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晉城163個城中村要改造?究竟是城中村,還是「村中城」?

晉城163個城中村要改造?究竟是城中村,還是「村中城」?

晉城城中村現狀·觀之我見

文 ▏左喵の姊?來源▏太行觀察

一邊是現代化的摩天大廈,一邊是低矮雜亂的城中村——在每一個城市,幾乎都能看到這樣魔幻的場景。城中村真的成了治不了的「潰瘍」!晉城的城中村治理又將何去何從?

「城中村」城市化進程中的「痛傷」。

城中村,這一城市化進程中的歷史產物,因其滯後於時代發展步伐、遊離於城市管理之外、居民生活環境髒亂等特質,成為城市建設者和管理者必須正視的現實問題。

小編近期正整理晉城市城中村,期間不免對現狀「城中村」些許認識(可能重複)、比較和期待。先隨我來,以吾現今不多的「視界」觀察晉城的「城中村」現狀。

晉城市城中村

晉城「城中村初印象

晉城建市30多年來,初期城市面積8平方公里,人口9萬人。發展至今,全市人口232.09萬人,城市建成區面積約64平方公里,57.2萬人。(所有數據均來源於互聯網公開資料)

在市區高速擴展當中,先後共裹挾著163個城中村現狀建設用地面積約2平方公里,15萬人,涵蓋城區、澤州縣、開發區三個行政區域,其中城區88個,澤州縣66個,開發區管理的9個。

都市村莊的街道總是熙熙攘攘

咫尺之遙的樓間距卻拉不近人們的心靈

城中村在建設用地和人口在中心城市的佔比上僅3%、26%,嗯,連中心城市體量的一半都不到。那麼晉城城中村在空間上都分布在那些區域呢,下面一張圖帶你直觀的看個清楚。

從上圖可以看出,晉城城中村分布最多的在主城區,最密集的在老城。

城市發源於「城中村」,「老城」又是城市歷史的見證,「老城」也一直是城中村改造的一個重要部分,是規劃不變的話題,2017年,「老城」也成了市政府高度關注的重點問題,先後邀請各界人士為「老城復興」發聲,直到現在仍然在持續探討,加油助力該片的發展。

晉城老城合輯(從左往右:澤州府南樓、懷覃會館、景德橋、程顥書院、老城街道)

晉城的城中村改造始於黃華街。2003年,黃華街西區「城中村」改造工程正式啟動,之後,晉城城中村改造深入借鑒黃華街模式,從2006年起,逐步開始正規化的城中村改造工作。據了解,10餘年時間已有46個城中村進入已批規划行列,建成區範圍內有40個(總數115個),約佔總數的35%,其中有30個進入不同程度的改造。

翻翻晉城城中村改造的新房,總結有四大特點:

一是「高度高」,不論晉城東南片還是西北片,已建成的層高27、28甚至30以上的不在少數;

二是「體量大」,城中村改造以村為單位,整體進行設計,除保留特定的歷史和建築外,樓房基本為排排坐,建築面積少則五六千,多則上百萬;

三是「密度高」,看各樓盤公布的容積率,除個別高檔別墅容積率在1之外,商品房最低1.8,最高的3.5;

四是「無特色」,我們一直在說要有自己的特色,轉遍晉城你發現新建的幾乎都是高樓,和鄰市的也沒啥區別。

七岔口附近

郝匠城中村

鳳城路附近

金華社區水泉坡城中村改造

除以上四大特點,體現在與老百姓最相關的獲得感上的是——設施配套的滯後。以東南新區為例,高樓林立的現代都市新區,物業環境都有提升。

小編從2015年限價房入住,剛開始,買把蒜苗都得去隔壁村裡;承載居民出行的公交在兩年多時間才遲遲開通;規劃設計的學校等配套設施卻沒有動靜;污水設施至今都未全面接入,味道難訴;村城混雜,村城不分,互相牽扯,難以區分,成了典型的「村中城」

被村莊環繞的東南新區

2017年,晉城出台晉市政辦〔2017〕65號文件《關於進一步做好城鎮棚戶區(城中村)改造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到2020年前完成建成區範圍內的城中村改造。根據文件,到2020年期間,有75個城中村要完成從「土地—規劃—建設」等一系列的改造。

插播:省內城市——太原市:2016年11月,太原市城改辦通報:已劃定89個城中村的改造用地(佔總數52%),其中56個基本完成整拆、38個實現全部清零。《太原市「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力爭到2020年,完成全部170個城中村整拆任務。

和省會城市一對比,太原81個,晉城75個,數量基本接近。也就是說,在同等時間內,晉城五線城市要完成和太原二線城市近乎一樣的城中村改造量(得精打細算)。

為推進這個目標的達成,緊接著出台晉市政發〔2017〕23號文件,明確提到要「鼓勵貨幣安置」,推行「政府購買服務模式」,給「城中村」的村民一定的自主選擇權,保障程度又上一層。

城中村改造,一把雙刃劍

改造過程中,一方面是為達成目標而「快乾」的經濟團,另一方面是緊跟文件步伐「精明著打算加蓋」的「村民」。在城市化發展的進程中,「城中村」改造意味著拆遷,拆遷則意味著暴富,可更多意味著部分城市的記憶,就此灰飛煙滅。

這個改造需要斟酌再斟酌,「村民」不見得「素質低」就不會參與改造,「專業人士」的「方案借鑒」不見得就適合多數,晉城的「基因」由「晉城人」說了算,一概而全更要不得。

改造後的新房

正在拆遷的城中村

晉城城市發展至今,新城舊城交叉互存,他們之間是越來越突出的設施差異化。一邊是高樓林立,交通舒暢,各項功能設施基本到位的「新城」, 是城中村的未來,村裡年輕人的嚮往之地。

而另一邊是樓棟密密麻麻不見天日,斷路窄巷電動車都堵,污水無人管設施不齊全的「舊城」,這是它的現狀,但它更是年輕人的落腳點,更是低收入者的不二選擇。

從老城「景德橋」看新城

沒有「城中村」,來城市打拚的成千上萬人將何去何從,城中村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政府解決「新人生活」的壓力。「城中村」面臨未來幾年的「拆拆改改」,「活力新人」該如何在「村裡村外」抉擇,「村裡老人」捨不得的「情懷」又該何處安放。

城中村「集體公租房」的出現能解決大部分,政府「推手」必不可少,應給與他們提供更多的選擇的機會,留住「新人」。不論「復興」還是「改造」,未來出現的是「新舊融合」,是城市的「有機更新」,是一個生命體不可忽略的「過去、現在、未來」,應該是積極「主動創造」的,不該是「被改造」的。

最近,偶遇來晉城發展的福建一家,和女主人在一起閑聊,作為同在晉城的「異鄉人」好像引起了女主人的共鳴,興緻勃勃聊開了晉城感受,在她的眼中,「晉城建築沒有新意,看來看去都是別的地方的,根本看不出有啥分別」,聽來我這「半個晉城人」也是無語。

這個城市發展好像進入一個怪圈,全在借鑒,「拿來主義」在這用的更甚,不是技術在更新,基本是直接用「外來品」,「品」了晉城這麼多年,好像除了「十大碗」「皇城相府」就沒什麼能在「外地人」面前提的了。每次改造前大家是一直在強調勿要「千篇一律」,可實際呢?

猜想一下,未來的晉城可能也將變成一個光怪陸離的「大城市」,一代一代的新人在這裡啟航,但「城中村」「歸屬地」是否能再「找到」,同樣是需要立刻思索的問題。

GIF

都在「翹首期盼」

城中村改造&城市特質

晉城要從「被認識」到「主動認識」,城中村是第一步。

城市工作是一個系統,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給居民帶來一連串煩惱。規劃是先導,規劃不合理,其它都是空談;建設是執行,建設不跟規划走,難以實現目標;管理是保障,後期服務跟不上,前面的努力都是打水漂。

「城中村」和「村中城」,在於城市這個核心體「人」的滿意度和方便度,屬於核心的基本訴求,應該得到不折不扣的保障。

城中村應該是讓人享受的,重要的是「治人」,最終目的是讓「老晉城人」「新晉城人」都滿意的「幸福歸屬」。今天城市改造已經步入2.0版。城市是一個生命體,更何況見證的城市發展史的「城中村」。今後的城中村改造,要更加註重「晉城城中村人」的便利生活。

晉城城市特質的表現需要城中村的韻律,而城中村需要更包容,有韌性,有秩序的發展,「老城」要復興,「城中村」要「更新」。「晉城城中村人」生活在這裡,需要的是生活的便利便捷,要更有「人性」。

在這方面應該積極主動的吸引城中村「底層人」開口說話,注重他們細微處的生活要求,主動了解社區情況和居民訴求,採納最根本的意見、需求,體現在改造或更新中。

「人」才是城市發展的最主要的活力元素,萬家燈火都有人的影子在裡邊,讓人在城市找到「歸屬」

晉城的城中村是城市發展過程中的「七大姑八大姨」,都出過力使過勁,成為「老人」更需要「新人」的善待。改造不需「大刀闊斧」。

「內里」要「長時間」的不同要求的「有機的」,「細微的」更新,給這個「生命體」「增強抵抗力」,有個好的「底子」。

這方面主要是各項功能設施的配套跟進及疏通,市政設施(水電氣已通,供暖逐年增加)市政府這幾年都在持續努力;但是在「內」,還需要提供多數「有意義」的場所(遊園、廣場、文化廳等等)和有效的素質提升,讓這些設施、思想在「舊城」擴散出不一樣的「活力」,讓「內里」更豐富。

「外形」需要給城中村創造更好的發展空間,提供可持續的「生命力」。這還需要「群策群力」,以目前的「初印象」還解答不到如此深度,等吾下次的「深挖」。

晉城「城中村」已集結完畢,讓我們善待,善治城中村,共同建設一個「人與城市」和諧共生的「城市家園」

聲明:本文內容來源公眾號:【太行觀察】,原標題:《晉城:城中村,還是「村中城」?》,晉城房產網已由原作者授權轉載!

-End -

晉城房產網微信號:jinchengfangchan

晉城人都關注的房地產微信公眾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晉城房產網 的精彩文章:

呱呱,我的蛙兒活成了我想要的樣子

TAG:晉城房產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