性的活動。一組圍坐屋門口,品茗觀景;另一組持傘而立,彷彿在尋找靈感。畫面左側題詩道:「風獵重幃雪作團,美人攜伴愜清欽。溫齋香醞頻斟處,高拓瓊窗不識寒。雪點貂茸踏砌來,為尋清賞一徘徊。謝家好句曾傳說,此夕誰抒詠絮才」,讓人想起《紅樓夢》中賽詩斗酒的風雅趣事來。

編輯 孫樂怡

—— END ——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後台聯繫

杭州日報藝術典藏周刊出品

掃一掃,帶你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杭州日報藝術典藏 的精彩文章:

「無倦苦齋」中的 藝術珍藏

TAG:杭州日報藝術典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