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城市與小城市的「城市病」

大城市與小城市的「城市病」

當今的中國城市,似乎陷入了一種病態的發展模式當中。一方面,全國人民都往北上廣深擁,城市內部交通擁堵,房價飆升,競爭激烈,擁擠不堪。另一方面,三線及以下的小城市卻有許多成了「空城」——年輕人都到大城市去闖蕩了,留下一批老幼獨守。商品房如雨後春筍一般地一幢幢建起來,但是卻沒有人買,即便有人買,也沒有人住。

換句話說,全中國的小城市,都陷入了一種惡性循環的城市病——因為當地的機會不如大城市多,有能力的年輕人紛紛湧向北上廣深,在那裡貢獻勞動、創造價值,因而老家不能得到直接的實惠,大城市卻被建設得越來越好。因此,到了他們的後代該走向社會的時候,當地的機會相對而言就更少了,因此就更要往大城市跑。如此循環往複,人才和機會越來越向大城市集聚,大小城市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大城市成為若干碩大的頭顱,不但沒有任何的協同效應和外溢效應,反而依賴於小城市的供養——換言之,大城市的運轉依賴於小城市源源不斷輸入的資源和人才,而小城市在這一過程中逐漸被榨乾。

中國小城市的問題,表面上看是資源枯竭、人才外流的問題,但根源在於投資的錯位——不是說沒有投資,而是投資都用在了不能增加當地就業的地方,最典型的,就是房地產。

人才不願留在當地,一定要往大城市跑,不是因為追求大城市的生活——事實上,北上廣深這些大城市的生活是一天比一天艱難,一天比一天糟糕的,這留待後面探討大城市時再表——而是因為大城市有更多的工作機會,能賺到更多的錢。而工作機會不是憑空產生的,它需要有產業的支持;而要想形成產業,就一定需要投資。因此,想把當地的人才留在當地的辦法很簡單,就是通過投資來創造就業——或者說得更嚴格一點,創造出就業機會和薪資水平不要比大城市落後太多的產業。歸根結底,就是要創造出對當地人才有足夠吸引力的就業機會。換言之,只有用到了這些地方的投資,才是有助於小城市長足發展的有效投資。這也就是為什麼光華管理學院的著名經濟學家陳玉宇教授說,經濟增長的核心在於就業,好的經濟增長一定要落實在就業上。

但是,我們很遺憾地看到,大多數小城市的投資沒有用在這些方面,大量資本湧入了房地產領域。全國的小城市,在前幾年都陷入了一種蓋房的狂熱中。這種畸形的發展,一方面來自政府的土地財政——賣地已經成為地方政府財政收入最主要的來源之一。另一方面則來自商業資本的逐利性——房地產商在大城市賺得盆滿缽滿,便企圖到小城市去賺同樣的錢。殊不知大城市的房價為何這麼高?不是因為房子本身的價值,而是因為房子所在的城市的價值。換言之,是因為北上廣深這些大城市集聚了太多優秀的資源,這些資源使得小城市的人們紛紛湧向大城市,而這些人都需要有地方住,這才導致了對房地產資源的巨大需求;加之有限的土地供給,才使得大城市的房價如此之高。如果北京的大小公司、好醫院、好學校一夜之間全都消失了,城市也不再有新的工程需要人來建設,那麼北京現在這兩千多萬常住人口裡面,恐怕會減少三分之二還不止的。當一座城市失去了其對人才的吸引力,房價自然也就低下去了。

反過來說,大城市「城市病」的改善,同樣依賴於小城市的發展。如果說當下中國小城市的「城市病」可以概括為「人太少」的話,那麼大城市的「城市病」則在於「人太多」。這一點,在近期的一些事件中表現得尤為明顯。我們看到,小城市在盡一切辦法招商引資,吸引產業——哪怕是那些高能耗的污染產業也在所不惜;而北京在盡一切辦法「疏解非首都功能」。小城市為了吸引人才,不惜在落戶政策上提供各種優待;而北京為了把人趕走,不惜按照字面意思地去趕。然而,為什麼想吸引人才的吸引不到人才,想把人趕走的卻又趕不走呢?因為如我上面所說的,對於一個想要工作賺錢的人來說,北京就是有吸引力,小城市就是缺乏吸引力;這就好像非要引導一隻老虎去吃草一樣,根本是辦不到的事情。

所以,中國當下小城市的「城市病」與大城市的「城市病」實際上是一體兩面的——它們是當代中國大小城市之間的巨大差距在兩個對比方之上的不同表現。因此,小城市的「城市病」表現為過分蕭條,而大城市的「城市病」則表現為過度繁榮:城市人口過多,規模像攤大餅一樣無限擴張,交通擁堵,房價極高;僧多粥少,一切資源都表現出超常的稀缺性——從教育資源到醫療資源,人們無不為之爭得頭破血流;大量的流動人口浮在半空中,永遠不得安頓,構成大城市在身體上和精神上的一種危險性;他們對這座城市毫無歸屬感,只是把它當做一種賺錢的手段。

對於大城市的「城市病」,站在供需的觀點上看,供給側並非不能增加——例如北京現在推出的限價房和「租售同權」政策,就是從供給角度解決房價高的問題。但是,城市的建設用地總是有限的,因此供給側能產生的緩解作用也是有限的。要想從本質上解決大城市的「城市病」,唯有從需求側下手——也就是說,讓人們不要擠破頭皮地湧入大城市。而這一問題,實際上就是如何縮小大城市與小城市之間的差距的問題。在我看來,這一問題在當代中國的重要性,絲毫不亞於城鄉差距問題。而要縮小這一差距,方法無非有兩個——要麼降低大城市的吸引力,要麼提升小城市的吸引力。顯然,但凡是理智正常的人,大概都不會認同第一種方法。因此,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在前面說,大城市和小城市「城市病」的改善,都共同依賴於小城市的發展。

綜上所述,一切問題的關鍵就在於,如何讓小城市發展起來,提高小城市對本地人的吸引力,讓人才能回到故鄉去輸出勞動、創造價值。這個問題太過於複雜了,國家的智囊團一時都難以想出合適的辦法;大經濟家林毅夫,水平遠遠在我輩之上,提出的方案尚且為人所質疑,我等學生就更不能說有一點點的辦法了。但是,能夠確定的是,要想使得小城市的發展進入「留住人才-城市發展-城市吸引力提升-留住更多人才」的良性循環,必須要能有不短視的、富有企業家精神和社會關懷的人,將原初資本注入到小城市的某個產業部門,從而對人才形成吸引。這一過程並不容易,甚至可說是障礙重重。首先,具有這樣精神的投資人本就不好找;即便找到了,也需要保證地方投資環境的清明,不能像東北地區許多地方政府那樣,設置重重關卡,吃拿卡要。這一過程還需要大城市的襄助——不能只是將「非首都功能」這類落後產能像扔垃圾一樣扔給地方,將小城市作為大城市的接盤俠;而是需要大城市將自己的一部分高端產業播種在小城市,並為之澆水施肥,助其茁壯成長。這一過程會很艱難,但我們依然應該抱有期待,期待有一天,北上廣深不再是四顆碩大的頭顱,而成為四座照明的燈塔,四個有力的火車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海鈞沉 的精彩文章:

TAG:史海鈞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