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億年前緬甸琥珀中現神秘「長尾蜘蛛」
圖為長尾「怪物蜘蛛」復原圖。南古所 製圖
一億年前緬甸琥珀中現神秘「長尾蜘蛛」 填補蜘蛛演化史空白
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博和黃迪穎分別領銜的兩個國際科研團隊,通過研究保存於1億年前緬甸琥珀中的「怪物蜘蛛」——應氏奇美拉蛛,證實蜘蛛古老祖先存在長長的尾巴,填補了蜘蛛起源的關鍵環節。
相關成果於2月6日以背靠背兩篇論文的形式同時發表在英國《自然》(Nature)子刊《自然—生態學與進化》(NatureEcology&Evolution)。
圖為緬甸琥珀標本。 楊顏慈 攝
王博告訴記者,蜘蛛的祖先曾經如蠍子般,擁有細長的尾巴,對外界具有感知作用。隨著繁衍,蜘蛛的尾巴逐漸退化。蜘蛛身體上的絲腺和觸肢,取代了尾巴的功能。
「由於早期蜘蛛化石極其稀少,學界對蜘蛛的起源和早期演化歷史知之甚少。過去發現的類似化石,保存並不完好,特別是紡器結構不清楚,無法確定標本是否屬於蜘蛛。因此,蜘蛛的長尾何時開始存在,如何進化成為學界的難題。」王博稱。
據了解,此次發現的應氏奇美拉蛛標本來自於1億年前白堊紀,長度均接近3毫米。琥珀內非常完好地保存了蜘蛛的尾部,為研究古老蜘蛛的起源打開了突破口。
王博研究團隊利用高解析度X射線斷層成像系統等技術,對標本進行了詳細分析。研究發現,應氏奇美拉蛛像一隻長了尾巴的蜘蛛。該化石呈現了蜘蛛基幹類群的關鍵特徵,為了解蜘蛛的外形、紡器和觸肢器的進化過程提供了關鍵證據。
王博領銜的科研團隊所研究的應氏奇美拉蛛正模(定名標本)。南古所 製圖
黃迪穎團隊則認為,該化石不僅可以通過肢體結構判斷為蜘蛛目,最特別的它是具有一條細長的尾須,超過身體的1.5倍長,具有70多節,每一節都有一圈細長的剛毛。
關於本次發現的「怪物蜘蛛」的起源,黃迪穎認為,其祖先可以追溯至在美國紐約的泥盆紀(距今約3.59-4.19億年)地層中發現的碎片化石「Attercopus」,因為它們都具有蜘蛛特有的螯肢構造及長長的尾須。
在本次的研究中,兩個獨立研究團隊通過不同側面的研究,互相應證了基本一致的結論。但對於該化石的具體歸屬類目,還有待進一步研討。(完)
緬甸琥珀中怪物蜘蛛(Chimerarachne yingi)的生態復原。南古所 製圖
黃迪穎團隊認為,這些「怪物蜘蛛」的發現彌補了蜘蛛演化的重要一幕,即烏拉爾蛛目和現代蜘蛛間的缺環,它們既有烏拉爾蛛目獨特的細長尾須,又有和現代節板蛛幾乎一樣的多分節紡絲器和絲腺構造。
王博認為,該「怪物蜘蛛」化石呈現了蜘蛛基幹類群的關鍵特徵,一直以來,學界認為蜘蛛起源的關鍵化石應該在石炭紀或者更古老的地層中發現,這些化石的出現對現有的蜘蛛定義提出了挑戰和驚喜。「奇美拉蛛是歸蜘蛛目,還是作單獨的目出現,還需要更多的化石和進一步研究,這也表明琥珀研究的科學重要性。」
版權聲明: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
※好書速遞:《東漢文壇點將錄》《史記講座》
※蘇軾二賦:詩在酒里作 字隨雨滴成
TAG: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