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饒宗頤:一代國學宗師,亞洲文化的驕傲

饒宗頤:一代國學宗師,亞洲文化的驕傲

饒宗頤:無量的光,是自己發出

2018年2月6日凌晨子時,國學界泰斗和書畫大師饒宗頤先生仙逝,享年101歲。去年8月,先生剛過完百歲生日。

他是富家子弟里走出的學問宗師,是自學而成的一代宗師,是當代中國百科全書式的古典學者。他與錢鍾書先生並稱「南饒北錢」,他與季羨林先生並稱「南饒北季」。錢鍾書先生稱他是「曠世奇才」,季羨林先生說他是「我心目中的大師」,金庸說,有了他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

學術界尊他為「整個亞洲文化的驕傲。」

書院小講堂

饒宗頤,1917年生於廣東潮安,祖籍廣東潮州,字固庵、伯濂、伯子,號選堂,是中國當代著名的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文學家、經學家、教育家和書畫家。饒宗頤是「東學西漸」的領軍人物,曾任教的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以懸掛饒宗頤書法及國畫作品為榮。與現當代國學家錢鍾書、季羨林並稱:「南饒北錢」和「南饒北季」。1962年獲被譽為西方漢學諾貝爾獎的「儒蓮漢學獎」。2011年12月13日,饒宗頤先生被推選為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長。2013年3月23日,第五屆世界中國學論壇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行,饒宗頤被先生授予「世界中國學貢獻獎」。 2014年9月,獲首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終身成就獎」。

饒宗頤出版過60餘部著作,3000萬言。在他身上有很多第一:第一位系統研究殷商貞卜的學者,第一位講述巴黎、日本所藏甲骨文的學者,第一次將敦煌寫本《文心雕龍》公諸於世……他曾把自己的著述歸納為敦煌學、甲骨學、詞學、史學、目錄學、楚辭學、考古學(含金石學)、書畫等八大門類。在中國音樂史方面他也建樹頗多,是一位資深的古琴家。其研究成果《宋季金元琴史考述》是中國近現代第一部系統論述古琴藝術發展的斷代史。

饒宗頤從事學術研究80餘年,以博學精深見稱,在甲骨學、古文字學、簡帛學、上古文獻、考古學與上古史、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敦煌學、宗教史(包括道教、佛教史、婆羅門教等)、民族學、歷史學、潮州學、藝術史、古典文學、詞學和目錄學等等領域都有極重要的貢獻,為海內外最為著名的國學大師。

饒宗頤已刊著作和論文集54種,主編的學術書籍24種,主編、撰著大型學術叢刊3種(共48冊,部分屬饒教授自著),曾主編學術期刊4種,發表學術論文539篇、其他學術、文化類文章421篇。

日本著名漢學家池田溫教授曾說,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學者是王國維先生,而下半葉是饒宗頤先生。

饒宗頤的主要著述包括:《韓江流域史前遺址及其文化》(1950 香港),《殷代貞卜人物通考》(上,下冊,1959 香港大學出版社),《九龍宋季史料》選堂叢書(6)(1959 香港萬有圖書公司),《詞籍考》(1963 香港大學出版社),《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2003年出版),《饒宗頤教授著作目錄新編》(2010年,齊魯書社出版),《饒宗頤書道創作彙集》(2012年出版)。

2011年,國際天文聯合會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把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發現的一顆編號為10017的小行星,命名為「饒宗頤星」。今日巨星隕落,但先生的為學為人,依然如星辰璀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桐梓林書院 的精彩文章:

TAG:桐梓林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