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詛咒你孩子天天39.3℃。」醫院裡的這類場景可以下架了

「我詛咒你孩子天天39.3℃。」醫院裡的這類場景可以下架了

近來感冒的寶寶們越來越多,2017年12月底只浙江大學兒科醫院當天的門診量就到達了13000,其中輸液室、急診科是最忙碌的。大多數家長是奔著吊鹽水來的。

雖說現在很多地方已經不提倡吊鹽水了,但是作為家長看到孩子發燒便心急如麻,擔心耽誤了孩子病情出大毛病。

前幾天來浙大兒科院的一位媽媽非常焦急,孩子發燒到了39.3℃,護士建議回家吃藥,但是這位媽媽堅持給孩子吊鹽水。可能當時情緒比較激動,這位媽媽抱著兩歲的女兒,心急如焚地朝急診科護士吼道,「你怎麼這樣子?如果是你的孩子發燒39.3℃,你會怎麼做?」

「如果是我的孩子,我就不會帶到醫院,吃退燒藥就行了。」護士此回答。

「我詛咒你孩子天天39.3℃。」這位年輕的媽媽拋下這句話,恨恨地走了。

其實女孩媽媽渴望孩子快點好起來的心情大家都深有體會,但是打吊瓶真的是最佳選擇嗎?

打點滴危害多

據不完全統計,每年發生的藥品不良反應,有60%左右是在靜脈輸液過程中發生的,每年約有20萬人死於輸液造成的不良反應,全國每年輸液量已經超過100億瓶,平均每人8瓶,在門診輸液的情況居高不下,滋生耐用性後病情會更加頑固,不利於下次治療康復,最終導致「無藥可救」。

過敏後果很嚴重

專家認為,一般情況下治療的原則為:口服> 肌注 > 靜點 。盼著病痛在最短的時間內被治癒是大多數患者的願望,採取一步到位治療方案造成的後果也真的挺嚴重的。

曾有位患者在體溫在38.5℃以下,但是偏偏要在家掛吊瓶,結果出現了過敏癥狀,趕緊到醫院救治花掉了上萬元,花錢事兒小性命事兒大。

在澳門,五歲以內的孩子打點滴是觸犯法律的行為,很多人把輸液界定為慢性自殺不是沒有道理的,兒童輸液一次大腦七天不發育,而且免疫力下降,成年人輸液一次壽命直接縮短7天左右,藥物在體內產生的毒素要2~4年才能從體內排空。

我們全力以赴維護孩子健康,但是殊不知很多時候害了孩子的正是我們的無知。

哪些情況不需要打點滴

國家規定的53種無需輸液的常見病中,兒科疾病包括以下4類

上呼吸道感染:病程3天以內,體溫38℃以下,精神狀態好。

小兒腹瀉病:輕度脫水可以口服補液者。

毛細支氣管炎:輕度喘息者。

手足口病或皰疹性咽峽炎:無發熱、精神狀態好,血象不高者。

上呼吸道感染病程3天以內,體溫38℃以下,精神狀態好的患者,針對咳嗽、鼻塞等給予對症處理即可;小兒腹瀉病輕度脫水建議口服補液,同時指導餵養並鼓勵門診隨訪;毛細支氣管炎輕度喘息者,平喘治療是必要的;手足口病或皰疹性咽峽炎無發熱、精神狀態好,血象不高者不需要輸液,但存在病情改變可能,需要密切觀察。

拒絕點滴開始提上日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育兒智庫 的精彩文章:

孩子左撇子真的比正常人聰明嗎?家有左撇子家長應該怎麼做
孩子扁桃體反覆發炎,能不能一刀切了完事兒?

TAG:育兒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