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市場》創刊15周年名家作品集
宋述林
山東桓台人,2005年碩士研究生畢業於山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師從宋豐光、張望。現任山東財經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助理、美術系主任,山東省美術家協會當代水墨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山東省美術家協會中國畫人物畫藝委會委員,山東省青年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山東師範大學當代水墨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山東藝術家學術委員會人物畫創作院副院長,山東畫院青年畫院畫家。
宋述林 《坐觀之二》 68×68cm 2015年
宋述林 《歸一》180×97cm 2016年
「我與我周旋久」
——一個畫畫人的自述
文/宋述林
這些年下來,終於發現曾經的許多夢想已漸行漸遠。然而,一個人是不是要「以有涯隨無涯」,總歸要驗證過才知道,或許是「殆而已矣」,或許是別的什麼。
小時候並不喜歡畫畫,後來明白或許只是不喜歡規定模式下的繪畫方式,因為每個人都是喜歡自我呈現的,只是呈現方式有所不同。一定是陰差陽錯,我的人生居然被繪畫所選擇。開始的時候並不知道如何在其中尋找自我,於是也就有了模仿他人的經歷。這種模仿通常伴隨著迷茫,如果在模仿的同時夾雜一些反思,比如刻意迴避一家繪畫圖式的影響,甚至不惜在一段時期追求奇、丑、怪的東西,那麼這種帶有反思的模仿或許可以視作建構自我的一個部分。整個求學期間,我基本上還是想的多,畫的少。
宋述林 《魏晉風度》 68×68cm 2016年
工作後出於教學的需要,在前五年把杜尚以來的歐美、非洲、拉丁美洲藝術流派梳理了一遍,對西方當代藝術樣式有了一個簡單的把握。當時痴迷於極限主義和墨西哥魔幻現實主義畫風,並對自己五年前的繪畫圖式產生了一些影響,具體體現為對畫面形式方面的刻意訴求。這期間,於我而言最重要的發現是自己對西方繪畫的理解不過停留在形式表面,對其深層次的文脈並不瞭然,而且相信自己永遠也不會瞭然。後來又是出於藝術品投資與鑒定教學的需要,涉足中國美術史論、書畫鑒定等領域,臨摹歷代山水、花鳥、人物,視角開始轉向傳統更多。傳統是關於某一種類文化優秀歷史的集合,在這個集合中的每一個部分都是相互關聯且獨一無二的。我們在傳統的基礎上構建新的傳統,即被視為創新;如果重複傳統,即被視為保守;如果完全拋開傳統則無所謂創新。當代繪畫最大的問題是脫離傳統文脈,盲目創新,這就造成形式有餘、內涵不足的境地。所以在某種程度上說,藝術但有高下之分,並無所謂「新」「舊」之別,因為好的藝術總是超越於時代的。在這個語境下,有理由懷疑「筆墨當隨時代」這一表述的合理性。
我們生活在一個廣度勝過深度的時代,同時又是一個個性化膨脹的時代。看起來很奇怪,一個高度工業化的時代卻在強調個性。工業機器在進行物的複製,社會機器在進行人的複製,對於個性的強調或許不過是反襯出我們關於避免被機器化的些許努力,這努力多是徒勞的,多數人的個性也不過是偽個性。我試圖在畫面中表現這種「徒勞」:不分古今、不分性別的人物,高度的符號化、形式重複,藉此表現超脫的、神秘的、超時空的自在——這或許可以理解為對古代文人理想的某種當下呈現。
宋述林 《徐福·渡》 180×97cm 2016年
我喜歡兩漢魏晉的飄逸,還有唐以前的佛教造像、壁畫,那麼質樸、自然、真切。人的藝術個性何嘗不是發肇於自己的本心?我喜歡讀書——雖然現在讀的很少;總是幻想散淡地面對人生,悠閑地讀書、寫字、畫畫——我知道這也僅是幻想而已。但不管如何,還是要感謝現在的工作、家庭環境,給我帶來了平實的生活和藝術思考狀態,使我或許可以做一個不僅僅因畫而謀生的人。
竊觀當世之下,若論高雅之情、筆墨之精,今不及古;若論對社會之反思、形式之現代性,中不及西;若論造化之自然,畫不及天地宇宙。我永遠不知道未來如何,但依然希冀復歸魏晉精神,「我與我周旋久,寧作我」。
宋述林 《萬物生》 33×33cm 2016年
《藝術市場》增刊(創刊十五周年名家作品集)
入選名單
陳玉林 陳曉峰 陳佶生 陳 天 車海峰 程 燦
常美娟 鄧 軍鄧遠清 杜 璞 樊 磊 樊傑穎
范建華 付萬全 高喜軍 郭震乾 郭有河 鞏 藝
郭新民 國 玉 金增友 賈聚成 魯 剛 李 毅
李連志 李佳 李砥(李迪)李海嶼 劉兆平 劉妍宏
陸天寧 莫 寶倪明亮 歐陽光 任宇華 盛文錦
宋述林 蘇宗勝 王開剛 王保起 王小軍 王 沖
蕭 瀚 蕭 麗 薛林興 解 均 閻全亮 易嘉勛
趙 衛 張衛平 張兆明 趙 雷 張龍印 張建新
趙青仲 趙英旭
| 微信編輯:堯雨 |
TAG:藝市縱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