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萌昀:琅嬛福地,或天堂圖書館|【閱後即焚】
原標題:李萌昀:琅嬛福地,或天堂圖書館|【閱後即焚】
博爾赫斯有一句名言:「我心裡一直都在暗暗設想,/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很少有人知道,這句話出自他的一首詩,開頭是:「上帝同時給我書籍和黑夜,/這可真是一個絕妙的諷刺。」(《關於天賜的詩》)這首詩作於博爾赫斯擔任阿根廷國家圖書館館長之後,那時他已幾乎雙目失明。守著泉水與花園,卻只能忍受饑渴——他不禁暗忖,如果天堂是圖書館的模樣,那麼死亡便不一定是件壞事。這才是「天堂圖書館」的本義。
▲博爾赫斯
在古代中國,讀書人心目中的仙境,有時也是「圖書館的模樣」。最有名的莫過於琅嬛福地。據《琅嬛記》載,晉代的張華博聞強記,自以為無書不讀。一日,被仙人引至一山中石室,陳書滿架,「多所未閱者」,《三墳》、《九丘》等亡佚之書盡在其中。張華心馳目眩,忍不住大喊:「這個地方太好了,能租給我住一段嗎?」仙人笑著說:「你傻了嗎?這裡是琅嬛福地,怎麼可以出租呢?」說完,張華便被踢了出來,回首隻見雜草藤蘿繞石而生,仙境圖書館不知去向。
▲《琅嬛記》,元代伊世珍所著中國古代筆記小說,皆為短篇
藏書神話透露出讀書人的隱微情感。古代書籍難得而易毀。即使在印刷業相對發達的明清,書籍仍然是奢侈品。宋濂在《送東陽馬生序》中寫他幼時家貧無以致書,只能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抄寫。那些世家大族的藏書樓,在宋濂眼中,不啻仙境。而一旦戰亂髮生,損毀最重的便是飢不能食、寒不能衣的群書。於是,讀書人不免幻想出一個仙境圖書館,聚天下未見之書,多為「金簡玉字」,可以長久流傳。
▲《送東陽馬生序》文意圖
琅嬛福地多在深山石室之中。進入石室,則要要穿過一個幽深的洞穴。《吳地誌》記靈威丈人入洞庭山穴,「洞口狹窄,傴僂而入」,行約數里,得夏禹之書。《北征記》寫晉時有人逐狐,入一空穴,行十餘里,得書二千卷。這一過程頗似《桃花源記》:「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桃花源與亡佚之書,都代表已經失去的本原。而穿越洞穴的過程,象徵著讀書人回歸本原的努力。
一旦抵達石室,讀書人便不想離開。《記事珠》提到嵩山有石室,名謨觴,內有仙書無數,仙人方回曾讀書於內,玉女進以飲食。還有什麼比在仙境圖書館中讀書更幸福的事呢?一切紛擾隔絕於外,只有我與書與無限的時間(以及洗衣做飯的玉女)。這才是神仙日子。
在一個戰亂頻仍的世間,有什麼可以給我們安定感?對讀書人來說,只有書籍。藏書神話的背後是讀書人的焦慮。琅嬛福地是讀書人的桃花源——在那裡,亡佚之書紛紛復活,時間不再流逝,知識擁有價值。然而,漁人沒能找到返回桃花源的道路,張華沒有獲得在琅嬛福地中停留的許可。據《元明事類抄》載,明正統中,一樵夫入石室見書,縣令往取之,「書皆隨風漂流無存」。
看吧,讀書人其實都很清醒。
- 全文完 -
閱後即焚
作者介紹
李萌昀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副教授、副院長,從事中國古代小說史、明清文學與文化研究,著有《旅行故事:空間經驗與文學表達》。
著有
《旅行故事:空間經驗與文學表達》
本文章由京師文會出品,轉載需同意
WEN
HUI
jingshiwenhui
?
顧問
主編
圖文編輯
TAG:京師文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