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毛澤東詩詞與中共歷史

毛澤東詩詞與中共歷史

毛澤東的詩詞與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緊緊的聯繫在一起的。是中國革命戰爭的宏偉畫卷,是社會主義建設的壯麗圖景。

毛澤東詩詞中共黨史革命戰爭社會主義建設

毛澤東詩詞是中國革命戰爭的宏偉畫卷,是社會主義建設的壯麗圖景。美國作家特里爾說:「他如果不在馬背上置一切於不顧,去吟上幾句詩詞以表達令人振奮的鬥爭激情,就難以結束一場戰鬥。」所以,毛澤東的詩詞與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緊緊的聯繫在一起的。也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毛澤東詩詞就是一部以藝術形式再現的中共黨史。這是毛澤東詩詞區別於古往今來任何人詩詞的一個最顯著的特點。

一、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毛澤東早期詩詞中,最著名的一句是:「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這是毛澤東《沁園春長沙》裡面的一句詩。這首詞寫於1925年的秋天。當時正處於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毛澤東身為國民黨中央候補執行委員,參加上海執行部的工作。但是,以葉楚傖為代表的國民黨右派和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在國民黨上海執行部多次發生鬥爭。1924年12月,積勞成疾的毛澤東在國民黨右派的排擠下,被迫回湖南老家養病。回到韶山,毛澤東一邊養病,一邊組織成立中共韶山支部,發動農民進行平糶穀米的鬥爭。於是韶山的地主把毛澤東在韶山的消息密報給了湖南軍閥趙恆惕,趙恆惕下令逮捕毛澤東。毛澤東在群眾的掩護下逃離了韶山,前往長沙。毛澤東重新漫步湘江之畔,望著滔滔江水和被秋霜染紅的橘子洲,回憶起第一師範讀書時期,恰同學少年的崢嶸歲月,心潮起伏,於是吟成了這首著名的《沁園春長沙》。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這句著名詩句,由當年一個32歲的年輕人寫出來,實屬不簡單。因為這句看似平常的詩句,它卻提出了一個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一個最現實,最突出,最嚴肅的問題,那就是中國革命的領導權問題。對這句詩,毛澤東自己的解釋是:「這句是指,在北伐以前,軍閥統治,中國的命運究竟由哪一個階級做主」。同年12月,毛澤東寫出了他從政以來的第一篇重要論文《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對「誰主沉浮」的問題做出了明確的回答,他說:「工業無產階級是我們革命的領導力量。」從整個中國共產黨歷史可以看到,毛澤東的「蒼茫大地,由無產階級主沉浮」這一思想,是多麼的英明正確!毛澤東後來在《沁園春雪》這首詞的最後,寫到:「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就是毛澤東用中國革命的偉大實踐,進一步回答了他青年時代的發問「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毛澤東不僅認為蒼茫大地,該由無產階級來主沉浮,而且進一步認為,無產階級這個沉浮主得很好,它已經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戰勝了二五五千里長征的艱難險阻,取得了中國革命的具有決定意義的偉大勝利。所以無產階級是稱得上改天換地,創造歷史的風流人物。

二、軍閥重開戰――中國紅色政權得以長期存在的理由

在井岡山時期,林彪給毛澤東寫信,提出一個十分尖銳的問題:紅旗到底打得多久?針對林彪以及其他一些紅軍指戰員的疑問,毛澤東對中國革命以及當時的中國社會現狀進行了認真的研究和思考,寫了3篇文章,在這些文章中,具體回答了以林彪為代表的部分紅軍指戰員的疑問。這3篇文章是:《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井岡山的鬥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澤東得出的結論是:中國的紅色政權能夠長期存在,紅旗能夠長久地打下去。毛澤東分析了紅色政權能夠長期存在的5點理由,其中一個最重要的理由就是軍閥混戰。具體說,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由於帝國主義在中國劃分了勢力範圍,導致中國各派軍閥之間的互相爭奪以至於內戰,軍閥混戰,必然無暇顧及紅色政權,這就造成了空隙,使得紅色政權能夠在這個縫隙中生存和發展。這個思想,完完全全地體現在毛澤東的一首詞當中,這首詞叫做《清平樂蔣桂戰爭》,寫於1929年秋天,詞曰:「風雲突變,軍閥重開戰。灑向人間都是怨,一枕黃粱再現。紅旗躍過汀江,直下龍岩上杭。收拾金甌一片,分田分地真忙。」這就是中國的紅色政權能夠存在的一個最重要的理由或原因。而軍閥混戰以及軍閥之間的各自為政,勾心鬥角,更是中國共產黨取得最後勝利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中國共產黨正是利用蔣介石同軍閥之間的矛盾以及各路軍閥之間的矛盾,不斷地尋找機會和縫隙,才能夠一次次地擺脫國民黨的圍追堵截,取得了長征的最後勝利,以至於取得了中國革命的最後勝利。當然,中國共產黨勝利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土地革命,分田分地,調動了廣大人民群眾參加革命的積極性,使得敵人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但是,國民黨內部的分裂和爭鬥,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三、人民戰爭的勝利凱歌

第一次反圍剿的勝利,毛澤東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詩興大發,寫了著名的《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沖霄漢。霧滿龍岡千嶂暗,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二十萬軍重入贛,風煙滾滾來天半。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干,不周山下紅旗亂。」蔣介石第一次圍剿紅軍採取「分進合擊,長驅直入」的戰術,毛澤東採取「誘敵深入」的戰略方針。那天,龍崗一帶滿天大霧,正好有利於紅軍隱蔽。這就是毛澤東詞裡面所描述的「霧滿龍岡千嶂暗」。經過大半天激戰,紅軍殲敵9000餘人,活捉了張輝瓚。第二次反圍剿取得勝利,毛澤東又寫下了《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白雲山頭雲欲立,白雲山下呼聲急,枯木朽株齊努力。槍林逼,飛將軍自重霄入。七百里驅十五日,贛水蒼茫閩山碧,橫掃千軍如卷席。有人泣,為營步步嗟何及!」「有人泣」,是指蔣介石在哭泣。第二次圍剿紅軍,蔣介石採取「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的戰術,結果還是進了紅軍的伏擊圈,紅軍出其不意地發起進攻,殲滅敵人將近兩個師,然後由富田向東,奮力橫掃,15天中走七百里,打五個仗,繳槍二萬餘,痛快淋漓地打破了圍剿。蔣介石儘管苦心經營,結果還是損兵折將,一敗塗地,氣勢洶洶而來,棄甲曳兵而走。能不自嗟自嘆,向隅而泣嗎?

毛澤東解放戰爭時期的詩詞共有3首,其中最著名的是寫於1949年4月的《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1949年4月20日,毛澤東向人民解放軍發出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當4月23日早晨,毛澤東在北平香山的雙清別墅,看到了《人民日報》的消息:渡江戰役取得了勝利,揮筆寫下了這首著名的《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毛澤東認為,對窮途末路的敵人也要窮追猛打,不能給他們喘息之機。不能學習西楚霸王項羽在鴻門宴上對劉邦心存一絲憐憫,結果最後兵敗烏江。這首七言律詩,是中國革命即將取得全國性勝利的凱歌,也可以看做是國民黨反動派行將滅亡的輓歌。

摁住掃碼 訂閱紅色快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色快訊 的精彩文章:

少士心:「經濟人假設」的核心問題

TAG:紅色快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