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樣才能看明白《南極之戀》

這樣才能看明白《南極之戀》

《南極之戀》是一部很難拍的電影,當然,並不是僅僅因為去南極這件事兒。

首先從製作難度的角度上來說,在自然條件惡劣,設施有限的南極,拍攝一部電影難度可想而知。即便有綠幕和特效幫助團隊完成這個不可能的任務,也要對整個基地生存模式有著很深的了解,以及付出更多的努力才可以完成。

其次就是故事的極端性,《南極之戀》從頭到尾基本上只有兩個演員,這就意味著只有一組人物關係可以展開。而且南極冰天雪地,環境沒有多樣性,這等於是在一間屋子裡完成故事。雖然南極幅員遼闊,但編劇其實是在螺螄殼裡做道場,講故事的難度相當大。

我相信任何一個編劇導演面對這樣一個創意都會感到興奮,但也會評估做這個事情的難度。所以《南極之戀》能夠拍出來,在華語電影的維度里,是挺不容易的。

放在全球的維度上,關於這類題材的電影其實不少,比如前幾年的《地心引力》,去年的《遠山戀人》,還有更極端只有一個主角的電影的《少年派》《127小時》《活埋》,以及那部我很喜歡的《一切盡失》,整個電影只有一句台詞。

▲《一切盡失》海報

除了此類電影一貫的災難危機套路外。導演編劇吳有音還充分利用了很多類型片中不常見的元素。比如開始出現的賊鷗代表死亡,企鵝代表生的希望,而萌萌的海豹則是作為人物的情感符號出現的。鯨魚最特殊,前面提到極光的傳說就為後面買下伏筆。

中間趙又廷掉進冰窟窿也是因為鯨魚,後面還看到了鯨魚骨頭,最後死亡是的鯨魚,活下來的是人。

人類、自然、動物,是《南極之戀》幾個很具象的存在,還有一個很虛,但是很重要的,待會兒再說。

還要提到的就是特效對於這個電影的幫助,看完片尾字幕,發現主創在這方面還是下了很大工夫的。比如說關於水和粒子的特效就用到了這方面比較出色的Goodbye Kansas和旗下的Black Studio。

雖然《南極之戀》主打的是愛情,但個人覺得這還是有愛情片元素的災難片。畢竟男女主角沒有什麼情感方面的困境以及鴻溝,給他們帶來最大阻礙的,還是惡劣的自然環境和求生的難度。

我們經常在愛情電影中看到一見鍾情,當然也有日久生情。但是《南極之戀》就是簡單粗暴地把人物放在一個極端環境下,於是兩個完全不可能在一起的人,最後成為了戀人。

這是《南極之戀》提出的一個特別有意思的問題:愛情是什麼?

其實愛情就是一種人類交流的極端形式,只不過在這個極端環境下,困境被放大,愛情被濃縮了。

所以通常意義上愛情片的套路,在這裡基本上都不能用了。不可能有第三者,也不可能有絕症、穿越這些老梗,剩下的只是兩個人自然產生的感情。

電影一個細節是楊子姍說到的話:我想留在這裡。仔細想想,一個女孩子為什麼會願意留在鳥不拉屎、冰天雪地的南極呢,一定是因為某種原因。而對於楊子姍來說,這個純凈的世界就是她的歸宿,這一切在她看到極光的那一刻就開始了。

導演吳有音去過三次南極和一次北極,個人覺得他對於南極有一種類似於斯德哥爾摩綜合征一樣的情結。楊子姍一方面恐懼死亡,另一方面又認為南極是她的最終歸宿。這一點來說,楊子姍和趙又廷是完全不一樣的,趙又廷想的是離開這個地方,開始新的生活。

就這一點來說,他們兩個最後走不到一起。原因和《愛樂之城》裡面是差不多的,他們兩個就不是一類人。

所以《南極之戀》不單單是趙又廷和楊子姍的愛情,還有主人公和南極的愛情。這片純凈無暇,又危機四伏的所在,才是人類為之相愛相殺的一片荒原。

把這一點搞清楚,《南極之戀》這個電影才算是看明白。

整個電影還有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細節,就是對於科學和宗教辯證關係的描寫。作為科考隊員的楊子姍,全片一直用自己的知識儲備來幫助趙又廷探險,並且給觀眾必要的背景知識。但面對人生絕境的時候,楊子姍還是向菩薩求救,向宗教尋求勇氣和力量。電影中還出現了基督教和道教的符號,起到的是同樣的作用。

以前當記者採訪麥浚龍的時候,他說自己很討厭香港,因為香港太熱了,他喜歡的是北歐那種冰天雪地,鳥不拉屎的地方。他覺得在那樣的環境下,可以思考到更多的東西。我還挺同意他的這個觀點。只有人類遠離同類,才會迴避掉平時生活中的干擾,思考更大層面,更高維度的問題。

▲麥浚龍《風林火山》片場照

有的時候,科學和宗教真是一線之隔,《南極之戀》似乎在強調對自然敬畏的同時,展示給我們,這個世界有更多比科學更深邃的東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柚子年華 的精彩文章:

我們為什麼要追求好的教育

TAG:柚子年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