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視力突然下降別只看眼科 或是腦瘤在作祟!

視力突然下降別只看眼科 或是腦瘤在作祟!

「腦瘤」又稱顱內腫瘤,是神經外科最常見的疾病。我國原發腦腫瘤的發病率為10/10萬,目前正呈上升趨勢,男性多於女性,發病高峰年齡為45歲-60歲。在發病率不斷增加的同時,該病還呈現低齡化趨勢,逐漸逼近40歲以下的年輕人,成為威脅年輕人健康的主要腫瘤。

顱內高發的腦腫瘤主要有腦膜瘤、膠質瘤、神經鞘瘤、垂體瘤等,每種腦腫瘤還有很多分類和亞型,臨床表現也各不相同。

膠質瘤:屬於惡性腫瘤,程度有高有低,低程度的惡性腫瘤的治療效果很不錯,但一旦發展到級別最高、也就是最惡性的膠質母細胞瘤細胞階段,預後則很差。

神經鞘瘤:發生於前庭神經或蝸神經時亦被稱為聽神經瘤,患者多為30~40歲的中年人,良性瘤,可以通過手術切除。

腦膜瘤:是顱內典型的良性腫瘤,根據不同的生長位置,臨床表現各異。大多數腦膜瘤只要能通過手術全部切除,基本可以痊癒。但對於海綿竇、岩斜區、枕大孔等複雜部位的腦膜瘤,手術全切比較困難,術後併發症相對較多。

垂體瘤:也是一種良性腫瘤,近年來呈高發趨勢,其主要的影響是視野缺損和內分泌功能的改變。

引發腦瘤的原因有哪些?

現代醫學對腦瘤的病因尚不甚明了,目前多數學者認為是由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歸納起來有:

先天性及遺傳因素

某些神經系統腫瘤似與遺傳無關,如多發性神經纖維瘤、血管網狀細胞瘤。這些腫瘤常在一個家族中的幾代人出現。胚胎原始細胞的異位是顱內腫瘤形成的一個重要原因,如顱咽管瘤、脊索瘤、皮樣囊腫、上皮樣囊腫及畸胎瘤。

顱咽管瘤是顱咽管的殘餘遺留在顱內而形成的。脊索瘤則來自脊索殘餘。上皮樣囊腫及皮樣囊腫來自皮膚組織,而畸胎瘤則來自多種胚胎組織的殘餘。

物理因素

1.創傷:一般認為,創傷可引起腦、腦膜瘢痕組織間變而成為腫;

2.射線:研究發現,放射區域的細胞突變是腫瘤形成的基礎。

此類腫瘤以惡性為多。顱內腫瘤手術後行放射治療,若干年後可能在照射區發生纖維肉瘤或腦膜瘤。

化學因素

近年來認為致癌物甲基膽蔥及甲基業硝脲或乙基亞硝脲口服或靜注都可致腦膠質瘤,病毒病因,國外一些學者用某些病毒能在多種動物身上誘發小本瘤,但在人身上未能證實。

生物學因素

常見的致瘤病毒有腺病毒、肉瘤病毒、脫氧核糖核酸病毒、核糖核酸病毒、多瘤病毒及猴空泡病毒等。這些病毒可誘發腦膜瘤、松果體瘤、肉瘤、星形細胞瘤、膠質母細胞瘤、室管膜瘤、脈絡叢乳頭狀瘤和髓母細胞瘤等。病毒的致瘤機制是它們進入細胞後,在胞核內合成DNA時(即細胞的S期),迅速地依附並改變染色體的基因特性,使細胞增殖與分裂功能發生畸變而形成腫瘤。

飲食結構與生活習慣

長期的飲食結構,生活習慣等因素造成體質酸化,人體整體的機能下降,引起腎虛,肝腎同源,腎虛肝亦虛,進而引起上焦代謝循環變慢,阻塞腦動脈,血氣凝滯。這時一些腦部寄生蟲,病毒就大量繁殖,造成腦部嚴重損傷。

腦組織液酸化

腦細胞處於酸性體液中,進而形成腦細寶溶氧量下降,造成細胞的活性下降,代謝循環減慢,下降到正常值的65%時,正常細胞就無法生存,但也有不惜改變染色體採取主動變異的細胞,細胞的表型發生改變,腫瘤性狀得以表達,這些細胞迅速擴增,從而形成真正的腫瘤實體。

腦瘤會對患者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眾所周知,腦部掌管著全身的感覺、運動、記憶、情感、意識等功能。根據腦瘤的生長部位、大小、生長速度、是否具有內分泌功能等差別,其所導致的癥狀也有所差別。腦瘤引起的癥狀可大致分為以下三類:

第一,局部的壓迫效應,如運動區腦瘤引起患者肢體無力甚至癱瘓,語言區腦瘤引起患者言語不利等。

第二,全腦廣泛性影響,如頭痛、癲癇發作、視物模糊、嘔吐等。

第三,腦部以外其他器官的影響。常見於一些具有內分泌功能的腦瘤,如某些類型的垂體瘤可以產生過多泌乳素,從而導致患者月經失調甚至停止、非孕期時仍有乳汁產生等。有了這些癥狀,就要懷疑腦瘤的可能了。

腦腫瘤初期有哪些「蛛絲馬跡」?

晨起頭疼

一夜睡眠醒來時往往頭疼最重,起身後會漸漸減輕,一般的頭疼多在午後可以得到緩解。

噴射嘔吐

通常發生在頭疼劇烈時,嘔吐後頭疼可有所減輕。

單眼突出

即一側眼球向前突出,嚴重時可影響眼瞼,引起瞼裂、眼瞼閉合不全。一側眼球突出的病例50%系由顱內疾患造成,其中最常見的病因是腦腫瘤。

癲癇發作

指成年以後開始發病者,如無外傷及其它誘因,則應首先考慮顱內腫瘤。倘若抽搐發作局限於一側或由某個肢體開始,無論成人或小兒都應考慮腦腫瘤。

偏癱

包括兩種不同的情況,一種是半身無力或偏癱,表現有病側肢體少動或不動,另一種是一側肢體共濟失調,表現為動作蠢笨或不穩。這兩種癥狀假如是緩慢出現並漸漸加重,可能是腦腫瘤信號。前者多見於大腦半球腫瘤,後者為小腦半球腫瘤的徵象。

肢端肥大

為嗜酸性垂體瘤特有的臨床徵象,見於成年人發病者,主要表現為手腳厚粗大,眉弓和下頜突出,面貌醜陋,兒童發病者可發育成巨人。

耳鳴耳聾

聽神經瘤是腦瘤的一種,雖屬於良性腫瘤,但由於生長部位深,目前仍然是腦外科難度較高的手術之一。對聽神經瘤來說,早診斷早治療很重要,這時腫瘤體積小,和周圍重要的神經組織粘連少,切除相對容易且容易切乾淨,不但手術併發症少,複發幾率也小。如果到了晚期,要全部切除腫瘤就困難得多,手術併發症也多。

耳鳴、眩暈也是常見癥狀。不過,很多人以為是眩暈導致耳聾、耳鳴,進而認為眩暈是「梅尼埃病」、「高血壓」等引起,疏於進一步檢查,容易延誤病情。

視力下降

據統計,僅顱內鞍區腫瘤中,就有多達41%的患者首發癥狀是視力下降、視野缺損,而且常被誤診為青光眼、原發性視神經萎縮、球後視神經炎、視網膜炎、屈光不正等。由於這類眼疾早期應用激素治療有一定療效,因而更給人以假象而一再延誤診斷。

由於垂體瘤、顱咽管瘤、視神經腫瘤等腦腫瘤可能壓迫視神經,雖然腫瘤性質各異,但最後的結果是,長大的腫瘤都影響了視神經跟視中樞,所以視力下降、視物模糊也是腦腫瘤的「線索」之一。

臨床還發現不少小朋友,因視力下降、視物模糊,在當地醫院眼科檢查後按近視配鏡,但戴鏡後視力越來越差,這時建議家長給孩子做一個腦核磁共振或者是CT檢查,排除一下是否有腦腫瘤。

特別提醒

另外,腦腫瘤還可能會引起長期手麻、手腳無力的癥狀,被很多人當作頸椎病治療,從而延誤了治療的良機。對於腦瘤的早期癥狀要引起足夠重視,避免延誤病情,錯失最佳治療時機。在治療腦瘤方面,一定要選擇正規、專業的醫院進行治療,把疾病消滅在萌芽中。

良性腦瘤和惡性腦瘤有何區別?

良性腦瘤是指生長在顱內某一部位,組織分化良好,生長緩慢,多能根治腫瘤。如腦膜瘤、垂體腺瘤、胚胎殘餘性腫瘤及血管腫瘤等。而惡性腦瘤則相反,細胞分化不良,生長迅速,難以根治。如腦內膠質細胞瘤、轉移瘤及侵進瘤等多為惡性。

有些良性腦瘤,由於位置較深,其四周有很多重要結構,發現時體積已很大,手術不能全部切除,預後不良。而某些所謂惡性腦瘤,由於生長在不很重要腦組織中,幾乎能全部切除,手術後也能生存較長時間,甚至能治癒。有極個別腦瘤,開始為良性,以後逐漸轉變成惡性。因此,不論患了何種性質腦瘤,都不應該掉以輕心,應及時到就診。

惡性腦瘤與全身各系統腫瘤相比,其生存期短、死亡率高,治療困難。隨著新技術奔騰發展,特別是CT、核磁共振發明,使腦瘤定位、定性診斷進進一個新階段。顯微神經外科技術、激光、超聲吸引器等器械應用,改進了手術方式、進步了腫瘤全切除率,減少了死亡率。儘管如此,惡性腦瘤預後仍然很差。

確診腦瘤需要做哪些檢查?

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目前腦瘤的診斷已有了長足的進步。常規的磁共振、CT檢查即可對腦瘤的具體生長部位、累計範圍、良惡性等作出大致判斷;PET檢查、波譜檢查等又可對腦瘤的性質進一步推斷。

對於那些需要手術的腦瘤患者,在手術前還可以做一些功能性檢查,如功能磁共振等,來判斷腦瘤周圍是否有重要腦組織及其與腦瘤的遠近毗鄰關係等。對於一些富含血管的腦瘤,還可以做血管造影,以明確腦瘤的血供情況,並在條件允許時通過阻斷腦瘤的供應血管,從而更加方便手術時切除腫瘤。對於少部分無法通過這些檢查手段明確診斷的情況,在條件允許時,可以做立體定向活檢——即通過精確定位將很細的穿刺針(2毫米左右)導入腦部病變部位並獲得標本後送檢病理科,以明確診斷。

所有腦瘤都需手術治療嗎?

初步診斷為腦瘤後,是不是所有患者都要治療,都要開刀呢?絕大部分腦瘤,是需要治療的。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發現腦瘤後就一定要馬上治療、馬上做手術。有些腦瘤,生長速度非常慢。例如腦膜瘤,平均每年才生長1毫米~2毫米。因此在一開始發現腦膜瘤時,就可以進行觀察。

要是腫瘤生長很慢,就可以定期複查而不做進一步治療。要是發現腫瘤生長變快甚至產生壓迫癥狀時,則需要進行手術等治療。而有些腦瘤,例如惡性膠質瘤,在一開始發現時,則要抓緊時間進行治療。因為這些腫瘤往往生長很迅速,甚至經過一個月時間就能增大一倍。如若不及時治療,則後期的手術全切概率就會變低、腦功能的完整保護也會更加困難。因而,對於這些腦瘤的治療原則是早發現、早治療。

對於腦瘤的治療手段,也不是單一的手術治療。例如對於腦部淋巴瘤,在通過立體定向活檢或開顱手術取得標本明確診斷後,治療主要是靠化療以及放療。然而,對於大部分腦瘤而言,手術仍然是主要的治療手段。

隨著顯微外科手術器械與技能的提高,以及各種輔助影像設備的出現,現代神經外科已經可以在「精準」切除腫瘤的同時,完整保護好周圍的腦功能。通過術前成像,醫生已經可以準確定位腦瘤所在位置周圍的功能區。在術中,通過導航系統,醫生可以精確到達腫瘤病變。通過腫瘤顯影以及術中磁共振,可以精確評價腫瘤是否得到全切。通過皮層及皮層下電極刺激,可以避免損失腫瘤周圍腦區。簡言之,現代顯微神經外科手術已能夠在很安全地切除絕大部分腦腫瘤的同時,又可避免患者功能的缺失。對於惡性腦腫瘤,如腦膠質瘤,在手術切除後,患者往往還要接受化療、放療等綜合治療。醫生會根據每個患者的自身情況及腫瘤性質,制訂個體化治療方案。

腦瘤預防難 頭痛是信號

據了解,腦瘤的發病原因目前還不是很清楚,既有遺傳原因,也有後天環境因素,包括吸煙、飲酒、高血壓、糖尿病、病毒等。另外,過量輻射也可能是腦部腫瘤誘因。腦瘤可能預防起來比較難,但早發現、早治療,可以把腦腫瘤的危害性減到最低。專家表示,腦部腫瘤最常見的一個危險信號就是頭疼。腦腫瘤患者的頭痛多發生在後半夜和清晨,尤以早晨起床後痛感明顯,起床活動後,痛感逐漸緩解或消失。頭痛多為間歇性發作,表現為搏動性疼痛和脹痛,每次發作持續數分鐘或數小時。當腫瘤繼續增大,疼痛會加重,並伴有噴射性嘔吐,咳嗽、打噴嚏、排便時頭痛加重。

幫助傑出的醫院和醫生更傑出

為重症疑難雜症患者導引最好的救治途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視力 的精彩文章:

別讓近視耽誤了小兒的一生!小兒推拿可改善孩子視力
擁有健康視力的幾個秘訣

TAG:視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