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鴉詩文】無欲則剛
無欲則剛
林則徐任兩廣總督時期,曾撰寫一幅對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並將這幅對聯掛在自己的府衙,用以告誡和砥礪自己,為官必須博採多方意見,堅決杜絕私慾,做到象大山一樣剛正不阿,挺立世間。這幅對聯形象生動,寓意深刻,其中所提倡的「無欲則剛」,為後人欽敬,更應當為從政為官者引之為鑒。所謂「無欲」,並非指真正意義上的無欲,而是指從政為官要有一個「度」,可以有自身利益方面的慾望,但切不可沒有節制。
荀子曰:「人生而有欲。」欲是人的一種本能,卻也最能蒙蔽人的本性。然而,人生而有欲不等於慾望可以無度,不等於可以縱慾。人作為高級動物,是能夠自我控制的智慧動物,如果失去了控制,將無異於普通動物。外物之欲改變人的本性,感官之欲減損人的善心,情感之欲迷失人的視線。正如孟子所說的:「養心莫善於寡慾;其為人也寡慾,雖有不存焉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寡矣。」面對這諸多外物強大的誘惑,孟子通過「善養吾浩然正氣」加以解決。孟子所講的「浩然正氣」,就是「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至大至剛的浩然正氣,將自己從妄念私慾的苦海中解脫出來。《三字經》開篇首句:人之初、性本善,是否也可以這樣理解,適度慾望才是人性真正的本源,才是人性真正的靈魂;當一個人能固守這一根本,保持適度慾望時,就能抵擋邪念的侵襲,做到剛正無私。正因為如此,東漢時期「暮夜卻金」的楊震才能留下「四知太守」的美名;正因為如此,包拯才能贏得歷代百姓的崇敬和愛戴,以「包青天」的千古魅力流傳自今,並在百姓心中留下清官第一位的位置;也正因為如此,文天祥才能在威迫利誘面前表現出剛正、剛強、剛義,寫出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理學大師王陽明一生所主張的就是「致良知」,他認為人只要除去私慾的蒙敝,依照「良知」去做,便自然合乎道德標準,即所謂:「良知無待他求,盡人皆有,只有被物慾汩沒了他。」所以說為人處事尤其是從政為官絕對不可胡亂動貪念,貪念一動良知泯滅,良知泯滅則正邪觀念喪失,正邪觀念喪失則清白品德受污,進而剛毅之氣化為烏有。「百年修德不足,一日喪德有餘」。一念之差將使一生的道德、精神、人格破產。這可以從自古以來貪官污吏的行為軌跡中充分得到證實,從東漢「跋扈將軍」梁冀,到歷經四代皇帝執法犯法的明朝御史劉觀,再到清朝第一大貪官和珅,這些貪官污吏往往都是從動了貪念開始,從伸出受賄貪污之手開始,而至身敗名裂告終。
淡泊明志,肥甘喪節。但凡貪念慾望的人,往往被財欲、物慾、色慾、權欲等等迷住心竅,他們的物質生活就容易糜爛,精神生活就會空虛不堪,當然也不會有高尚的品德,為了能得到更高一層的享受,就會不惜一切手段去鑽營名利,甚至擺出一副卑躬屈膝的態度也在所不惜。縱觀古往今來,這樣貪婪成性的大有人在,因貪婪而身敗名裂,甚至招致殺身之禍的人就更是不勝杖舉了,而驅使他們做出種種抉擇的唯一動力,便是貪婪的念頭。這就應了佛家的一句話:「痛苦的根源在於慾望」。我們只要觀察這些貪贓枉法作姦犯科的人,從他們的犯罪動機和軌跡看,哪一個不是受慾望的誘惑而掉進了泥坑?又有哪一個不是因縱慾而蹲了大獄,掉了腦袋的?深圳女巨貪勞德容年薪高達90多萬元,然而,就是如此高的年薪,仍沒能阻止她的貪婪。與胡長清「情如手足」的「大款」周雪華曾大言不慚地說:「我是一個釣者,把有副省長之尊的胡長清釣住了;但有時又想,我也是一條貪吃的魚,正是因為他的權力,釣走了我的金錢。」「吃人的嘴軟,拿人的手短」。諸如勞德容、胡長清、王懷忠、成克傑等抱著非分之欲不擇手段攫取錢財之流,是絕對要受制於人的的。這樣的貪慾者又怎能「剛」得起來?
《菜根譚》告誡世人「宴樂、聲色、名位,三者不可過貪」。印度哲學家奧修說過一句簡潔而經典的名言:「我無欲無求,我就是帝王;你有欲有求,你就是奴隸。」「有欲甚,則邪心勝」(《韓非子·解老》),慾望太多的人,往往利令智昏,做了慾望的奴隸。其結果是:在無止境的妄念私慾的支使下,得一望十,得十望百,慾望失去控制,永遠不能滿足,成年累月地被私情私慾牽著鼻子奔波勞碌,終有一天,或因違犯國法,或因傷害他人,或因操勞過度而損身傷命,墜入萬劫不復的深淵。這正如宋朝學者程頤所說:「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禍流於滔天。」「貪利者害己,縱慾者戕生」——這是所有貪慾者的必然下場。
人有七情六慾,是自然之理。身處大千世界,面臨來自多方的種種誘惑,如何處之?「無欲則剛」這一警言為從政為官指明了方向。「公生明,廉生威」是備受朱鎔基總理推崇和讚賞的一句話,這句話可以延伸出這樣一個循環:無欲則公,公則明;無欲則廉,廉則威;公而廉則剛正不阿。從政為官者要做到「無欲則剛」,就一定要力戒當官欲、權力欲、金錢欲、美色慾、名利慾、佔有慾、享受欲,堅持清白做人、清正處事、清廉為官,才能保持一身正氣,剛直不阿。
2006年秋
※也許愛就是這樣的吧……
※《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擁有自主價值觀的重要性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