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真正會休息的人,是如何度過假期的?

真正會休息的人,是如何度過假期的?

真正會休息的人,是如何度過假期的?

心 里 有 束 光 · 眼 里 有 片 海

拾遺

物語

+

與「心流」談場戀愛,乃長假休息的最高境界。

1

不懂休息的人=會上班的豬

周國平發過一段有趣博文:

人=吃飯+睡覺+上班+玩。

豬=吃飯+睡覺。

代入:人=豬+上班+玩。

即:人-玩=豬+上班。

結論:不懂玩的人=會上班的豬。

不會休息的人=會上班的豬。

個人的生活質量主要取決於閑暇的利用方式,

但90%的中國人不懂得怎麼休息。

真正會休息的人,是如何度過假期的?

2

沒有比剛剛度過假的人更需要假期的了

清華大學曾經做過一個調查:

放假回來,你的狀態怎麼樣?

排名第一的答案是——累。

每次長假,你是怎麼度過的?

排名前幾位的答案是這樣的:

●補覺

●急行軍式旅行

●刷電影刷電視劇

●宅家裡玩遊戲

●胡吃海喝

●去KTV、酒吧等嗨到三更半夜

這樣放肆過長假,

既傷身體又無意義,

所以每次國慶、春節等長假歸來,

你都感覺疲倦、空虛、焦慮……

英國作家埃爾伯特有句名言:「沒有比剛剛度過假的人更需要假期的了。」

「姿勢」不對,越休越累。

真正會休息的人,是如何度過假期的?

3

休息的悖論

社會學家發現了兩個休息悖論。

第一個悖論是:

「半世紀以來,人們可自由支配的休息時間總體上一直呈增加趨勢,但人們主觀上卻覺得自己的休息時間在減少。」

正如我們常常所感嘆的:

「感覺還沒耍,假期就過了。」

第二個悖論是:

「休息的意義本來在於恢復疲勞、放鬆神經,重燃生活的熱情,但現在人們休閑之後,卻往往覺得很無聊很疲累。」

正如我們常常所感嘆的:

「休個假,比上班還累!」

為什麼會這樣呢?

那是因為我們根本不懂得休息,

不知不覺就陷入到兩個悖論之中。

真正會休息的人,是如何度過假期的?

4

不會休息是因為你不懂"心流"

那我們該如何休息呢?

在展開說這個問題之前,

我先談一個名詞——心流。

「心流」是心理學家米哈里創立的概念。

當心流發生時,我們會感到:

●完全陶醉於正在做的事情當中。

●內心感覺無比純凈。

●內心會有一種寧靜感。

●感覺自己超越了日常現實。

●超越了時間,忘記了時間的流逝。

●甚至超越了自己,忘記了自身的存在。

如果有心流發生,

我們就會獲得很大的放鬆度和滿足感。

也就是說,

我們從休息中獲得放鬆和滿足的程度,

並不取決於休息時間的長短,

而是取決於休息能夠產生多少心流。

米哈里說:「按心流發生率高低來劃分,休閑可分為兩種:被動式休閑和主動式休閑。」

被動式休閑是指不需要消耗什麼精力,不需要什麼技巧或專註力的活動,如刷手機、聊天、聽音樂、看電視等。

主動式休閑是指需要動些腦筋、花些心思、用心投入才能享受到樂趣的活動,如從事個人愛好、運動、讀書等。

被動式休閑心流發生率低,

主動式休閑心流發生率高。

我們該如何休息呢?

答案就是:減少被動式休閑,投入到主動式休閑之中。

真正會休息的人,是如何度過假期的?

5

讀書,是最低成本的社交

周國平說過一句有名的話:

「一個真正的寫作者,

不過是一個改不掉寫日記習慣的人。

他的全部作品都是變相的日記。」

一本書,就是一個人。

看一本書,就是在與一個人對話。

所以木心說:讀書是最低成本的社交。

書架添了羅素,家裡就有了羅素。

書架添了莊子,家裡就有了莊子。

書架添了胡適,家裡就有了胡適。

你只需花那麼一點點金錢,

就可以把無數先人大哲請回家,

在更深人靜的夜裡,和他們把手交談。

把他們的知識變成自己的見識,

把他們的經歷變成自己的經驗。

米哈里研究發現:深度閱讀非常容易產生高心流。

所以假期休息,不妨閱讀一兩本一直想讀而未讀的書。

真正會休息的人,是如何度過假期的?

6

運動,是最好的休息

2003年5月22日14點37分,

52歲的王石成功登上珠峰,

成為中國登頂珠峰年齡最長者。

其實,王石不僅登上了珠峰,

他還登頂了世界七大洲最高峰,

更徒步到達過南極和北極。

全球完成「7+2」探險活動的人不超過十個,

但王石就是其中之一。

在工作之餘,

王石最多的休息就是從事戶外運動。

「每次登山歸來,

感覺都好極了,

渾身血管脈絡非常舒暢,

人非常輕盈,彷彿透明一般。」

問大家一個問題:產生心流最高的主動式休閑是什麼?

你一定想不到答案。

米哈里研究發現:排名第一的竟然是體育運動。

所以,對腦力勞動者來說,

最好的休息不是補覺,

而是進行體育類運動,特別是你喜歡的。

真正會休息的人,是如何度過假期的?

7

愛好,最容易提升幸福感

王羲之5歲就愛上了書法,

天天練習,痴醉入迷。

11歲那年,發生了一件趣事。

那一天,書童送來饃饃,

催他趕緊吃:「今天有你喜歡的蒜泥。」

王羲之頭也不抬,像沒聽見一樣。

仍然入了魔似的看帖寫字。

饃饃都快涼了,他仍然不動嘴。

書童只好說:「我只好去告訴夫人了。」

一會兒,王羲之母親趕了過來,

她原來想訓斥王羲之來著,

可一見王羲之,就噗嗤笑出聲來。

王羲之回頭:「娘,你笑什麼呢?」

王夫人捧著肚子:「你看看你手上的饃饃。」

王羲之一看,自己也樂了起來——原來,他把墨汁當成蒜泥蘸了。

吃得滿嘴烏黑,竟是渾然不覺。

米哈里研究發現:在主動式休閑里,從事自己愛好之事所產生的心流,僅次於體育運動而高居第二位。

所以,米哈里說:

「獲得高質量的休閑滿足其實很簡單,

就是找到一項長期的業餘愛好。」

真正會休息的人,是如何度過假期的?

8

完成一次真正的旅行

經常旅遊的人多,但會旅遊的人少。

我們大部分人的旅遊是這樣的:

「上車睡覺,

下車屙尿,

景區拍照,

回家一問,

什麼都不知道。」

旅遊是一種容易產生心流的休閑方式,

但前提得是「真正的旅遊」,

而不是急行軍式、看人頭式的旅遊。

什麼是真正的旅遊?

如果你看過「旅行應做的50件事」,

你就知道什麼才是旅遊:

●全程脫離網路、手機

●在旅行中學會新的技能

●看一次當地傳統的表演

●和計程車司機聊天

●去吃只有當地人才知道的餐館

●與當地人交換手信、紀念品

●逛每個地方的博物館

●學一些簡單的當地語言

●跟隨當地人參加慶典、派對

●去當地校園遊覽

…………

這樣旅遊一趟回來,

你會獲得極大的意義感和滿足感。

真正會休息的人,是如何度過假期的?

9

頂級的休閑,是心靈的溝通

很喜歡蘇軾的《記承天寺夜遊》: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此文是閒情逸緻真是讓人神往啊!

攜閑友,看閑景,聊閑情,

「哪個夜晚沒有月光?哪個地方沒有竹柏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的閑人罷了。」

頂級的休閑,是心靈的溝通。

問一個問題:你上次和愛人、父母、孩子、朋友深入交流是什麼時候?

我想,大半的人都記不得了吧。

我們平時都太忙了,

忙得總是忽視身邊最親近的人,

而且,我們總是習慣於去傷害最親近的人,

因為我們的能力往往只限於傷害最親近的人。

所以,不妨趁假期的時候,

深入地和最親近的人進行溝通,

互相交換你們心中的靈魂。

真正會休息的人,是如何度過假期的?

10

性是檢驗真愛的第一標準

你知道中國有多少夫妻在過著無性婚姻嗎?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潘綏銘做過一個全國調查,

結果發現:已婚或同居情侶中,每月連一次性生活都不到的人達28.7%,近一年都沒有性行為的人達6.2%。

這兩個恐怖的數據表明:

性生活,已成為很多家庭的奢侈品。

很贊同作家艾小羊說的一句話:

「性是檢驗真愛的第一標準。

判斷喜不喜歡這個人,就看想不想睡他,

想睡不一定是真愛,也許只是情慾,

但不想睡就是不愛。」

問個問題:你有多久沒和愛人好好做愛了?

我想很多人都會陷於沉默。

作家伊姐講過她朋友小野的經歷:

「情人節,我問小野是怎麼過的,

她繪聲繪色描述了全過程:

哎呀,那天熊孩子終於睡著了,

我交代完保姆,就趕緊去了酒店。

過了一會,有人敲門,我問,誰啊。

熟悉的聲音:『警察。例行檢查。』

開門後,老公穿著『警服』,

一臉嚴肅地說:

『今天是掃黃打非重點日,

執勤方式有點特殊,

需要你配合檢查一下身體。

不過我們沒有醫療設備,

只有手銬、皮鞭和電棒……』」

那天晚上,小野爽翻了。

所以,對於長假來說,最好的休閑方式,

也許就是這樣精心製造一場完美的性愛。

真正會休息的人,是如何度過假期的?

11

與大自然談一場戀愛

也喜歡張岱的閑文《湖心亭看雪》: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

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

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

這篇文章把「人親近大自然所獲得的快樂」展現得淋漓盡致。

英國BBC做過一項萬人研究,

你覺得最好的休息方式是什麼?

排名第一的是:親近大自然。

米哈里也說到:親近大自然,能產生高心流。

如何親近大自然呢?

答案是:深入。

比如——

花一點時間等一朵花開。

看一片初春的嫩芽綻綠。

聽一夜窗外雨打芭蕉聲。

躺在吊床里,靜靜地看星星。

…………

正如蘇軾所說:「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真正會休息的人,是如何度過假期的?

12

怕麻煩的人,享不了好休閑

去一位朋友家小聚。

他問:喝什麼?

我說:茶吧。

於是他立即忙碌起來:凈手,燙杯,溫壺,洗茶……

我說:隨便泡一杯就行,不用這麼麻煩。

他笑笑:不麻煩的。

泡好,他給我斟了一杯。

一喝,我感嘆:真是輕浮無比。

然後,他說了一句讓我永生難忘的話:

「真正熱愛生活的人,從不嫌生活麻煩。」

其實,休閑也是如此。

一直以來,我們都陷入了一個誤區:

就是在追求休閑的快樂時,

總是想竭力避免休閑的麻煩。

恨不得把休閑過程中所有的事,

都交給機器、工具或他人代勞,

自己什麼都不做,只是享受就可以了,

殊不知正是因為缺少深度參與,

我們的休閑才那麼無趣和疲累。

被動式休閑:不需要消耗體力,不需要動用腦筋,不需要投入專註。

主動式休閑:需要消耗體力,需要動用腦筋,需要投入專註。

只有不怕麻煩的人,

才能獲得真正的休閑。

歡迎轉發個人朋友圈。

微信公號轉載須經授權,

並不得用於微信外平台。

法律顧問 | 重慶沁山律師事務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遺 的精彩文章:

你再說「隨便」,我可當真了
蔡瀾:我活過,你活過嗎?

TAG:拾遺 |