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還記得你從小到大穿的鞋嗎?

還記得你從小到大穿的鞋嗎?

很多人都說「這一生走過多少路只有你的腳知道,」可是我要說:如果沒有鞋的保護的話,你丫的啥也不是。(捂嘴偷笑)

我是八零後,今天就回憶一下從小到大保護著我們腳丫子的鞋娃子。

記得能記住事兒的時候,最早穿的鞋是大姑媽給做的一雙繡花鞋,好像是一雙虎頭鞋,不過時間過去的太久了,真的記不清了。

俺們小時候能穿上這樣的一雙繡花鞋也是一種榮耀——逢人就顯擺一通:誰誰給我做的新鞋,你有嗎?感覺牛哄哄的。

這樣的鞋的優點是:物美價廉、禁穿;缺點是:費力費事、硌腳丫子。為啥要這麼說呢?看完下面的圖你就能明白個大概了。

記得小時候俺老媽在做鞋之前都會拿個波浪鎚兒,然後把麻線放到上面轉圈圈上勁兒。待麻線上好勁兒後再用手搓成納鞋底兒用的繩兒。那時候俺們還小,只是坐在旁邊看熱鬧,有時候也會幫著搓繩兒,但是我搓的繩兒都是反勁兒的。

之所以說俺們小時候穿的布鞋物美價廉,是因為它的取材。俺們小時候穿的鞋的鞋底子大都是用袼褙一層一層摸醬紫粘到一起的。說起這袼褙就得多說幾句了,記得俺們小時候老媽總是用些破布頭兒或者是穿舊的衣服拼湊好放到面板上,摸一層醬子粘一層拼湊好的碎布,反覆幾次後就成袼褙了,其實這就是典型的廢物利用。不過那時候最神奇的就是俺們的老媽們能把袼褙打到牆上去,真不知道是就服牆呢還是服袼褙呢或者是服俺們的勞動人民呢?!

袼褙打好了以後就該做鞋底子了。做鞋底子也是個費事的活。首先找來一個鞋底子的樣子,然後比量著用剪子鉸下來,再用白布做的鞋口條兒給成鞋底子型的袼褙摸醬子裝裱,最後把裱好的袼褙再一層一層的粘到一起,千層底就有了。待粘好的鞋底兒幹了以後,就可以納鞋底子了。納鞋底子可是個力氣活,這就是說的費力!

記得俺媽納鞋底時也是這個表情:咬牙恨齒的。邊納鞋底邊還得邊告訴旁邊坐著的人:離我遠點,別說我扎著你哦!那時總是能看到老媽納鞋底時把錐子往頭髮上蹭蹭再接著納鞋底,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錐子摩擦起熱後不透實。或者可能是那時候的人們不怎麼洗頭,然後頭髮上就有油,蹭錐子能起到潤滑的作用吧?!

記得那時候納底鞋的名字也特別有意義:懶漢子鞋、兩接幫兒鞋、拉帶鞋……

小時穿的鞋多數沒有鞋墊。更可氣的是很多時候我們都是沒有襪子的,直接光著腳丫子穿鞋。然而俺老媽納鞋底的手藝那是杠杠滴好:老媽納出來的鞋底上的針腳特別均勻,並且怕鞋不耐穿針腳還特別密實。鞋是耐穿了,腳丫子卻遭罪了,賊啦硌疼。脫鞋時腳上總是烙印著老媽的針腳。

納鞋底子做鞋是我們和我們以前那個時代的珍貴物產。隨著時代的進步,打袼褙納鞋底漸漸地退出了歷史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塑料鞋底。塑料底的好處是省時省力;缺點是燒腳,還有就是到了秋天天氣稍微冷些時塑料底的鞋特別滑,並且穿起來還特別涼。

這個塑料鞋底距今已經二十多年了。也許只有看到塑料底了才會想起來我們曾經還穿過這樣的塑料底鞋!

塑料底鞋的鞋幫大都是這個樣子的。

由於塑料底鞋滑且不保暖的缺點,再加上塑料漲價或者是什麼緣故吧,塑料底也只是我們腳丫子的過客,一種走路不滑且保暖性能特別好的鞋底子誕生了:泡沫底!

一個新鮮事物出現,在經過人們腳踏實地地考驗以後,泡沫底的缺點也逐漸地顯露出來:不禁踩,隔涼效果差。就這樣,一種既保暖又隔涼的鞋底應時而生了:膠底。膠底是泡沫底和橡膠的綜合產物。

時代之所以能不斷進步的主要原因是人們在不停地走路!(這裡應該添加一個表情:捂嘴偷笑)而讓人們越走越遠的助力莫過於鞋了。(大笑)

這是俺們小時候穿的兩接幫兒的大棉鞋。最初是納底的,後來就是膠底的啦!

兩接幫兒的棉鞋做起來太費勁了。單從名字上就知道鞋幫是互相銜接的。而從圖中我們更可以直觀地發現,鞋上還有一個最費勁的活,打鞋眼兒。這種鞋做起來費勁,床起來更費勁,還得系鞋帶。人們為了穿鞋能省事兒些,發明了「一腳蹬。」

這是特製的一雙泡沫底外加一雙膠底的雙層底的一腳蹬大棉鞋。

隨著時代進步和人們走路的實踐證明:只有最適合腳的鞋,沒有最適合腳的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阿拉燈神精 的精彩文章:

我們是這樣的一群人嗎!

TAG:阿拉燈神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