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找到那個能讓你的心精進起來的人,從此萬水千山,生生世世!
我看到的花,你永遠看不到,所以我們無法分享真正的花,我們只能假裝我們在分享,而這是非常孤獨的。我永遠不能和你分享我正經歷的。我所經歷的,只有我能經歷。
你之所以看到的是一個不完美的世界,是因為你有各種執著和不切實際的期待,如果你可以從這裡出離,你會變的非常強大,不再堅持必須用自己喜歡的杯子喝水,不再堅持茶的味道必需不濃不淡。如果你出離了所有的執著,那麼你就會變得非常自由,沒有任何事情可以激怒你或傷害你。
讓心靈寧靜根本不是佛教的目的。佛教的目的是了解實相。這才是最重要的。一個佛教老師寧可你有一個動蕩但看到實相的心,而不是一個長久平靜卻見不到實相的心。
恐懼和焦慮是人類心智中主要的心理狀態。恐懼的背後是對確定性不斷的渴求。我們對未知感到恐懼。人心對肯定的渴望,是根植於我們對無常的恐懼。
所謂出離,就是不再執著過去執著的事物。如果你想知道自己是否具有出離心,可以以這種方法檢驗:在過去對你很重要的一件事,現在是否對你一點都不重要,過去可以輕易激怒你的事,現在你是否毫不在乎。如果是的話,那麼你就從這裡出離了。
我們的所作所為,都是出於期待,而不是出於無造作的真誠。缺乏真誠時,我們會變得非常軟弱,我們可能成為自己跟別人期待的犧牲品。
一定啊
一定要找到那一個能讓你心懶下來的人
從此不再劍拔弩張,左右奔突
也一定啊
找到那一個能讓你的心靜起來的人
從此萬水千山,生生世世
涅槃事實上是錯覺的終止。
就好比我們看電影,因為知道它是假的,所以即使會動感情,也能隨時跳出故事場景,這就是出離心的簡單表現——我們並沒有真的身陷其中,我們的心是自由的。同樣,在人間這座劇場當中,如果我們學會以出離心面對生命的大戲,就將獲得自我控制的能力,因而能夠在生活中自在自如,懂得欣賞和感謝生活中的每一個瞬間。
沒有「天長地久」的幻想,反而有意想不到的解脫:我們的關懷與愛心變得沒有附帶條件,而歡樂常在當下。
如果你能夠捨棄,那麼捨棄它們。但是光光只是對情感感到悲觀,並不是捨棄。你只是感到悲觀,那也是另外一種苦受。你也應該練習勇敢。
如果你認真地想要根除痛苦,你必須培養覺知,留心你的情緒,並且學習如何避免被鼓動起來。
儒家所提供的是常識,因此實際的中國人喜好儒家;而道與佛則提供的卻是超越常識的智慧。
失望很重要,它可以是成就的一種表徵。終於,我們了解到,在一層層皮之內並沒有果實,我們至少從強烈的期望中解脫出來了。
沒有獨立存在的左,也沒有獨立存在的右。
為了玩得開心,我們必須擁有控制權。如果別人對你有控制權,那就不好玩了。
改變你的發心,就能成就慈悲,而不是非要改變現象界的任何東西。
一切和合事物皆無常;一切現象既非無因,也非源於創造者,而是來自因緣;行之善惡取決於背後的動機而非行為本身。
你有多少執著,就有多少痛苦,要擺脫痛苦,你必須從所有的執著里出離。當你生氣的時候,你應該看一下自己的心,為何會生氣,是否因為出現了與你期待正相反的東西?你的期待,就是你所執著的東西。佛陀不會被任何事情激怒,因為他出離了所有的執著。
面對現象我們犯三個錯誤:以為事物恆常不變,把事物當作一個整體,忘記事物所依賴的因緣。我們犯這種錯的時候就是無明。
只要你有二元分別的心,你就沒有樂趣。
不僅不執取自我的存在,同時也不執取自我的不存在。
潛意識中,我們期待自己會到達不再需要修理任何東西的境界。總有一天,我們會「從此過著快樂的生活」。我們深信「解決」的概念。好像我們所有經歷的一切,到這一刻止的生命,都只是在綵排。盛大的演出還沒有開始。
摘自宗薩欽哲仁波切經典語錄
勵志真理
微信公眾號分享平台
真理|學習|閱讀|感悟
TAG:勵志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