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陽書院:孔府人家傳書香
孔府人家傳書香
孔子後裔世居山東曲阜,自宋高宗趙構南渡,孔子第四十八代嫡孫孔端友率族人奉詔扈從,賜居浙江衢州,始有江南「孔氏南宗」。孔端友從父孔若古(又名孔傳)玄孫孔元遷官居潤州府儒學學正,遂移家句容,立「南孔」句容分支(另有一句容支早於此支,為孔若古第六子孔端隱之後)。孔元遷後裔孔彥渠寓居蘇州閶門。明嘉靖間,孔彥渠之子孔承鳳因往江北貿易客死淮安,其子孔宏賢(字近溪)北上奔喪,遵照父親臨終遺命,擇葬於「江北簡樸而文之地」。當時,孔宏賢因念與祖籍句容的李春芳家族「有故」,遂葬父於興化東郊村舍(今垛田鎮孔戴村)。不久,孔宏賢為守墓移家興化,成為興化孔氏始遷祖。
孔宏賢有男孫十一人,故分為「老十一房」,分居興化東城內孔家巷、垛田鎮孔戴村、下圩鎮孔家舍等地。這支孔氏自遷興以來,在鄉者躬耕于田畝,在城者教書於陋巷,秉承著先祖「崇儒重道,好禮尚德」的良好門風,遵循「務要讀書明理,顯宗揚名,勿得入於流俗,甘為人下」的諄諄家訓,清白做人,詩禮傳家。除垛田鎮孔戴村的家祭地外,民國年間,孔氏族人還於東城內東營街建立了一座「孔氏支祠」,作為闔族公祭之所。
清雍正十年(1732),曲阜「衍聖公府」續修家譜,查知孔宏賢之後孔興驤等確系孔子後裔,准予入譜,並按例給予族人相應優待。時任興化知縣的汪芳藻聞訊,給孔家贈送了一塊「聖裔傳馨」的匾額。
遷興孔氏第九世中的孔繼善(字與蘭)是一位樂善好施的仁人君子,他每遇別人急難之事,都樂於慷慨解囊。某日,孔繼善路過一家店鋪時聽見了後堂傳來的凄苦哭聲,他心下疑惑,詢問後得知是貧家賣女,因與女兒難以割捨,故而相擁啼泣。孔繼善立時掏出身上所有銀兩贈予貧人,讓他們骨肉團圓而歸。在管理育嬰堂期間,堂中救濟款項時常入不敷出,孔繼善都想方設法百計維持,甚至瞞住眾人將自家錢財貼入,因此備受大家敬重。晚年時孔繼善患上了噎疾,醫治罔效,為了免使家人掛心,每當午飯時間他就出外散步。某次,孔繼善路過了當年贈銀贖女的貧人家門前,貧人熱情地用鹹魚款待了他,飽食之後,他的噎疾竟然被徹底治癒,大家都認為是善有善報。遷興孔氏第十世中的孔廣謨(字希文,號笛生)出自東城內孔家巷「老八房」,他自幼受家風熏陶,立志寒窗苦讀求取功名。清同治二年(1863),孔廣謨高中三甲第一百一十一名進士,這對興化的孔聖后裔來說,是一件克紹書香的大喜事。孔廣謨善於作文,其文氣勢宏大,時人譽為「有幹將(名劍)出匣之勢」;又性格豪爽,胸無城府,待人真誠。高中進士後,孔廣謨被任命為安徽某地知縣,可惜的是,他未及赴任便病卒於家。興化的士紳為這位才學之士的早逝而深感惋惜,為紀念孔廣謨,他們為其立「望重南宮」匾額於四牌樓上。孔廣謨生前共育有四子,三子孔昭回,字蘭孫,善詩文兼篆刻;四子孔昭崙,字拾青,工於繪畫,花鳥、山水、人物無所不習。
孔廣謨長孫(長子孔昭森之長子)孔憲榮,字文孫,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拔貢、宣統二年(1910)會考一等。孔憲榮初任禮部之職,後改學部,為七品京官。在京期間,孔憲榮與當時的著名詩人樊樊山、易實甫等相唱和,詩文益發精進;他還擅長書法,晚年尤其熱衷於篆書、隸書。孔憲榮為傳續家族脈絡,赴京朝考期間便著意訪謁曲阜孔氏族人,他在孔宏賢曾孫孔尚極(字極生)創修於清順治二年(1645)的家譜基礎上,於清宣統元年(1909)第三次續修了《遷興孔氏支譜》。孔憲榮第三子名叫孔慶洙,又名孔充,字大充。孔充是興化最早的國民黨黨員之一,曾在鄉秘密籌建興化縣黨部。孔充擔任過東海、南匯等地縣長之職,後赴美留學,獲政治學碩士學位,又赴歐洲考察各國地方政府,於法國巴黎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學成歸國後的孔充創建了「江蘇學院」,致力於行政管理學的研究,被譽為「中國行政管理學的奠基人」。孔充之子孔繁敖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是中國著名的物理化學家。
在孔廣謨的孫輩中還出過不少書畫人才,如孔昭回次子孔憲中(字時行)曾任興化「普濟堂初級小學」校長,是本土著名書法家;與孔憲中同輩的孔憲忠(字小銘,孔廣謨三哥孔廣睿之孫)亦以花鳥畫見稱,其子孔應廷(字慶徵)為「海上四大花旦(花鳥畫家)」江寒汀入室弟子。
志道|樂學|博文|約禮
TAG:昭陽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